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2018-05-19穆荣
穆荣
【摘要】声情并茂的朗讀能够让文章的主旨水落石出,能够让文章的细节脉络清晰,能够让文章的情感自然流露。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浅显论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朗读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7-0060-0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读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根据阅读时是否发出声音,可以将阅读的方式分为默读和朗读。默读是指无声的阅读,而朗读是指出声的阅读。对于任何语言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相对比较低,所以朗读是他们学习语文的一条主要途径。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提到:“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实上,朱熹所说的这种读书方法正就是朗读。朗读是将书面文字创造性地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何谓创造性?就是朗读者能够正确地处理语言的断或连、轻或重、抑或扬等。断或连,即停顿;轻或重,即重读;抑或扬,即语调。这些均属于基本的朗读技巧。朗读者利用这些技巧朗读就能使得语言更加具有表现力和音乐性。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谈一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朗读,知悉文章主旨之蹊径
知悉文章主旨大意是阅读之基本目的。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阅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抓出文章的中心句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然而,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因为受到自身阅读水平的限制,所以他们很难通过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去知悉文章的主旨。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让朗读者迅速置身于文字所描写的场景之中,进而让朗读者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窃以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能够让学生迅速知悉文章的主旨大意。
《秋天来了》是长春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景色与丰收景象。“乘秋风、骑白云、踏落叶、唱秋歌”将秋日美丽景色一一展现;“金黄田野、雪白棉花、紫红葡萄”将秋日丰收景象完美再现。
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学生仿佛走进了文字描绘的情景之中。如此一来,学生也就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因此,朗读可以比作是学生知悉文章主旨大意的一条蹊径。
二、朗读,品味文章细节之手段
对文章的透彻理解离不开品味文章的细枝末节。朗读是阅读者品味文章细节的基本手段之一。朗读是对文本创造性地阅读。因此,朗读所获得的信息是远远高于普通阅读的。窃以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入挖掘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灵活自如、恰如其分地运用朗读技巧品读课文细节。通过品读课文细枝末节,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学会了通过朗读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容之后,他们的阅读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比如说,在教学长春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味道》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透彻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的各种景物,笔者引领学生朗读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朗读过程中,笔者有意地重读了表示景物的几个词语,即秋风、秋菜、秦艽花、气味、炊烟等。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搞清楚了课文第一自然段描写的景物。
对于文本细节的品读切不可忽视。在某些时候,学生会因为对某些文本细节的理解偏差,而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产生歧义。可见,朗读是阅读者品味文章细枝末节的一种基本手段。
三、朗读,体会文章情感之导体
相比于默读而言,朗读更能够让阅读者准确地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朗读过程中抑扬顿挫的语调能够将语言文字中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朗读过程中轻重缓急的语气能够将语言文字中的言外之意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毫不夸张地说,朗读堪比阅读者体会文章思想情感之导体。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综上所述,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能够让学生迅速准确地知悉文章的主旨大意;朗读能够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文章的细枝末节;朗读能够让学生准确无误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鉴于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朗读指导,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项晓晨.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未来英才》.2017(12):26-27
[2]顾晓文.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