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8-05-19曲行国
曲行国
【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黄金阶段,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分析问题实质,从多角度、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 培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45-01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多年都在潜心研究实践教学中发现,利用数学课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培养,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受益匪浅。那么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呢?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许多方面都可以利用。通过有趣的问题来创设情境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中学习阶段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辅导中对其进行培养,时代是发展的,现代社会人才的培养不是利用成熟技术,引进他国的成就去为自己服务。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他们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得以发挥和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数学教师要利用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将是这一能力培养的主要学科,那么我们数学教师应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入手,根据经验总结如下:
一、分析问题实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教师应该研究向学生出示的每一个数学问题,他们是否都能成为培养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能力,而在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在这里我们要避免教师出现这种不适当的做法:问题后不给学生留有时间和空间。在讲课时,教师很快就说了问题的结论,其实这种做法还是倾向于教学老路,教师说学生学,虽然问题出示的很好,但是时间和空间上没有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师在出示问题时,要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出示培养创新能力和数学问题,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维发展的锻炼,以及其他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我们应正确引导学生,在教学时随时随地的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们引领学生学习加减法及乘法运算律时,有的教师只是把其看作是数学运算,授课时也简单地把其轻描淡写地介绍给学生,然后再就交待一句,用运算律,是否是较为明确的问题可用运算律,而不明确的问题就不去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运算律。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从基础抓起,例如计算2乘以1■,学生想到的是简单的乘法运算,把1■转化3/2,然后与2相乘,得出结论,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引导运用乘法分配律把1■转化成(1+1/2),然后再与2相乘,这样看似简单的做法都是在对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向学生渗透着数学创新思想。
二、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一个问题,每个人不可能用同一种方法去解决。因为大家是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向学生提出一个新问题,老师也给学生时间去观察,而不是局限学生的指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各抒己见。我在实际教学中常为此种做法作一类比,我们同学从家上学要走路都有许多种走法,这就相当于解决问题也不应是“独木桥”,它会有许多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组织好语言做好引导,而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揭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扩散,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自觉与不自觉地得到了数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在引领学习数学问题:某中学带领七年一班全体同学去农场参加义务劳动,学生队伍行进的速度是4千米每小时,在行进1.5小时后,老师发现有一个重要文件忘记,老师让李明同学回去取,李明取文件的速度是6千米每小时,然后以相同的速度返回追赶学生队伍,在距农场2千米处追上学生队伍,问学校距农场有多远的路程?在此问题中老师应给学生充分分析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发现问题中的本质,这样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同学会指出利用设小明从学校返回追上学生队伍需要的时间是x小时,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还有的同学指出直接的两地距离建立方程,以上的两种方法都是方程思想解决问题,有的同学可以用算术思想去解决问题。通过老师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让学生主观分析,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对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的编写就是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发展认知规律,在学习运用这些知识中对学生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但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基层的数学老师来亲自去具体操作,那么我们老师能否仔细研究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问题是教师在实践工作中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不放过任何锻炼发展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公式指导,定理的证明,课后的作业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与学生一起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内容时,教材设置了这一定理的证明,在证明前教材引导学生,三角形的一个内角通过“裁、拼”得到了三个内角各是180度,即以怎样利用数学思想去证明三角形三個内角的和是180度,利用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裁剪”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经验的运用,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给出定理的证明,在本节学习中学生找出了多种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方法,即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有的同学提出把平角的顶点设置在三角形的顶点上,有的同学提出把平角的顶点设置在三角形的内部,更有思维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同学提出把平角的顶点设置在三角形的外部,从而得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的平角,它的顶点可以设置在平面的任何位置,转化到我们新设置的平角上去得出结论。
通过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会感受到探索数学知识乐趣,丰富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学生也自觉不自觉地又使自己的数学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环境应该使全班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单一的对某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培养的目的。
有的教师认为,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具备数学创新能力,科学家是少部分人,所有同学不可能均衡发展,由于这种思想,吃小灶的教学现象出现了,应运而生的什么提高班,奥数班就应时出现了,我认为“私塾”教育不利于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我认为学生们共同在一起学习,学生们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才能脱颖而出,才能真正培养出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需要教师在思想上做出充分准备,工作上付出艰辛的劳动,更需要学生勤奋的学习,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