民国初期黔籍留学生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8-05-21董扣艳傅德华
董扣艳 傅德华
[摘 要]民国初期贵州地区兴起三次留学浪潮,其间涌现出以王若飞、龙大道、周逸群、周达文等人为代表的黔籍留学生,成为早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知识群体。这段时期的历史实践和经验对于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方法论层面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民国初期;黔籍留学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 B27;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04-0022-04
黔籍留学生是民国初期推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知识群体,目前学术界对该群体的关注颇少。本文通过检索《20世纪中国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工具书[1],找出其中收录的民国初期黔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逐一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筛选出王若飞、刘方岳、龙大道、周逸群、周达文、李侠公等具有留学经历的黔籍知识分子,以相关文献史料为分析文本,以黔籍留学生推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为考察对象,着重提炼这段自外向内引进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以期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借鉴意义与启示价值。
一、民国初期黔地区留学浪潮的兴起与更替
受国内外现实因素影响,民国初期黔籍青年的留学国度出现两次明显更替,先由日本转向欧洲,再由欧洲转向苏联。不难窥见,民国初期黔地区的留学潮与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基本吻合,大致呈现出以下三个演进阶段:第一阶段是“西洋不如东洋”。1918年3月,黔地区著名教育家黄齐生率领王若飞、刘方岳等青年奔赴日本学习与考察,并初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直到五四运动前夕,黄齐生一行愤然回国声援北京学生运动。此后,虽有周逸群、李侠公、毛景周等黔籍青年东渡日本求学,但像黄齐生率领的这种具备一定规模的贵州留学团再无其他。第二阶段是“东方不亮西方亮”。1919年下半年,从东洋归来的黔籍留学生分两批奔赴法国勤工俭学。然而,受到一战影响,欧洲对劳工需求急剧减少,勤工俭学生成为最先失业的弱势群体。为争夺合理的吃饭权、工作权和求学权,他们被迫开展二二八斗争、进军里昂和据款斗争等运动,彻底激怒了中法反动当局。1923年3月以后,留学生被相继遣送回国,黔地区第二次留学潮告一段落。第三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留苏热潮。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开始积极谋求与中国合作,并为中国革命培养青年干部。1923年初,中共中央在旅欧支部中选派优秀青年赴东方大学学习与深造,王若飞有幸被选中。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以后,共产国际和苏联创办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训中国青年干部。第三次留学浪潮始终与国内革命实践需要紧密勾连,在国内革命进行到如火如荼阶段时,留学生们也相继回国投入到工人运动中。
在民国初期的黔籍留学生中,王若飞、龙大道、周逸群、周达文等人后来都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这表明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地区虽然不像其他内陆或沿海省份那样具备经济和地理位置优势,但这里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相较于同一时期的湘籍知识分子群体,学界对黔籍知识分子群体及其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贡献尚未引起重视,研究成果也是屈指可数。
二、黔籍留学生学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实践和经验
(一)加强理论学习研究,全面掌握科学理论。科学的理论如果不能为人们所理解与掌握,那么人们对它的传播和运用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本本主义层次,不能彻底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黔籍留学生利用出国留学的机会积极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树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种被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真正掌握的科学理论武器。一方面,重视理论学习,通过正规课程培训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黔籍留学生在日本初次接触并认真研读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书刊,马克思主义作为系统的理论体系进入其视野。周逸群和刘方岳分别在东京庆应大学、明治大学经济系攻读政治经济学,并在比较中逐步确立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信念。此后,刘方岳又奔赴英国继续学习与考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因为英国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诞生地,既利于理论学习,又便于实地考察。东方大学为中国班学生开设了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等课程。[2]莫斯科中山大学除了开设语言课程外,另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等课程。[3]经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学习,留学生们逐渐掌握了从事革命斗争实践所必需的科学理论武器。另一方面,重视理论研究,组织理论学习小组自主研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黔籍留学生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和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交流学习心得,在相互争论和启发中解决了一些重要的疑难问题。在工学世界社组织的关于“怎样改造中国”的讨论中,王若飞坚决支持马克思主义,并运用理论“向到会代表详尽阐述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4]。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工作期间,周达文积极向国民党学员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鼓励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国民党学员走向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坚持不懈地对思想进步的国民党学员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他还大力支持进步共产党学员的理论学习活动,将邓小平任党组组长的第七班誉为“理论家小组”,鼓励在读共产党学员同国民党右派学员开展理论辩论。北伐战争以后,周逸群奉命组建北伐军左翼宣传队,在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贺龙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建政治讲习所,组织优秀青年学习马克思的通俗《资本论》《政治经济学讲义》等[5],为贺龙部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的优秀军政干部。
