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2018-05-19刘洁刘慧
刘洁 刘慧
【摘要】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值得探索的价值。本文从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建立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小学生 和谐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202-01
1.存在的现状
(1)对班主任岗位的接纳度低
调查显示,约有一半的小学教师不喜欢这个职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班主任很累;另一方面,与普通教师相比,没有明显的待遇优势。对于班主任来说,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所以班主任工作很难做好,所以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更不用说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也是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2)发展观较片面
在小学,许多教师的发展观是片面的,认为根深蒂固的评价结果首先是“未成年人”,不能随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潜力。
(3)管理观较狭隘
班主任对小学生的监管过多、太广,无法真正让学生自我管理,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产生对老师的过度依赖心理。许多班主任仍然处于学校班级管理的绝对地位,缺乏管理的生命化和社会化,制约着学生的发展。
2.如何构建和谐的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
(1)树立平等的师生观
作為班主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清自己在学校、班级和学生中的地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能太严格,要抛弃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班主任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必须树立平等的民主观念,创造各种民主管理方法,使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2)深入了解并理解学生
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是要对学生有深刻的理解。了解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考等方面的信息。它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思想、审美、认知、情感、意志等。班主任对学生了解得越透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和谐程度越高。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因材施教,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学会与学生沟通
在工作中,班主任要“蹲下”,这个“蹲下”是要求班主任要深入到课堂中去,深入到同学们所处的环境中。它也是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润滑剂。因此,班主任要注意与学生沟通,充分发挥交往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4)对学生爱严相济
①热爱每一个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儿童在儿童时期,身体发育不成熟,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聪明的学生老师都喜欢,但爱一个落后、固执的学生是一种更深的爱。小学生在家庭环境、心理、先天素质和自身努力方面存在差异。班主任要以每个学生为出发点,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产生有益的影响。
②掌握尺度要求学生。现阶段小学生被溺爱严重,自制力差,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如果学生们犯了错误,必要的批评还是很有用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形式。
3.构建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意义
(1)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相反,如果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紧张或冷漠,就会使一些学生陷入困境,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最终导致成绩下降。
(2)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非常重视与教师的关系,尤其是与班主任的关系。可见,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班主任与学生的良好关系中,学生会感到快乐、安全、放松,从而形成自信、乐观、主动等优秀品质,进而发展为健康人格。相反,学生得不到班主任的亲近和温暖,就不会有自信,不能融入集体,形成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3)对学生品德的影响
班主任与学生关系的和谐与学生品德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班主任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中,学生逐渐学会与成人交往,了解成人社会,正确认识和掌握人际关系的规范和法则,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相反,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弱,学生对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缺乏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失去正确的道德发展方向,走入个人道德发展的误区。
参考文献:
[1]商文敏.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