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庙会中的陕北村庄(下)
—— 小李家洼“牛王会”采风实录

2018-05-21/吴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坊秧歌队佛堂

文 /吴 婷

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党岔镇牛王会立会数百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结构固定完整、涵盖地域广阔的民间宗教信仰祀神的社事活动。牛王会共设八个大会,党岔、王有地、响水、南塔、白界等5个乡镇共41个自然村于每年正月轮流举办牛王会,包括了“菩萨出府、秧歌打公场、龙阁冲门、转九曲、转幡塔、跑马放赦、銮驾回府”等一套约定俗成的祭祀程序。笔者通过对2016年小李家洼村牛王会的田野考察,基于此次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合理论材料,对牛王会缘起、历史渊源、仪式程序、基本特征与社会功能等进行论述。

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明长城脚下,无定河中游,僻处内蒙陕西交界,古称之为塞北边陲。横山县北倚榆林,南靠子长,东抵米脂,西搭靖边,西北与乌审旗接壤,东南同子洲县毗邻。县境西起雷龙湾乡沙梁村,东止党岔乡朱家沟,南始石湾镇中青湾,北至白界乡老庄子。其地势大致从西向东、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其地势西南及中部高,东北及南部低。西南部的西阳坬山为制高点,海拔1534.9米,东北部的无定河出境口河床是最低处,海拔仅879米。

横山县的气候属典型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草原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年日均气温8.6度,极端最高气温摄氏38.4度,极端最低气温摄氏零下29度,自然环境恶劣。[ 横山县志编纂委员会.横山县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04.]横山县恶劣的自然条件与落后的生产方式使得农业产量较低,人民群众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宗教神灵,祈求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数千年来,横山经过朝代的更迭与国家的战乱,且农耕文化、边塞文化、草原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与淳朴的民风。横山县民俗文化种类繁多,有横山老腰鼓、横山说书、横山道情、横山民间小戏等,精美绝伦,感人至深,并散发着黄土地的醇香,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奠定了横山在陕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小李家洼村牛王会仪式

牛王盛会是以祭祀仪式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活动,

由各村的村民自愿参与操办,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已形成一套包含拜神、起驾、接驾、安佛、上供、转九曲、迎大塔、跑马放赦、转幡场、銮驾回府等活动的祭祀程序。

1、正月十三(请神与安神)

正月十二日下午,小李家洼村的会长手持会旗,正、副社家头顶香炉等物件,在唢呐队、横山腰鼓①队与秧歌②队的吹打助兴下,一起前往马坊村华严寺敬神。当晚办会村负责人与牛王会会长商量次日接牛王相关事宜,唢呐助兴,彻夜烧香拜佛,炮竹不息,灯火通明 。

正月十三日是牛王菩萨与老佛爷出府日,二零一六年二月二十日一大早,笔者一行人于上午八时许,从榆林市直接驱车前往华严寺,观摩“菩萨出府”仪式。第一轮程序是秧歌队敬神,八支秧歌队,每支约六七十人,分别有马坊秧歌队、马坊古典秧歌队、横山县青年艺术团秧歌队、屈墕秧歌队、小李家洼秧歌队、榆林和顺雅苑秧歌队、榆林羊老大秧歌队与横山老年办秧歌队。

◎ 迎神队伍面向“大雄 宝殿”跪拜磕头

◎ 迎神路线图

八点二十分,敬神仪式正式开始,伴随着几声统销声响,一排长号手面对正殿,威风凛凛的扬起号角,声音回荡在整个华严寺上空,锣鼓声刹那间响彻天空,气势恢宏。约八点二十一分,两个手拿幌子的伞头,带领着一支秧歌队来到大雄宝殿前,全体人员跪在“大雄宝殿”前,先面向“大雄宝殿”跪拜磕头,再依次向其他三面神殿跪拜磕头。伞头领唱“敬神调”,伞头唱一句,众人和声。几段词之后,秧歌队开始表演。围观群众围成一圈,热闹非凡。

八点二十四分,秧歌队表演结束之后,社家、副社家进入牛王殿接到“牛王菩萨”。殿外锣鼓喧天,秧歌队人员跪在殿外。在殿里打完醋坛后,社家等人染香烧裱、集体叩首,敬告神灵即将起驾。

正社将放有鎏金香炉(由铜制成,形似雄狮,头顶处有一个犀角)的托盘顶在头顶,两名副社分别将金光闪闪的释迦牟尼铜像与牛王菩萨铜像顶在头顶,众人一起走出牛王殿。随后,两台神轿从大殿中被抬出,神轿形状虽小却极精致,顶部为亭阁状,用来抬神灵。牛王会管委会的负责人将两尊神像分别被放置于一左一右两顶神轿内,九点零三分,两顶神轿分别被八名大汉抬着,全体人员离庙出发!

