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班形势下的小组合作
2018-05-19余琪璐
余琪璐
【摘要】小组合作是新课程改革下迅速发展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多方面拓展学生自身潜能,挖掘学习动力,实现人人参与,主动积极的学习形式。小组合作有效开展需要多方面关注学生的特征和教师的辅助。把好每一个活动环节,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发展,以生为本的课堂改革,让小班化教育不仅仅停留于形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 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33-01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对学习方式明确提出: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一、学生方面:
1.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巧
中国的孩子由于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孩子较多地考虑自己,不管他人想法。因此往往在合作学习时各抒己见,不愿听他人想法,只是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由于组内知识层次的不同,优等生在合作中,反应快,竞争性强,而忽视了合作的方法,不顾虑小组其他弱势成员;而弱势成员由于速度较慢,主动性差,不善于发言,不愿参与合作的队伍中。小组没有经过恰当训练,没有掌握合适的探究方法,组员往往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导致合作不知怎么办才好。一团混乱。
2.学生不会表达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到其他人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才能交流合作、探究问题。 但是,现在的学生往往不愿意表达,久而久之变得不会表达。对于自己理解的想法,只是自己懂得卻讲不清楚。学生不会表达,不愿表达,对于问题无法深入探究,小组成员积极性下降,没有探究欲望,严重影响小组合作的效率,导致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3.合作内容不恰当
在教学过程中把简单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去合作学习来解决,出现不少耗时、低效的合作学习。将难度过大的问题要求学生探究,学生的知识架构不足以支撑所研究的问题,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无用探究。探究问题的选材对学生不能产生吸引力,比如低段学生探究的学习材料枯燥难懂,学生毫无学习兴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反而降低了学习兴趣。
二、教师方面:
1.分组不合适
教师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在分组前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很少考虑每个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没有认识到分组的情况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经过认真分析、求新求变的思考过程。因此,出现有的小组能力较强,有的小组差一些,导致小组成员的组合失去平衡。某些小组过多的优秀生,某些过多活跃或沉闷的学生。
2.没有完善的评价机制
教师尚不能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老师分不清合作学习是手段还是目标。有的老师片面地认为:某个同学的成绩好了就可代表集体成绩:或者是小组成绩一般就说明全组同学都一般。操作上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评价,缺乏创新,长期以往,势必造成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3.担心教学任务过多控制合作机会
教师往往会担心小组讨论由于学生过多花费时间在问题讨论上,小组合作初期,学生相互不熟悉,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效率低下,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对于教学重点学生花费太多时间探讨,教师需要多方面指导,往往成效低下,而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宁愿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舍弃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三、解决对策:
1.选择适合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选择合适的难易度学习材料难度过大时,学生不知道从何探究,难度过低,没必要合作学习,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也是浪费时间。选择难度适中,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发现能够实现的学习材料。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
2.合理的指导和评价机制
让学生更好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教师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而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 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让学生小组研讨。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指导小组的成员,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在展示讨论结果时,若表达不清楚,要适当引导学生说得更完整准确,要及时鼓励其他小组成员发出质疑。若小组某些成员较内向,不常发言时,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和小组及时鼓励,多次培养小组领导者,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总结、学会欣赏。
3.讨论单设计有层次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虽然同处一个班级,但学生的基础和水平也会参差不齐。因此在设计学习单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分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才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的课堂。学习单的设计要给学生留充足的探究空间,便于小组记录和总结。学习单是对书本的二次学习,是为学生与知识点更易理解的载体,学习单中要体现教材的重点内容,将知识点汇成知识网络。学习单设计要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空间,将知识点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学习单要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相应的学法指导,让其与本身基础知识更好对接。
4.合理分组
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异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在性别、思维方式、成绩和家庭背景等不同,促进互补学习。组内同质是希望性格、家庭背景等相同的学生为以小组更好地交流,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教师需要全面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如性别、学习习惯、个性、学业成绩等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将四个层次学生适当搭配分成合作小组,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要基本保持平衡。
参考文献:
[1]王先保.小班化教育中的问题研究.2009.05
[2]黄文雅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11.0916
[3]贾丽萍.小班化环境下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2012.
03
[4]武爱英.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5]贾艳芳.如何关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201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