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部署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
2018-05-21金及聚
金及聚
本课对象
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本课时间
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
本课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以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时代特征、总体部署和基本要求,从而确保完成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
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深入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锐意改革,确保完成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各项任务,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图:新华社
一、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向全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一中、二中全会
(三)1988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研究了价格、工资改革
会议提出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部署了包括企业、计划、劳动、商业、物资、外贸、财政、金融、投资等各个方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坚决而稳步地全面深化改革。
(四)199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等方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开创性的伟大事业,必将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五)199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在改革开放20周年之际,集中研究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坚持。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六)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继续改善宏观调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税体制、深化金融改革,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七)200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八)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问题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党的建设方面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具体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等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图:徐骏/cnsphoto
由上可见,研究部署改革,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历届中央三中全会一贯坚持的一个重大传统。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也是坚持了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历届中央三中全会都研究部署改革的传统。
三、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
机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是一场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着眼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也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党和国家机构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层建筑就要适应新的要求不断进行改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机构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点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工作不断深入的需要,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加强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领域,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也必须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比如,一些领域党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不够健全有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不够科学,职责缺位和效能不高问题凸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领域中央和地方机构职能上下一般粗,权责划分不尽合理;基层机构设置和权力配置有待完善,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军民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群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需要增强;事业单位定位不准、职能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领域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仍然存在;机构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相对滞后,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有待改进。这些问题若不抓紧解决,将会影响到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影响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下决心解决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中存在的障碍和弊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新时代宏伟蓝图,迫切要求我们通过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在这个意义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时代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经济社会变化的要求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机构特别是政府机构经历了多次改革。同过去机构改革相比,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着眼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眼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眼于统筹党政军群机构,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改革的层级和范围明显提高,改革的影响更为深远,是对党和国家机构的一次重大重塑。
从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看,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分别于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经历了7次。
(一)1982年的机构改革,为加强对国家日常经济活动的集中统一指挥,重组国家经济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工作
改革方案是:将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央军事技术装备委员会办公室合并,设立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将商业部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粮食部合并,组建新的商业部;将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对外经济联络部和对外贸易部合并,设立对外经济贸易部;将农业部、农垦部、国家水产总局合并,设立农牧渔业部;成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组建劳动人事部和广播电视部。这次机构改革后,国务院所属部委、直属机构和办公机构由100个裁并调整为61个。其中部委由52个裁并为42个,直属机构由42个裁并为15个,办事机构由5个裁并为3个。
(二)1988年的机构改革,突出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方案是:国务院撤销12个部委,即原计委、经委、机械委、电子部、航天部、航空部、石油部、煤炭部、水电部、核工业部、城建部、劳动人事部。新组建9个部委,即国家计委、机械电子部、航空航天部、能源部、水利部、建设部、人事部、劳动部、物资部。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来的45个减为41个。
(三)1993年的机构改革,突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改革方案是:将国务院经贸办改建为国家经贸委。撤销能源部,设立电力部、煤炭部。撤销机械电子部,设立机械部、电子部。撤销航空航天部,组建国家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撤销商业部、物资部,设立国内贸易部。轻工部、纺织部改为轻工总会、纺织总会。国家物价局、国家矿产储量局、黄金局、国家核安全局并入有关部委。通过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减少1个,直属机构减少6个,办事机构减少4个。
(四)1998年的机构改革,突出精简行政编制
改革方案是:将国家计委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改为国务院高层次的议事机构,组建信息产业部,组建新的国防科工委,将煤炭、冶金、机械等9个工业部先改成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2000年全部撤销),国家科委更名为科技部,国家教委更名为教育部,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建国土资源部。这次机构改革提出了机关行政编制精简50%的要求,是历次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经过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精简为29个。
(五)2003年的机构改革,强调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改革方案是: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组建主管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商务部,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改革,除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8个。
(六)2008年的机构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改革方案是:推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财政部改革完善预算和税政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体系,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统筹协调,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建环境保护部,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建国家能源局。经过改革,除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7个。
(七)2013年的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改革方案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重新组建国家能源局。改革后,除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5个。
运行更加高效。
(四)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必须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促进,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依规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依法履行职责,依法管理机构和编制,既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又通过改革加强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只要牢牢把握、始终遵循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不折不扣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就一定能确保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有利条件。
讨论题:
1.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哪些重大意义?
2.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哪些基本要求?
如需购买本课WORD文档和PDF文件,请打开手机淘宝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