◎ 迎神队伍面向牛王殿跪拜

◎ 社家等人染香烧裱

游行队伍下山的顺序依次为:鼓吹手(从马坊 请的)、马坊秧歌队、神轿、马坊古典秧歌队、横山县青年艺术团秧歌队、榆林和顺雅乐秧歌队、横山老年办秧歌队、屈墕秧歌队、小李家洼秧歌队、羊老大秧歌队、舍家、副舍家、牛王省会的旗伞、銮驾仪仗(回避牌、肃静牌、刀斧手、銮驾与旗帜方阵)、鼓吹手(从米脂请的)。每个秧歌队行至山下写有“华严览胜”的山门处,都需唱一段秧歌调,伞头领唱,众人和声。

下了山坡后就是大路,开始第一次秧歌打公场,每支秧歌队相继表演,平日寂静的村落沉浸在一片欢庆的气氛中,热闹非凡。表演结束后,牛王会迎牛王菩萨的队伍开始向小李家洼村行进。沿途路边每家每户早就准备好鞭炮、香火等仪式用品,打好火塔,神轿一次次冲向燃烧的香火,享受人间的香火。

从华严寺到主办村的路途中,需清扫路面、用清水洒路、打醋坛与放炮开路。在队伍的整个行进过程中,共途径两个村庄,一个为韩石畔村,一个为阴湾村。笔者一行人从华严寺提前驱车前往韩石畔村,通过与村口等候的几名中年男子闲聊,得知整个队伍只是路过韩石畔村,并不在此停留,故又提前驱车前往阴湾村。到达阴湾村时,路边早已挤满了围观群众,周围几个村的村民都纷纷涌向这里,或站或跪,静静等候迎神队伍的到来。

◎ 神轿外观

◎ 迎神队伍下山

◎ 伞头领唱秧歌调

◎ 神轿冲向燃烧的香火

在阴湾村等候了近一个小时,约上午十一时许,迎神队伍才到达阴湾村。悠扬的唢呐、喧闹的鼓点在天空飘荡, 各队秧歌队腾挪跃跨,依次做广场表演,当地称作“打公场”,八个秧歌队,各个都使出浑身解数表演。两顶神轿在场内前冲后进,左腾右转,时高时低,神灵也仿佛被人们的激情所感染 。

迎神队伍离开阴湾村后,开始向主会场小李家洼村行进,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如同长蛇,在山峁中蜿蜒而行,异常壮观。

这一天的小李家洼村也许是二十年来最热闹的一天,广场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街边布满了各色小摊,被前来打会的人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淳朴的笑容。下午2点30分左右,在群众的簇拥下,迎神队伍正式抵达小李家洼村,三官爷神轿在村口迎神,八班秧歌队依次在办会场彩门处打公场,腾挪跃跨,气势磅礴。蔚蓝的天空,土黄色的山峁,洁白的毛巾,红色的腰鼓,铜色的皮肤,组合成为一副最动人的画卷。

秧歌队打完公场后,两顶神轿冲入场内,在场内前冲后进,左腾右转,神轿分别向本地神棚与三官神棚冲了三次,后神楼被抬至佛堂前,又向佛堂冲了三次后,被分别放置在佛堂前两侧的两个红木桌子上,将两尊佛像从神轿中抬出,安放于三世佛画像前的案台,后燃香,全体人员跪拜叩首。

◎ 迎神队伍在山峁中行进

下午三点一刻,和尚、社家与秧歌队出发去整供房进行第一次迎(蒸)供。蒸供被放置于红色木制托盘内,共48盘,48位上供者,每人一盘。上供者头顶供盘,且全部为男性,在秧歌队的引领下,排成一列,行进至佛堂。抵达佛堂后,上供人员分成两列跪在佛堂前,高举托盘,左列的人将供品递至右列的人,右列的人将供品递至左列的人,由后至前,依次传递。上供人员用双手接过供品盘,将其放于头顶膜拜,后再传递给下一位上供人员, 48双手一点点移送供品,将供品缓缓送入佛堂中。

