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控制及创新能力培养

2018-05-19李江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摘要】文章主要以现阶段高校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具体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对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地优化,旨在强化课堂教学以及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相应的创新能力,仅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教学質量 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238-02

前言

“机械设计基础”是当前近机类专业增设的一门基础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两方面的讲解内容,不但涵盖了先修课程,同时也涵盖了课程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对于专业课程的设置起着过渡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基础课学习到专业课学习的转变过程,由于学生缺乏接触实际性的工程项目,导致机械设计的理念尚未构建成熟,而面对综合性这么强的课程,难免会产生厌倦的学习情绪。针对于此,教师人员必须及时地找出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地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复杂且多,相对而言综合性与实践性要比一般的专业课程高,不利于学生理解。对于从基础课刚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的学生而言,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注重实践性,而多数刚刚学习的学生工程实践经验较少,这就造成学生普遍觉得该部分学习内容枯燥、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这部分的课程与先修性课程的关联度较高,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先修性课程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会比较吃力[1]。

(二)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现阶段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当中,教师人员往往会偏重于讲解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往往是学生“吃不透”的内容,在理解方面比较困难。笔者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及,多数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较少,无法准确地理解理论知识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对于那些实践经验严重匮乏与空间想象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多呈现出单一性的特点,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存在普遍上课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发生。

(三)创新基地建设水平较为落后

对于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而言,比较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实验教学单位往往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或者实验条件的考虑,只会对外开展部分实验项目,且实验项目多为教师讲解、学生观察的模式,这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而言,并无多大作用。最重要的是,在实践性环节当中,多数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且具体的考核方式与组织形式缺乏合理性,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2]。

二、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质量控制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各专业在具体培养目标的制定方面,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程配置进行制定,会呈现出较大的不同性。因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必须要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和学习要求,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用于实际教学当中,这就要求教师人员应该充分地结合机械设计基础与本专业的联系性,积极地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对于交通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课程内容的讲解方面,尽量要多讲解一些与交通有关的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或者设计方法等,从根本上优化教学内容。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要在日常的课程讲解中,做好讲解者与表演者的双面角色,积极地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内容的讲解方面,最好要遵循“由浅入深”的讲解原则,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将复杂的机械知识进行分解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师人员不能过度地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还是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实施教学。

(三)加强创新基地的建设力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针对于现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学校方面应该积极地加强创新基地的建设力度,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方面,学校方面可以积极地引进三维设计软件和相关机械设备,构建各种机械传动的实验平台,便于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同时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3]。

结论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优化机械设计基础课堂的教学质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教师通过积极地整合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工程问题,可以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较大的施行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强化教学质量的控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全面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蔡长韬.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45-46.

[2]王妍.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以机械类专业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0(12):19-20.

[3]裴江红,姚瑶.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3(03):11-12+4.

作者简介:

李江澜(1978.2-),女,汉族,山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基础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