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更多文学精品

2018-05-21策划并采访温斌

陕西画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高峰陕北陕西省

策划并采访/温斌

贾平凹(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

铁凝主席那样说,是对陕西文学的客气的说法,鼓励的说法。对陕西文学,我们应有两种心理,一是建立信心,二是得尽一切努力多出人才和作品。因为我们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还不是很多。

文学艺术要从"高原"迈向"高峰",这是个大课题啊!它靠的是作品,用作品说话。作为陕西的作家就是全神贯注踏踏实实尽最大努力写好自己作品。

陕西现在从事写作的人多,作品也齐整。我们需要的是扩大视野,看清自已的创作与全国文坛,甚至世界文坛的关系,寻找差距。超越地方和国家的层面,不断突破。

高建群(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我们的各种艺术门类的创作,都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极端不匹配。

法国小说家大仲马说,历史是一颗钉子,在上面挂我的小说!当我从丝绸之路一路走过时,触目所见,看到这条伟大道路上挂满了许多闪闪发光堪为珍宝的钉子,每一个钉子都带领我们走入历史大钩沉,走入艺术大片。

记者电话采访我时,我正在哈萨克斯坦欧亚图书展上演讲,标题是《亚细亚在东,欧罗巴在西,张骞一直在路上》。我说,距现在两千一百三十多年的时候,一个叫张骞的陕西人走通丝路,从此世界各孤立的文明板块成为一个整体,自那时起,每一个抱着渴望与世界沟通,向世界学习,而走在路上的人,都是张骞的后之来者。

我们要把双脚交给道路,把自己交给远方。

吴克敬(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这既是对陕西作家的鼓舞,也是对陕西作家的鞭策。陕西人渊源于蓝田人种,是为中华民族正统。先祖轩辕氏即安葬在黄陵。方城长安,建都13朝,秦始皇兵马俑,以及杨贵妃沐浴的华清池等,也都是陕西人所骄傲自豪的。因此,也就决定了陕西人的性格,也就决定了陕西文学艺术的性格。陕西人钟情文化,就可以被称为文化人,因此就深刻地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前人总结说,咱们四肢发达,身体健壮,大秦军队号称"虎狼之师",令关东诸侯闻风丧胆。“国”字型脸端庄大度,朴讷温厚而又爽直豪放,虽然保守,却并不安于现状,尽管率直,却也不会偏执狭隘。习惯吼着唱秦腔,而不会踏实赚钱,粗茶淡饭,老醋稠酒,干事就干大的,弄活就弄俏的,陈忠实一本《白鹿原》可作枕头用,张艺谋一部《红高粱》闻名世界,赵季平一曲《好汉歌》天下传唱,他们很好地代表了陕西人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是厚重的,是大气的,更是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而这正是我们所要学习和继承的,唯如此,陕西的文学从高原就能走向高峰。

王盛华(陕西省民间艺术家协会顾问 陕西省国学研究会常务副主席)

陕西文学艺术要以“高原”迈向“高峰”,“高原”是根基,是高原这块古老而凝聚的大地。新中国成立后,前有柳青、后有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一座座在文学领域树起的丰碑。如何从“高原”朝“高峰”迈进,这是摆在陕西作家向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超越自我或许容易,但超越“丰碑”就难乎其难了。因此,作为作家本人来说,就要有自知、自省、自明、自觉的思维模式,方能形成整个的文学自信;同时,面对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机遇、新题材,也要向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文学要求。这就是要与时代同行,与民众共生,关注他们的困苦和欢乐,扎扎实实地把双脚踏在这块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土地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向“高峰”迈进的优秀文学作品。在为人民提供精神滋养的同时,还应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最终方能形成其作品不可取代的文学价值,从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李震(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陕西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建国以来算起,文学陕军已经延续四代,不仅如铁凝主席所说文学陕军中重要作家所抵达的文学高度代表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而且已经形成了代表中国当代文学主流传统的“陕西经验”。我认为这种“陕西经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导;二是习惯化、制度化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传统;三是保持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四是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实践。

