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2018-05-19吴欲晓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探究活动组织幼儿

【摘要】探究是一种让幼儿自己亲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的过程也是幼儿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本文阐述了探究对于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作用,针对幼儿园教师在科学探究区域活动中如何进行组织、观察、指导等开展了重点实践和研究。本研究对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探究精神与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并提升我园教师科学教育的专业素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 探究活动 组织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46-02

一、研究的意义

人类靠着探究不断地向前发展,个人依靠探究适应社会、学会生存。探究是人的生存之本,热衷于探究是幼儿的天性,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我国也以教育法规的形式明确了以探究方式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研究活动,使他們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现发现的乐趣”。因此,让幼儿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势在必行,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国家未来科技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的目标

依据现代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价值追求,结合本园实际,我们将本次实践研究的核心目标定位为: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探究精神与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同时,提升教师科学教育专业素养。

三、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我园科学探究的组织形式包括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探究活动、科学活动区中的小组探究活动、一日生活中的个体探究活动等,我们重点就科学探究活动区的组织开展了实践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区域中的操作探究活动

(1)组织方式

我们将每周五上午的9:50-10:40确定为全园幼儿混龄参与的自主性科学区域活动,我们在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后,将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按区域可容纳人数进行合理安排,再以大带小的方式组织孩子到各区域操作、探究、发现。为了让孩子对各个活动区都有充分地感知,我们以四周为一个周期引导各个区域中的孩子自主进行区域轮换。

(2)区域设置

我们从3-6岁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师特长出发,充分利用园区环境特点创设操作探究的区域。经过三个学期的摸索、尝试、调整、改进后,我们最后确定了十大科学探究活动区,如“自然探密”“嬉水乐园”“百变管道”“趣味玩筛”“沙池淘宝”“神奇拼搭”等十大区域,每个区域根据场地条件、操作设备和师资情况接纳12-30名幼儿开展自主性区域探究活动,由区域指导教师进行该区域的环境创设调整和对孩子的观察指导。

(3)制定计划

计划是工作的起始环节,是开展好活动的前提。由于每个活动区的孩子在四周的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我们要求老师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清楚活动区能发展孩子哪方面的兴趣和技能,要确定每一次活动的指导方法和重点,尤其要知道孩子新到一个活动区时应如何指导。每个活动区的计划都包含总目标、分次目标、指导策略等内容。

(4)建立规则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自主探究的场所,为了保证区域探究活动积极有序地开展,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培养自律行为,每个科学探究活动区都依据区域内容、材料性质、操作使用方法以及区域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如材料取放规则、合作规则、活动规则等。

(5)观察指导

活动区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幼儿自己的活动,但实际上却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指导技巧,需要教师细致、准确地观察和了解幼儿,适时适度地发挥师幼间的互动作用,为推动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力地支持和帮助。同时,教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和反思,还有利于教师及时的对环境和指导策略作出调整,对幼儿的探究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游戏中的快乐探究活动

游戏是最适合儿童发展水平,最能满足儿童需要,最能推动儿童实现最佳发展的活动形式。幼儿科学游戏是能够让幼儿获得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游戏活动,对幼儿学科学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在开展班级科学游戏的同时,还积极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科学游戏活动,如:在幼儿园组织的“温暖童年·快乐游戏——亲子科技游园乐活动”中,我们就设计了一系列蕴涵科学元素的亲子游戏活动,让孩子在快乐的亲子游戏活动中感受到科学探究活动的有趣与玄妙。

(三)教学中的有效探究活动

教学活动是实施科学课程时占主导地位的教育途径,我们的科学教育活动主要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教研组有目的地遴选并确定了大量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用探究方式进行学习的主题和内容,如:“亲亲水世界”、“动植物总动员”、“我是小小科学家”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围绕蕴涵某一科学概念、具有探究发现意义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深入、有层次的探究活动。

(四)生活中的随机探究活动

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儿童的科学就在他们身边”。我们园区户外和周边社区有丰富、优美的次生态环境,利用幼儿园内外的各种环境对偶发事件开展随机的科学探究活动十分必要,如:近距离地观察“金蝉脱壳”的遗留物、跟踪观察“狡兔三窟”现象等,老师们除了每天利用晨间活动、户外游戏、餐后散步等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进行观察、感知、探究、发现外,还每周两次开展走进社区、感受自然的观察和探究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大自然和动植物的热爱、亲近之情。

四、研究的成果

(一)激发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探究需要好奇心,科学探究也最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在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良好的环境条件,创设生动活泼的自然探究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物质探究材料,使幼儿自发的好奇心转化为具有特定方向的好奇——对科学的好奇,进而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这种已经被激发起来的好奇心将使幼儿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也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动力机制。

(二)培养了幼儿自主探究的精神

皮亚杰认为:知识是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在对周围事物的探究中获得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幼儿能否将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知识建立起实质性联系。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老师们还引领孩子亲历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实践验证—得出结论的整个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了幼儿科学的思维、自主探究的精神与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幼儿探索与学习的本能需要,有效激发、挖掘了幼儿的探究潜能,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三)提升了教师科学教育的素养

教师是实施幼儿科学探究教育的重要组织者、指导者,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和行为对本课题的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题组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交流,如:身边的科学现象分享活动、动植物知识介绍、声光电、力学知识等学习。科学探究理论知识的学习,不但丰富了教师的科学知识,建立了正确的幼儿科学探究教育的观念,还帮助教师掌握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科学理论素养。

在实施探究性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体验到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和实质是把学习的权利归还给幼儿,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而不是通过教师的“教”传授现成的结论,这种科学的教育观应融入到幼儿园课程的所有领域,以使幼儿获得更为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 阿林·普拉特·普莱瑞著,霍力岩等译.《幼儿园科学探究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2][美] 戴维·A·温尼特,罗伯特·A·威廉姆斯,伊丽莎白·A·舍伍德,罗伯特·E·洛克威尔著,刘占兰等译. 《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3]朱小鹃主编.《让幼儿在探究中学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第一次印刷

[4]张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

作者简介:

吴欲晓(1971.7-),女,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探究活动组织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实践体会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