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
2018-05-19杨昌荣
杨昌荣
【摘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采用激趣的方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将课堂效果发挥到最大化。问题情境教学是目前比较流行但尚不成熟的教学方法,本文笔者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践,谈谈问题情境教学在小学课堂的有效展开。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30-02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有一句名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只要给他提供适当的前提和学习条件。也就是说,适当的问题情境和目标学习动力是学生形成知识的关键。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比较贴近,其中的多数知识是源于生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的这一特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中了解数学、在数学中更懂生活。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情境教学法已经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效率最大化。但该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中该主抓哪些方面呢?
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好奇心
好奇心是获取知识的不竭动力。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探究竟的心理是他们获取新知的主要“激发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一家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思想有一种被调动的兴奋感。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教学中,我拿一个钟到课堂上,学生们纷纷觉得好奇:老师为什么带一个钟到课堂上呢?我没有告诉学生拿钟的意图,而是先让学生们做个数数的游戏,从第一个同学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60停下来,然后从别的同学开始进行下一轮。同学们个个表现很积极。然后我问他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5个5个地数数的情况,学生们开动脑筋思考了,有的想到了钟表。这就导入了这节课的内容。
师:你们看看,这个钟上有几个大的格?
生:12个
师:然后再看看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生:5个
师:你们回答得很好。然后大家再看看从12到1里面有几个小格子?
生:5个
师:那么,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子?
生:10个
师:从12到3里面有几个小格子?
生:15个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那么我们好好看看,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呢?
生:60个
师:好。我们刚才看到的每个小格子就是一分钟,那么,钟面上的60个小格子就是60分钟。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们在游戏中活跃了大脑,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这节课帮助学生们了解了钟表的知識,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立足已有知识,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教师还要在立足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研究教材内容,创设与生活切近的教学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如对年龄偏低的学生,可以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我知道很多学生对简单的数字都已经了如指掌,如果再进行灌输已经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小学生对故事的喜爱,我用了故事导入的形式拉开了这节课的“序幕”:有一天天气不错,鹅妈妈决定带着自己的5个鹅宝宝出去游泳,外面的世界好美啊!鹅宝宝们开心极了,有2个鹅宝宝趁妈妈不注意,悄悄溜到了湖边的大树下乘凉去了。等到夕阳西下,鹅妈妈决定带着自己的宝宝们回家,结果发现少了2只鹅宝宝。那么请问,鹅妈妈现在还剩下几只鹅宝宝?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画了5个圈,然后用笔划掉2个,说剩下3个。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发展天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让他们在开动脑筋中学得了新知识。
3.不忘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是真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得出巩固旧知、学得新知。但在创设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思考中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产生胜利的自信感,为以后的学习带来更好的动力。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中,我先让同学们观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同学们都知道“长方形的两条边比另外的两条边长”“正方形是四条边同样长”。然后我给大家出了一个问题:长方形能变成正方形吗?怎么变?正方形能变成长方形吗?怎么变?同学们纷纷对长方形与正方形进行剪贴。通过动手操作,他们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是可以变化的,长方形按照短边的长度进行剪贴就成为正方形了,正方形任意剪贴一条边就成了长方形。通过老师的问题情境导入,加上学生的动手操作,这节课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了,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原理也掌握了。
总之,小学生是形象思维的形成关键期,教师采用适合小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是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但在使用中对老师也提出了相对的要求。所以,在创设情境教学中,教师设置的情境问题要简单、有趣、贴近生活,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