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态中,陕军要迈向新的文学高峰,就必须要在坚持已经形成的“陕西经验”的同时,面对新时代的新生活、新气象、新问题,以及来自国内外的新的艺术经验,在守“恒”中求“变”。事实上,陕西经验的形成原本就是在守“恒”中求“变”的结果,就是在坚持现实主义、人民立场、本土语境的基础上,对不同时代因素的广泛吸纳、深切体察和深情书写。或许,这是“陕西经验”中最根本的经验,是文学陕军走向任何一座时代高峰的永久性的原因。

李康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作家 渭南市作协主席)

自建国以来,陕西文学创作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柳青、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等作家无疑就是陕西文学凸显出的代表人物。现在,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站在陕西文学高原上的创作力量,和其他省份相比,似乎并没有以前那样强大和显赫;有希望冲上高峰的人,也似乎没有多少强劲的优势。近年来,省委和省政府对文学事业也非常重视,比如设立了“百优作家”的扶持计划。这些措施非常好,可以鼓励作家们的创作热情,也可以极大地扩充文学队伍。

高原的力量不可或缺,高峰上的旗帜又是“文学重镇”继续辉煌的标志。如何把这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为此,我建议:一、把扶持对象分为“全面”和“重点”两部分,这样就可以让重点作家潜心创作,为“高峰”接力和积力。二、最好向扶持作品倾斜,发现了好作品,才是真正发现了人才。三、积极改进和改革我们省的文学刊物,让刊物也能成为发现文学人才的重要渠道。

霍竹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

陕北是红军长征的落脚扎根之地,是抗战的前哨,由红色文化构建的陕北黄土地文化璀璨夺目。特别是革命战争年代的陕北民歌,在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之后,成为传统的经典,久唱不衰。信天游是陕北民歌重要组成部分。我始终坚信,信天游是《诗经》遗失在昔日闭塞陕北黄土高原上的一部分。值得庆幸的是信天游这颗璀璨的明珠,被我的父老乡亲们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并在前辈诗人李季、贺敬之的笔下,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正是陕北民歌独特的营养,陕北也成就了柳青、路遥及史铁生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不仅影响着我们,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作为陕北籍作家,我们要继承传统,挖掘黄土地民间文化的精髓,学习前辈作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的创作精神,静下心来,聚积力量,写出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是我们今后努力实现的创作目标。走向文学“高峰”,我想这也是陕北作家共同的心声。

杨军(陕西金融作家协会主席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行业作协是作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作家代表着一个巨大的群体,作家们也最深入基层、贴近生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家要以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针,以十九大精神引领金融文学创作方向,融合行业特点,立足于金融文化的沃土,大力讴歌金融工匠精神,积极营造金融工作新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新风气,推动金融文学真正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高度的精品力作,创作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创作出能反映新时代风采的作品,用文学记载和讴歌壮丽的金融事业,把金融作家队伍建设成为“文学陕军”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实现文学的追赶超越,推动金融事业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的金融事业和社会文化健康稳定发展实现文学创作从高原抵达高峰的新跨越。

陈毓(百优作家 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首先是文化自信。自信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的基础之上,是前进中的自信,是对传统文化更好的继承与发扬。毋庸说陕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其文化的博大与深厚,璀璨与绚烂;只说当代的陕西文学,一大批作家家喻户晓,他们用扎实的写作精神与时代同呼吸共悲喜,用自己的优异写作、优秀作品见证并记录着这个时代,始终与时代同行。他们用有力的作品证明了陕西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和高度。作为文学晚辈,我庆幸和他们同时代,共努力,有他们做榜样,我当目标高远,踏实写作。

其次是深入生活。为什么要深入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深入生活就是用一颗血肉丰满的心去感受生活,用高度敏感的文学神经去发现生活。心怀大爱,敏感敏锐,贴着生活写,贴着人物写,贴着时代写,树立自己的新观念、新发现,努力创作出有思想、有力度、有内容的文学好作品。

猜你喜欢

高峰陕北陕西省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石庆云
我的初心,就是为群众解除病痛——路生梅在陕北的50年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早高峰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20年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123的几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