(二)利用科学理论武器,组织教育引领群众。马克思主义不是拘泥于文本的教条,黔籍留学生更加关注它对中国前途命运的实际指导意义。学成归国以后,他们结合中国革命实践需要,运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教育和组织群众,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一是团结贵州青年。中共成立初期,共产党和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向导》《中国青年》以及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备受国内进步知识分子青睐。然而,在军阀统治下的贵州,新思想和新文化遭受摧残打击与强迫压制。“可怜的贵州,推演到今天,真是黑暗达于极点了!”[6]思想进步的黔籍青年希望能够彻底打破禁锢思想的精神枷锁。1924年5月,周逸群联合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李侠公、胡秉绎等人在上海创办贵州青年杂志社,发行《贵州青年》旬刊,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革命等进步思想,广泛征集并刊登反映贵州省内社会、经济、教育等实际情况的稿件,成为当时唤醒贵州青年奋起反抗的重要刊物。二是团结青年军人。1924年10月,周逸群进入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队学习,其间从事青年军人运动的宣传工作,组织发起共产党在黄埔军校初创时期唯一的群众性革命组织“火星社”,宣传党的主张,团结革命军人。为进一步加强对黄埔军校的思想政治工作,1925年2月,周逸群在党组织的指导下组织成立了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青军会,团结青年军人,促进军人同工农群众联合,结成农工兵的严密的联合战线。他和李侠公等人编辑《中国军人》《青年军人》《兵友必读》等刊物,公开散发共产党和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以及其他宣传共产主义的书籍,起到了“笔杆子”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团结工农群众。联共远东边疆区党委主办的中文报纸《工人之路》是向远东边疆区俄籍华裔工农宣传共产国际和联共(布)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共产主义教育的党报。1933年1月,周达文被调到伯力,并担任該报总编辑。执编期间,他发表了一系列“介绍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建立工人农民红色政权的文章,赞扬毛泽东当时倡导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化革命理论,反对王明等人推行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7],深受工农读者喜爱。留苏归国之后的龙大道也非常重视团结工农群众,并一直在各地领导与从事工人运动,先后在上海总工会、杭州地委工人部、全国总工会等机构担任工人运动领袖,向工人宣传革命道理,提高工人思想觉悟,与工人结下深厚情谊。
(三)辩证处理知行关系,促进学用双向转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个维度。前者是一个以理论促实践的过程,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后者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的过程,指促进鲜活的中国实际理论化,将中国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8]黔籍留学生正是从这两个维度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双向结合的。一方面,重视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在日本留学期间,王若飞就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解放必须走俄国革命道路。在法国和苏联求学时,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著作,潜心钻研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问题探讨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1927年4月,正在苏联求学与任教的周达文致信斯大林,向他深入请教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资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区别、应当如何对待日本和美国等与中国革命相关的理论问题。同年5月,斯大林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发表演讲时系统讲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前途等十个问题,并特地引用了给邱贡诺夫(周达文的俄文名)的回信,强调由于存在阶级斗争,中国无法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平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革命理论指南。另一方面,注重在鲜活生动的革命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五卅惨案发生后,周逸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总结与反思了国内无产阶级斗争经验,“中国现时之民族革命运动,以‘五卅事件而充分证明劳动者之特殊势力,其不妥协之精神,实远在各阶级之上。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亦高出一般智识界……中国民族革命之成功,必在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后,而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惟有中国的劳动阶级,有此决心,有此力量。”[9]当时,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的阶级基础尚未被全党所认识,而周逸群已认识到中国革命赋予无产阶级的特殊历史使命,并最先在国内明确提出工人阶级具有“领袖各阶级的资格”的科学论断。
(四)运用科学工作方法,指导具体革命实践。毛泽东认为:“一切工作,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10]在促进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中,黔籍留学生主要运用了群众路线、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等科学方法。一是群众路线。龙大道重视并利用一切机会团结工农群众。他曾以工人身份作为掩护,“深入到做麻将牌的工场里,与工人兄弟一边干刻牌的活儿,一边宣传革命道理。针对当时工场工作条件恶劣,设备简陋,粉尘飞扬,而工人的劳动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致使不少人患上了肺痨病死亡,而活着的人又因工资微薄难以养家糊口的情况,龙大道开导工人们说:‘我们工人穷苦的根源是不合理的剥削制度。要推翻这种剥削制度就必须团结起来闹革命。”[11]在乡下探亲期间,“他经常到村里与渔民补网晒网,到海边和渔民捕鱼捞虾,并利用机会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思想觉悟”[12]。二是调查研究。在向湘鄂边界贫苦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时,周逸群做了大量调查工作,结合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作息规律,在群众赶集期间进行政治宣传。在实地考察中,他还发现此地偏僻闭塞,不利于开展大规模的直接宣传工作,于是将农民群众被压迫与被剥削的遭遇谱写成歌曲,利用歌曲在偏僻的湘鄂边界传递革命道理。