长号奏响,众人祭拜,约下午四点左右,在鞭炮的震响声中宣告了整个安神仪式的结束。后开始铺坛诵经,总共十卷经需分三天念完。

◎ 秧歌打公场

◎ 上供人员跪在佛堂前

2.正月十四

(1)迎大塔

上午六点,前往整供房进行第二次迎(干)供,在正月十四上午太阳冒红前迎供,又称为“上晨供”。为使牛王菩萨与释迦牟尼佛安静享受供品,所以趁大家都尚在梦乡中便开始上供,上供仪式与正月十三日的迎供仪式相同。

上供结束之后,便是出榜画押。出榜前,和尚手持令箭向众神灵敬拜,社家等人燃香烧裱,随后将皇榜张贴于佛堂之外,所有办会人员的名字都被写于皇榜之上,一旦张贴就表示全村人民都需诚心诚意协办牛王会,遵规守纪,画押的人即可受到牛王菩萨的保佑。

约中午十二点半,所有人员去副社家迎大塔。“大塔”又称作“佛塔”,由彩纸、燃料、竹圈等制作而成,用三百六十一张彩纸围粘成13层,固定在三丈六尺的铁杆上,场地一般多选在地势较高的高山或山丘上。大塔内供“南物多宝佛”,传说其为蟒蛇精的化身,主要职责为保持牛王会秩序,避免闲神野鬼进入。

长号声响,彩色纸塔在山头徐徐扶正矗立,会首与社家焚香烧裱,所有人员面向竖有幡杆的山头跪拜,迎大塔仪式结束。

(2)转九曲

迎完大塔之后,全体人员回佛堂请牛王菩萨与释迦牟尼佛出府转九曲。和尚在最前演奏笙管作引领,舍家头顶香炉,两尊佛像跟随在后,一众来到九曲门前。道士念经,伞头唱吉庆词。随后长号鸣响,在前开路进入九曲阵,秧歌队伍、和尚、社家、释迦牟尼铜像、牛王菩萨铜像等依次进入九曲阵,最后为善男信女们跟随进入。

◎ 迎大塔

(3)转幡场

由二十四根染为红色的木杆,栽成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图案,中杆绑一个长柄的扫帚,挂黄布幡,为“请神杆”。在和尚的引领下,老佛爷铜像、牛王菩萨铜像、经卷、执銮驾者、秧歌队、善男信女们都跟随转入幡场。转幡为安抚亡灵,祈求来年安定平顺。

(4)拜社家

下午三点左右,四支秧歌队从佛堂出发拜社家,先拜村中各庙的本地神后,再依次拜正社家、副社家、供房等。每到一家后,秧歌队在中打公场,后绕成一个大圆圈,伞头在中唱吉庆秧歌曲,主家散香烟、瓜子与糖果以示感谢。

(5)写赦文

赦免名单由和尚于正月十四日晚书写,是借助佛的旨意与威力对有罪之人进行赦免。赦免名单要把办会的分会各自然村每户村民家长名字写上。书写赦文时,在场者都只能靠手势示意,不能说话,内容需保密,每写一行就要将所写内容遮住,写好后用红布将其包裹密封,次日凌晨将密封赦书迎回佛堂。

3.正月十五

(1)跑马放赦

上午十点左右,跑马放赦仪式开始。社家烧裱后,僧人背着放有赦免名单的囊包,在开路旗、唢呐队、秧歌队、五方旗(写有东南西北中的小旗)、笙管乐的引领下进入幡场。整个队伍转罢幡场后再转九曲,后将香炉、佛像等物件放置于供桌。高僧在马背上宣读赦文,念完后焚烧,一边诵经一边向天空、大地抛洒粮食、糖果与小面额的钱,施恩撒福,捡到的人就意味着是有福之人,故众人蜂拥争捡。后和尚骑马绕村一周,寓意将赦单上的每位会众的灾祸免掉,村庄圈住,拒瘟神于村外。

结束后,回到佛堂进行第三次迎(水)贡,各类水果被雕成形态各异的造型。

(2)推幡

下午,将牛王菩萨与老佛爷从佛堂迎出转九曲,与之前转九曲不同的是,这次需从出口转入,从入口转出,寓意为把缠绕的绳索退出还原之意。九曲转完后便被立即拆掉,后转幡,所有与会人员面向幡塔进行跪拜,后大塔倒下,即为“推幡”。

4.正月十六

◎ 伞头唱吉庆秧歌曲

正月十六日为牛王会的收场之日,所有纸扎用品都要被烧掉,办会人员将佛堂、三官神殿、戏台等拆除,与三官神位等一并被送至下一年办会村的社家家中,由社家来年供奉一年。老佛像、牛王菩萨像及楼轿、銮驾等都回府马坊华严寺。至此,一年一度的牛王会至此圆满结束。

