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背景下中小学道德教育模式的构思思路
2018-05-19王程程
【摘要】以人为本是构建道德教育模式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把人的完整生命融入到道德教育模式中,构建道德教育模式的基础是应该注重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幸福。生命教育背景下,构建道德教育模式应重视生命教育。在以往的中小学道德教育课堂教学中,道德教育知识内容重视道德规范、原则,忽视了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较低。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生命教育的特征,并提出生命教育背景下中小学道德教育模式的构思思路。
【关键词】生命教育背景下 道德教育模式 构思思路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导性计划“生命视阈下的中小学道德教育路径探析”(2018-ZDJH-375);2017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性计划“生命课程的现实意蕴和营建策略”(2017-ZZJH-132)。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74-01
1.生命教育的特征
生命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其具体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点:其一,主体性,指的是学生个体的主体性,包含超越性、自主性、能动性,生命教育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生命主体的地位,发挥其生命主体的作用,带动其生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其二,审美性,世间万物中只有生命才是最美好的,也是最可敬的,人类对事物的审美活动是人类的需要,审美体验是人类对生命的体验,生命教育的审美性是将其作为审美教育来实行,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享受、体味、欣赏生命的美;其三,体验性,人类是情感生物,情感是人类生命的内涵,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在心灵的碰撞中理解人生、体验人生,也就是说,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体验,人类只有通过生命体验,才能够较为透彻的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其四,整体性,是生命教育的本质要求,其在生命教育中应该重视学生生命的完整,然而,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存在差异,例如,性格、外貌、健康、心理、天资等都是不尽相同的,但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特质,让学生在生命教育下能够超越自我,接纳自己。因此,生命教育的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样也符合当今道德教育的要求。
2.生命教育背景下中小学道德教育模式的构思思路
2.1发挥教师的生命关怀,实行生命化教育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重要。中小学生具有自身特有的想法、看法与感情,如果以教师的想法、看法、感情去替代他们的想法、看法感情,那是不对的做法,也不是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体现。因此,在道德教育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应该以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基础,把学生的生命发展权利还给他们,使学生拥有自主的选择权利与决定权利。在生命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想构建良好的道德教育模式,首先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强化自身的生命情怀,使教师能够在道德教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学方式,停止不尊重学生行为与损坏学生个体生命尊严行为。
2.2运用游戏教学模式传递生命教育,构建道德教育模式
从目前道德教育课程而言,中小学生的课业量较为繁多,如果在此基础上增添“生命教育”课程就会无形之中增添学生的课业量,学生不会认真去学习生命教育。因此,教師应该将生命教育适当的融入到原有的道德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教师最好能够以游戏教学的形式带动学生对生命教育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意识到游戏与学生生命的联系性,游戏教学模式是学生自主生命权利之一,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到游戏教学对学生的意义与启发,尊重学生的生命权利,以游戏教学的形式来构建生命教育背景下的道德教育模式。
3.结语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的特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样也符合当今道德教育的要求。因此,在生命教育背景下,通过生命教育来构建道德教育模式,使课堂教学氛围能够焕发生命的活力,树立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思想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师生校园生活质量,从而在生命教育下学生能够意识到生命的自由、可贵、尊重、平等,能够更好的去生活与学习。
参考文献:
[1]戴岳.道德教育应从生命意志出发——从大众文化的流行反思学校德育对生命世界的忽略[J].贵州社会科学,2008(04):35-38.
[2]刘慧,朱小蔓.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01(09):8-12.
作者简介:
王程程(1988.7-),女,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讲师,河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