在持续学习、思考与实地考察调研过程中,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要想发动并组织农民起来开展民主革命,必须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即他们在土地问题方面的要求。然而,“有的地方党组织,由于思想上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能够给予高度重视,对土地革命中的具体策略及分配办法方面又缺乏经验,以致像巴东虽取得政权两个多月,也没有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土地革命”[13],成为当时鄂西工作最严重的错误。三是实事求是。王明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全力扶持下逐渐操纵中共中央实际领导权,并在党内鼓吹与推行“左”倾教条主义主张,致使党和中国革命遭遇惨痛损失。周达文多次指出王明教条主义主张的实质是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危害中国共产党、危害中国革命。龙大道也多次发表声明,严厉指责王明的“左”倾路线破坏党的纪律和民主的卑劣行径,在被反动势力抓捕以后,他克服重重阻碍给党中央和共产国际递交了一份关于王明主张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危害的报告,表明了党内同志要求坚决纠正该错误的鲜明态度。
三、方法论启示
回顾与反思民国初期黔籍留学生推进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经验,鉴往知来,有助于从方法论层面为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极端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牢牢掌握的看家本领。黔籍留学生在外求学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从而坚定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催生出顽强的革命斗志,面对艰难的求学条件和党内外反动势力的迫害矢志不渝,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习近平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全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1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全面掌握看家本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在深刻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矢志不渝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与维系党员队伍内部同质性的坚实制度保障。作为当今世界人数最多的执政党,只有保证我们党全党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经受住各种挫折和逆境考验。受历史和现实负面因素影响,少数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党员崇尚绝对的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将共产主义视为虚无缥缈的乌托邦,在党内外造成恶劣影响。从个体与组织的关系来看,“在组织内部,内部公众通过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所获得的同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性意义,而异质性的存在却是绝对的,这是由组织目标与个人利益诉求的差异性所决定的”[15]。留苏浪潮中出现的“江浙同乡会”反党小组织事件,归根结底就是起源于留学生党员内部理想信念的异质性。思想政治工作是消除异质性,提高与维系党员队伍内部理想信念同质性的重要制度保障。历史经验表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永远处于进行时,提升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是党内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倘若全体党员都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就能将各种试图分裂我们党的错误倾向消除在萌芽状态,保持党组织决策力与行动力的高度统一。
(三)在积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民国初期,包括黔籍留学生在内的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中国革命走向新道路,成为孕育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源泉。习近平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6]重視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与借鉴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仍然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积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都在中国,要有足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积极向世界展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正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世界眼光,站在谋求全人类福祉和推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发出中国声音,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傅德华.20世纪中国人物传记资料索引(1-4册)[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3][7]邱宗功,黄贵武.周达文传略[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1:52.62.105.
[4]陈志凌,贺扬.王若飞传略[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
[5][9][13]唐承德,姜之铮.周逸群传[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50-54.250.117.
[6]陈刚,唐承德.周逸群传略[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1:33.
[8]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43.
[1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0.
[11][12]陆景川,龙显政.龙大道传略[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1:72-73.74.
[1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15]赖雄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时代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0.
[16]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N].人民日报,2013-03-02(01).
作者董扣艳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傅德华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刘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