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阅读
2018-05-19刘海军
刘海军
稍有一分钟闲暇,就不自然地拿起手机。记得2011年的时候,那是六年前,移动互联网远没现在发达,在北京坐地铁,到站进来五六个年轻人,居然出奇地一致,进门后就是拿出手机玩,还有一个用手机听音乐。
现在拿出手机,似乎不需要听到“我”下出指令,而是稍有点无聊感,手就去摸手机了。摸出来之后,多半是打开百度或头条,一打开浏览器,各种推荐中,各种吸睛的标题就出来了,不自然地点开,看了几分钟,下面又是一些新的,吸睛的标题链接,这样一直点下去,每一个或图文或视频,都只有几分钟,但如果没有其他什么事打扰的话,飞快地就刷了几个小时。甚至不刷一刷,都不大自在了。
这些个标题,多数是利用美女图引点击,这是最多的,也是不自制的。还有就是猎奇的标题,怎么怪怎么写,能写一半绝不写完,标题党越来越盛行。第三种是夸张的标题,俗称“最”文化,或者“千年一遇”什么的,大体这几类。
每次点开那些图文,许多文不对题,图文无关,内容不是一些笑话,就是些不着地的鸡汤、感伤,但是就因為它的题目和图片,往往这类文章也能点击上万、阅读上万,这让笔者这种对自己有要求的作家情何以堪。
笔者是一个作家。不因为出版什么书籍,也不因为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过些什么文章。而是因为自诩为作家。
我认为一个作家应该对自己有所要求,哪怕写出来的作品只有一个读者,还是自己。那又何妨呢?为什么古今真正的作家往往淡薄名利?因为在写作的道路上,他们跟随的是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外界。有时候,为了自己的愿景,哪怕是冒着被暗杀的危险,也要笔耕不辍。
而现在,三斗米就能让写作者折腰。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造势利。现在国泰民安了,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各种奢侈品琳琅满目,各种美味佳肴闻所未闻,各类刺激应接不暇(色声香、味触法)。以前女生都要把自己包起来,大家闺秀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现在哪怕你在街上见不到,还有专门搞街拍的拍出这些曲线,这些个凹凸吸引你来点击。
一篇原创文章,写得再烂,你也是它唯一的作者。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一个愿景,一个初心。笔者的初心就是让大家在繁华的世界里能得一份清静、一点思考,这便足矣。
活在当下,吃饭时在浮想、走路时在浮想,哪怕是睡着的前一刻,脑子里还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想的事情一多,重要的东西就找不着了,连自己也丢了,人随着事走。走完一辈子,到头来发现自己连故事里的放羊娃都不如。起码人家单纯,对自己要做的事很明确。
(作者是本刊文化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