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习进村入户,党课沾泥土味
2018-05-21李芳森
〉〉〉〉〉李芳森
三月春暖,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的10家“新时代讲习所”,趁着大好春光,用一堂堂党课向当地干群传递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广大石鼓区干群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让这一思想在家门口开出灿烂之花,凝结丰硕成果。
家门口讲习,基层工作好开展
角山乡利民村地势平坦,良田广袤。从衡阳市区来此,不过20分钟的车程,交通便利。然而,利民村却空守土地、交通优势,直至2016年12月,才退出贫困村行列。
全宏东,2017年7月来到角山乡任职,作为一名90后乡镇干部,在了解利民村的优势后,他正准备大干一场,却在现实面前栽了一个“大跟头”。
“2017年11月份,想把利民村的交通和土地优势利用起来,流转村里的3000亩土地种植莲藕,于是我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全宏东说,夏赏荷花,秋采莲藕,既能从土地上获得收入,还能吸引游客。
这个全宏东认为一举多得的想法,但在挨家挨户做工作时,却遭到了很多村民的拒绝。
“那一个月是真难熬,也想过不做了,但是这么好的惠民项目,实在不忍心放弃。”方法用尽,万般无奈,全宏东想起乡里刚成立的新时代讲习所”,或许在那里“可以一试”。
转眼到了2018年1月,新年迎来新气象。这天上午,在位于角山乡政府的“新时代讲习所”里,人声鼎沸,讲堂坐满了来自利民村的村民。讲习党课开始,石鼓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浪并不急着授课,而是先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往年依靠田地,你们一年只有一笔种植收入,如果把土地流转起来,你们会有四笔收入。”
四笔收入!刘浪的话让在座的村民们瞬间开始议论纷纷。
刘浪继续给村民们算起了细账:“土地流转后,村民每亩土地每年可以得到800元的土地流转费,政府还有基础设施投入,村民在集体种植莲藕时还有务工费。此外,还能通过来村旅游的游客增加收入。一亩田能带来四笔收入,这四笔收入除了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不能装进自己口袋外,其他三笔都是真金白银。但是,政府基础设施投入却能让生活过得更加舒服,这也是收入。”
这一笔笔细账让村民们每个人都心动起来,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民们的疑虑一下子烟消云散。
一个上午的讨论,3000亩土地当天就签下了一半。随后,剩下的土地在一周的时间里全部流转成功。
全宏东没想到,压在心头一个多月的大山,在“新时代讲习所”里,一堂党课就赢得了村民的欢心,然后被卸下了。
“多亏了‘讲习所’,利民村的未来一定大有可为。”全宏东感叹。
讲习党课,基层党组织工作易推进
“中国共产党发展至今,已走过96年的光阴,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以及如今的‘强起来’,我们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3月13日上午,20℃左右的室外温度,天气正好,位于角山乡人民政府内的“新时代讲习所”里,来自衡阳市委党课讲师团的洪明星正在给石鼓区干群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台下座无虚席,不时有记笔记的“沙沙”声和阵阵掌声传来。
“要提前去占座,晚了就只能站着听课。”56岁的钟小宝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讲习所里的老面孔,自开课以来他几乎没落下过一节党课。这天早上还未到9点,他便早早占好了位置。
“学生”正奋笔疾书 人民网
“时代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通过在讲习所的学习,对理论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也有助于基层党员队伍的发展与壮大。”讲课结束后,钟小宝拿出写满要点的笔记,向周围的人讲述着这天党课的学习成果。
2017年12月13日,湖南首个“新时代讲习所”成立。发展至今,石鼓区已成立10家“新时代讲习所”,遍及角山乡本级、各村(社区)、两个非公企业党支部。
讲习“下乡”,社会风气改善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号角响,‘七大战略’‘三大攻坚战’齐上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定实现,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春日暖阳中,角山乡三星村党总支“新时代讲习所”的成员们正送戏送党课下乡,给基层党员群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三句半,衡阳的传统艺术形式。这首名为《喜迎十九大,共圆中国梦》的三句半,由石鼓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源创作,将党建主题融入其中,让党员群众更易于接受。
刘景娥,三星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妇女,成了巾帼讲习所的成员,跟随“新时代讲习所”的脚步送戏送党课下乡,走遍角山乡的各个村落。“我们在党课上讲习的方式很多,不仅是讲党建,还会一起交流如何和谐家庭关系,如何处理邻里关系。”
“现在村子里的风气好了不少,夫妻、婆媳、邻里之间的相处也融洽很多,游手好闲、打牌赌博的人也少了。三星村虽还做不到夜不闭户,但却也没听过偷扒拐骗的事情。”刘景娥说。
今年“三八”妇女节,刘景娥被评为角山乡的“三八红旗手”。除此之外,角山乡还陆续评选出“最美贤内助”“十佳好媳妇”等。大批的优秀乡村女性走上“新时代讲习所”的党课讲台,用身边先进人物的事例去感染他人。
角山乡党委书记石海燕介绍,讲习所成员不仅有领导干部、理论骨干,还有新时代农民以及巾帼讲习员,他们除了在讲习所里宣讲,还要进企业、进工地、进农家、进地头。
“全民”讲习,惠民政策暖农家
“新时代讲习所”,不只是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前沿阵地,也是理论宣讲骨干的学习交流场所,还是给村民传达惠民政策、信息的驿站。
2017年底,角山乡三星村村民何黎明因舌癌住院,手术费花去了13万元。出院后不久,他家里就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这个客人就是村里有名的“赤脚医生”刘五湖。
“他不仅是村子里的‘救生员’,还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员。”老乡们一提起刘五湖,纷纷竖起大拇指,不仅夸赞他的医德医术,更夸赞他在出诊过程中,把党课送到每一家,把最新的惠民政策传递到每一户。
这一天,刘五湖专门赶到何黎明家,就是想要告诉他最新的医药费报销政策。
“何大叔,你虽然手术成功出院了,但手术费用这么高,你报销完成没?你这不仅可以通过新农合报销45%,区里还有大病补助,乡里也还可以申请救助。”
“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多亏了刘医生来讲解,不然我家怎么承担得起。”说到这里,何黎明忍不住热泪盈眶,紧紧握住刘五湖的双手。
在石鼓区,还有很多的“刘五湖”,他们不仅在用双脚丈量着这片深情的土地,更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传递到每家每户,让新时代的阳光温暖群众的生活。
“新时代讲习所”背后的深度思考
不难看出,讲习所讲党课进村入户,已经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教育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注入了强大活力。讲习所讲党课,要以党员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着力讲好故事、讲活理论、讲透思想,“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发挥好三大功能,即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的“扬声器”,党员干部群众提升的“加油站”,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助推器”。力争在第一时间让基层党员群众讲出对中央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心声,使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力争把惠民富民政策、创业发展思路讲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心坎上去,使其成为群众学习的“加油站”和“充电宝”,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惠及群众,形成干群同心、攻坚同力的生动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