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课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实践进阶研究

2018-05-18张秀卿

考试周刊 2018年42期

摘要:在高中阶段,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对初中一年化学学习的一种加深,所以对高中化学课程进行改革,进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对于整个化学课堂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物质结构与性质”是化学课堂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学习好这个模块的内容对于理解和学习其他的化学内容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该如何提高该模块的课堂效率,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该模块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学习进阶理论;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教学体系实践的推进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模块之一,对学生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化学基本原理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内容较抽象、复杂,思维跨度较大,学生要掌握这一模块知识就无法一蹴而就,而高考的反拨作用又为学生的“物质结构和性质”学习确定了最终的学习目标。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分阶段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建立和深化是一个螺旋式的学习过程。学习进阶概念的提出更表明人们应该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方向、路径和阶段,以及每个学习阶段应达到的目标。学生主要从必修2模块阶段、选修3模块阶段、高考总复习阶段来学习和提高“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的。如何结合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和规划学生“物质结构和性质”知識的学习进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 构建“物质结构与性质”体系的几点思路

(一) 确定该课程的价值

首先老师要认识到该模块内容的价值,要深刻体会到该模块内容学习的好坏能够极大的促进整个化学课堂的学习,并且老师还需要将这个思路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也意识到该模块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仅老师会认真的准备该课堂的讲解,学生也会对于该模块内容的授课投入以更大的热情。

(二) 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点

学生是课堂知识的一个受体,在课堂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一定需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点,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该课程的学习中。因为对于高中生而言,不管是其学生的身份,还是其刚好处于成年的这个年龄段,都会在心理上要求外界对其有一定的关注度,而在课堂上以学生作为主体,就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老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设计时,要注意到这一点,在进行教案的设计时,内容上给予更多的引导性内容。在课堂上课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也应该给予更多的引导性教学实践,而不应该一脑子的实行灌输式教学模式。

(三) 要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需要让学生掌握非常丰富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物质结构与性质”该模块的教学中掌握物质性质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学进行最为基础的目标,也是最为关键的目标。只有在实现这一点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另外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都没有实现,谈如何实现其他目标就有点太过虚无了。其次,老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化学课堂该模块的学习上,还应该能进行普遍化,进而能够扩展到整个化学课堂的学习,甚至其他一些科目的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说,相比较单纯知识的提升,是一个更高层面的提升。最后,老师还需要通过课堂的授课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特别是化学方面的素养,这对于学生学习化学其他模块内容而言也是极其重要的。

(四) 重构“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课程知识体系

以“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为例,重构后主要分为两节,以原子为研究对象,以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史开篇,介绍了能层与能级、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原子光谱、原子轨道理论以及元素周期律中电负性、电离能等知识。以此类推,此模块所有内容的重构都是经历了上述步骤之后实现重构。

二、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学习阶段及教学实践

学生“物质结构与性质”进阶学习是分阶段持续进行的,教师在备课过程应具有宏观、整体教学意识,即教学序列的跨学段设计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层次性。高中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一) 必修2模块阶段:由于教学内容繁多、教学时间有限等原因,教师在必修2模块教学过程中有较沉重的教学压力,对原子结构、化学键、晶体的教学都只能点到为止。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必修2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阶段和具体的学习过程来严格控制教学要求,避免盲目地提高教学要求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 选修3模块阶段:高二年级对该模块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充裕,学习内容难度也加深。学生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基础。通过《选修3》教科书提供的具体的教学安排,逐步引导学生突破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性质思维难点,完善对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性质及堆积方式的认识;通过适量范例对配合物进行学习,达到高考要求的学习目标。

(三) 高考总复习阶段:在高考总复习阶段,学生通过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个专题复习,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本模块的高考考试内容,并通过典型高考真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如高考题中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原子轨道杂化类型判断,晶体类型及性质,配合物的分析推断。高考专题训练中反复进行分析思路与推理方法的训练,强化解题能力,提高本模块的高考得分。

三、 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对高中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模块还是要有一定的研究的。可以说,在新课改的时代的背景下,作为改革比较大的一个教学模块,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给了我们更大的发展和发挥的空间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需要我们做到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地与其他老师交流意见,共同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高.高中化学课程中“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内容体系的构建及教学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

[2] 王珊珊.“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8).

[3] 麦裕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技能”学习进阶的探讨[J].化学教育,2014(17).

作者简介:张秀卿,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