4 牛王会仪式的基本特征及社会功能阐释

1、牛王会基本特征:

(1)轮值制度

横山县牛王会历经一百余年的流传,在无定河两岸的沟沟岔岔共形成8个大会,涉及40余个村庄,各会轮流铺坛,自愿承办。轮值举办庙会,可进一步反映出牛王菩萨在横山县党岔镇百姓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会规严格

牛王会具有非常严格的会规,从全村百姓正月初八开始吃素,到女性不能进入主佛堂,包括供品的品种数量、迎神仪式、纸扎用品制作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规矩”。办会村的数百值事谨循章程、分工明确,具有极强的约束机制,也从侧面体现了当地百姓对神的尊严性、神灵性的敬畏。

(3)多种娱乐方式

牛王盛会的娱乐方式除唱戏外,当下还新增了多种现代表演,从文化的传承来说,也反映了当代人给牛王会所加进去的新内容。在牛王会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庙会期间的活动一直在不断增加新的表现形式。2016年小李家洼牛王会中的娱乐方式除唱戏外,变脸、魔术、陕北民歌晚会等都在表演之列,这是牛王会在当代发展中的正常推进。一方面,从祭祀仪式等,可看到牛王会这些年来所未发生变化的地方,一方面从外围的,包括娱乐方式等可变的东西,又可看到其所发生改变的地方,这符合整个文化传承的规律性现象。

二、牛王会社会功能阐释

(1)增强凝聚力

马坊牛王会的总会与各分会之间互帮互助、相互支持,从运筹到具体的运作,无形中加强村与村之间的凝聚力,是一种健康、积极的民间社会组织活动。全村人在春节期间,进行欢聚,一起参与牛王盛会,家庭之中、亲人之间、整个村庄、以及同会相关的几个村庄的欢聚,无形中加强了家庭组织、村落组织、以及整个牛王会组织的凝聚力。

(2)促进民间音乐发展

牛王会荟萃了横山老腰鼓、秧歌、陕北唢呐等众多横山县当地民间艺术,促进了各类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秧歌、老腰鼓等民间艺术在牛王会中是宗教活动的内容之一,起到敬神、敬天、敬地的祭祀作用,同时,多支秧歌队、腰鼓队互相竞技,从某种意义上也起到了促进各类民间艺术发展的作用。

(3)保留活态民俗信仰标本

宗教民俗信仰与严格的宗教信仰是不同的,民俗信仰是借助宗教信仰派生出的一种信仰仪式。迄今为止,牛王会保留了一个极为活态的民俗信仰,这样一个活态标本,让我们能够看到在横山县党岔镇这样一个相对封闭、偏远的山区中,宗教民俗信仰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4)保留了当地民间制作技艺

牛王会较完整的保留了横山县党岔镇马坊村一带以神灵信仰为根基的祭神社事活动,承载了大量包含水陆画、供品制作、纸扎用品制作等传承至今的文化信息与制作技艺,具有极高的社会认知价值与研究价值,值得我们去关注、去研究、去传承、去保护。

注 释

①横山腰鼓:广泛流传于横山县各乡镇村落,是当地最为普及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传统腰鼓的演出一般采用严格的舞队方式出现,角色配备、人数多少、排列次序、动作运用、场图变化、服饰刀锯均按约定的进行,不能轻意改动。一切表演中的事宜均由伞头掌握。舞队一般为:伞头一名;鼓子手八至十二名;拉花女八至十二名;丑角若干名。表演程式为舞—唱—舞三段。详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陕西卷》,第175页。

②秧歌:民间歌舞,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也称社火。习俗每年春节、元宵节秧歌。表演时,有“过街”、“大场”和”小场“几部分。过街是秧歌队在街上行进时,随着音乐所作的一些简单的舞蹈和队形变换。大场为秧歌表演开场和结尾时的集体歌舞。小场是在打开场子后,表演者在观众围坐四周的场子中,先后表演的带有情节的歌舞和歌舞小戏。还有早船、跑驴、小车、大头罗汉、龙灯、狮子等,不同地区的秧歌,各有自己的风格。详见: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音乐辞典》,秧歌条目,第449页。

猜你喜欢

马坊秧歌队佛堂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活宝姥姥
香港一佛堂出现“群聚感染”
斑竹枝枝何处觅 养心殿佛堂内檐前期修复记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光华呈爱日 仁寿遍和风 从寿康宫佛堂内部陈设看崇庆皇太后多元的宗教信仰
陈秋芳无论搬到哪里,舞蹈不会断
秧歌来啦
秧歌来啦
身体里的马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