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案例式互动课堂教学研究
2018-05-19郭丹
【摘要】现在正迎“互联网+”时代,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也可以此为契机,使其服务于教学,引入案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线上线下整合教学资源、切入时事热点、灵活运用信息化多模态教学及挖掘语言文化内涵之美四个方面对高职英语案例式互动课堂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英语 案例 互动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6-0101-01
一、引言
活力课堂、高效课堂一直都是我们高职英语教师不断追求的理想课堂。然而,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诸多难题,尤其是课堂上手机的插足,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现在正迎“互联网+”时代,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我想,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也可以此为契机,使其服务于教学,引入案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而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校课堂。
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高职英语案例式互动课堂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高职英语案例式互动课堂教学的探讨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让学生去参与、去实践才能出真知。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获取知识都变得非常便捷,教师与学生间知识量的天平并不会必然偏向于教师,加之网络娱乐功能的强大总能轻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手机上,所以,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第一堂课上,我通过课程介绍(This course is a public com?鄄pulsory subject, which focuses on boosting the students?蒺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and helping them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customs of main English?鄄speaking countries,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accurately express themselves in simple English in their daily life and also achieve the goal of speaking English appropriately on relevant occasions.)向学生指出了大学英语这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也向学生提出该课程会重在评价学习过程,课堂参与、过程考核都会在总评中得以体现,并强调了期末考查是师生一对一用英语交流(Class attendance:10%; Class performance:10%; Process assess?鄄ment:20%;Final exam: 60%)。从而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发掘出潜在的语言才能。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线上线下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源进行互动课堂的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予以加工、整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互动效果。
如:我在网上找到了《再别康桥》的英文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着英文诗歌的韵律美,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能脱口而出相应的中文,随后也带动了其他同学,最后大家都能跟上优美的节奏。
第二,切入时事热点,增强互动内容的时代感。
网络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新颖独特无不吸引着“数字化学生”一代的注意力,英语教学也应把握时代脉搏,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平时教师应留意时事、热点,遇到合适的资源就加以收藏,以备教学之需,使课堂互动时更有话可说。
比如: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大家都在为之点赞,为新时代打call。我利用网络现学现卖,也和学生谈论“Never forget why you started, and your mission can be accomplished.”(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学习“Travel(旅行)”时,我利用因脚印遍布全国,集齐了55个民族的结婚照而走红“三少”和“小姬”的故事导入新课,和同学们讲“It is better to travel ten thousand miles than to read ten thousand books.”(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学习“Food(食物)”时,不免提及一部风靡全球的美食纪录片——A Bite of China(《舌尖上的中国》)。我从bite这个词的翻译谈起,进而带领学生学习蒸、煮、煎、炸、炒,酸、甜、苦、辣、咸,再讨论世界各地美食。使学生既学了英语,又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我尽可能地结合专业展开教学。在此部分,我对粮油专业的同学还补充了food security(食品安全问题)。
第三,巧用信息化多模态教学,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课堂互动的效果的好坏关系到语言教学的成败,教师对教学方法应不断予以思考和尝试。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例如:互动交流法有利于培养口语表达與沟通能力;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培养自学、探究能力;模拟教学法有利于培养文化适应感知能力;小组合作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同时,不同的教学方法需要不同的模态得以实现,例如:互动交流法可用到动作、表情、肢体语言等模态;任务驱动法可用到图片、影音资料、文字等模态;模拟教学法可用到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模态;小组合作教学法可用到小组PK、团队合作等模态。各种模态之间亦可相互依赖,互为补充。
第四,挖掘语言文化内涵之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掌握一门语言实质上就是掌握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要想很好地理解并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其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生能更清楚地辨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为了上好“Thanks?鄄giving Day(感恩节)”这一课,在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之外,笔者更注重对学生以“议”为核心的思辨能力的培养。我事先布置了任务,要学生上网了解感恩节的相关内容。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交流感恩节的由来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探讨:Should we celebrate western festivals?(中国人应不应该过洋节?)其间不仅有语言的交流,还有情感的交流、思想的交流,这些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交流,而教师应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的文化素养在学习过程中得以提升。
三、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以上尝试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课堂互动效果,改变了教与学的尴尬状态。但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教师应切实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教学改革的路上,继续前行!
作者简介:
郭丹(1977.12-),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