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高职英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2018-05-19李丽红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以及建设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我国致力于装备制造业全球化的布局和市场开发,因此对于高技能、高素质技术工人需求增加,对其外语能力需求日益提升,高职英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本文深刻探究了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校内外建设思路和方案,以及英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对于高职英语师资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高职英语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基金项目】2017-2018年度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对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英语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LZY17070)。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107-02
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装备制造产业上具有紧密关系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外语能力与专业素质)对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外语能力提出新要求。
《中国制造2025》提出,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积极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加强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1]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外语能力要求更高,要求从事装备制造业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灵活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英语跨文化交際能力。这些的能力的培养,只依靠理论教学很难达成,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校内外英语实训基地,以培养具有英语听说读写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服务东北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质量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外语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把外语课程上“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展现出“跨界”的特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大量外资、外贸企业的涌入所形成的聚焦效应,使得外语能力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二、目前高职院校现有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英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包含校内、校外两个部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包括语言教学与应用多功能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则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创建,开展专业见习、实习等。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实训相结合,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着下面的问题:
1.语言教学与应用多功能实训室的使用范围不能覆盖全院各专业学生。高职英语教学能力的发展以及高职英语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的发展根本赶不上社会对于高职教育的需求发展,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多采用合班教学,一般70-100人的课堂,只能满足理论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的训练缺乏硬件和师资的支持。
2.有些院校外语专业与公共英语重复建设。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都建在各系部或学院,实训基地的管理是封闭的,实训基地之间无法做到共享资源,造成实训资源闲置和浪费。
3.设备陈旧,管理维护上得不到良好的保障。资源整合很困难。没有网络,教师不愿使用,也无法使用。
4.高职英语教学师资实践教学能力差,实验实训室的教学课程设计不合理,影响实训效果。这也说明职业教师的重要性与职业教育教师的地位有极大的反差。
三、高职英语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与方案。
对接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高职院校英语的校内实训基地(室)建设,全校各专业的实训基地(室)由学校层面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根据教学计划协调使用,学校需要设立校内英语自主学习场所、英语实训室、国际文化村等英语教学实训基地锻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1.建立国际文化村。因为我国装备制造产业的定位是制造强国,达到国际装备制造业的前列,这对在装备制造产业群工作的一线技术工人提出了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工作和交流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为各专业学生创立国际文化村,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交流的习惯。设立超市、咖啡厅、电影院、餐厅等服务综合机构,要求提供服务时工作语言是英语,选拔英语专业和各专业英语能力强,并且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有偿服务。这一国际文化村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锻炼提供了实训条件。
2.设置英语自主学习实训室。英语自主学习实训室,内设100台配置先进的笔记本,安装若干英语学习资料及软件。学生在这里可以下载英文资料、微课等,利用学习软件大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服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实训室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3.校内多媒体普通实训室。实验实训教学全部采用小班授课,英语实验实训课程覆盖全校各专业学生。实训室要求配备ipad、网络及无线耳麦的全方位多媒体设施以及教学软件,实现智慧校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设备。
4.校内各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包括英语通用能力,通用专业英语及专业英语能力。因此,高职英语实验实训的课程需要安排在高职各专业的实验实训场所,使学生胜任工作场所接待装备制造业专家及外宾的介绍和翻译等工作。在实训中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职业道德、行业标准、合作精神和礼仪规范等习惯。
5.丰富的英语类课外活动和技能大赛。创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国际化学校氛围,让学生感受跨文化的魅力。
四、高职英语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与方案。
现有的高职校外实训基地形式多样,运行机制各不相同,但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实训基地的建设比较简单。比如校企双方没有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确定细致的教学内容、没有详细的要求和教学设计,甚至没有考核方案。[2] 针对校企合作,建议如下:
1.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升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要求对接装备制造职业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与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和设备水平同步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推动建设校企深度合作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基地。
2.完善现代学徒制。在实训企业中设置师傅岗位,全程指導学生的工作与实践,让学生实训过程中接受全程严格的实践操作指导。这一过程包括工作流程、生产工艺和技术,最好采用一对一,至多一个师傅带徒弟不超过5人,以保证指导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能接受到明确、具体、详实的指导,做到掌握工作要领和要点,领会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从师傅的言传身教中感受到匠人的魅力与专业,实现学生由表面的会,到精神上的掌握和热爱的升华,使其成为能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奉献的合格的人才。
3.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校企合作协议。定期到企业实践,包括外事接待、会展、商务谈判、日常管理等内容,全面推进校企协同育人。
五、高职英语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对于高职英语师资实践教学能力的新要求。
高职英语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要求高职英语师资不仅擅长英语理论教学,更应该研究英语实践教学,研究二语习得的教学理论,学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相关专业知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微课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资源。高职院校应该使高职英语教学采用小班授课制,定期派高职英语教师到师资培养机构进行继续教育,定期派高职英语教师到学校的校外实践实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使其能够懂得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采用高科技教学手段等方式,有效进行教师的职业发展新规划,提升高职学生英语能力,保障高职教育与装备制造业产业群对接,解决职业院校教师 ,尤其是青年教师行业企业经验欠缺的问题。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积极引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教学理念等,打造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总之,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在德国这一比例高50%,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仅5%,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3]。面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重视校内外英语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更新,提高整体实训设备水平,配套多功能网络语言应用实训教室,建立国际文化村、多媒体实验实训室等,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的教学能力以及英语实践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能力,高职英语教师的素质决定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建立稳定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完善现代学徒制度,满足高职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学习的需要,提高高职学生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就业的英语素质和英语综合竞争力。加强顶层设计,对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统一规划,实现智慧校园。当地政府可以建设一个地区的实验实训基地,供多所高职院校共同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
784.htm
[2]严圣阳,应用型高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年第16期
[3]赵秀红,刘博智.“中国工匠”从哪里来[N].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15日(01)
作者简介:
李丽红(1977-),女,辽宁辽阳人。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基础外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