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变身”记
2018-05-18高晓东
高晓东
办石屋民宿,恰恰是一条将海洋治理成果转化为金钱收益,再装进村民口袋的途径
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东南西三面环海。从空中俯瞰石塘,会发现这个浙江小镇的当地民居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山上的。是一座又一座就着山势分布高高低低的老旧石屋,多为二至三层,外表泛着石头的灰粉色,窗户窄小。山下的,颜色鲜亮,排列整齐,现代化程度不逊于任何城市。
隔壁镇的陈斌国外读书、工作数年后,回到老家。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他说,当时就是想寻处地方,过过田园生活。找来找去。他相中了石塘镇荒废十多年的传统民居石屋,办起高档民宿。
靠海吃海,必须让当地居民得到海洋治理的实惠。这是台州市“湾(滩)长制”办公室主任、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潘崇敏,对在基层落地“湾(滩)长制”的理解。办石屋民宿,恰恰是一条将海洋治理成果转化为金钱收益,再装进村民口袋的途径。石塘也由此成为一窥浙江省“湾(滩)长制”改革的小窗口。
老石屋成高端民宿
陈斌忘不了初次见到石屋时的景象:“一片二十间房的小村落,完全荒掉了,房前屋后垃圾成堆,无处下脚。”
这些垃圾环绕的石屋,早在清代就有了名气,清诗有云“层层房屋鱼鳞叠,半依山腰半海滨”,说的就是石塘石屋。
石塘,顾名思义,最不缺石材。老房子就地开山取石,墙壁石块间用泥土黏合。当地多台风,屋顶也用石块一排排地压住防风。即便如此,长时间没人住的老房子,也会因为漏雨受潮,石块间的泥土膨胀,最终倒塌。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陈斌拉锯战一样,一家家找石屋的主人谈,以每月300元的价格租下了五六十间老房子。
在当时的投资者看来,这有些冒险。石屋潮湿阴暗,除了村里寥寥几位老人,再没其他人住。即便想要出租给打工的外地人。这些石屋也常常被嫌弃偏远、破旧,房东每月只能拿到百八十元的租金。
经过整修,原先被打工者嫌弃的石头房子,变成了旺季一晚两三千元的高端民宿:窗户正对着海湾、户外泳池、防潮纯木地板、高端床品、墙壁上的石头佛龛里放进了防风手提灯,还有老板从福建收购旧船板制作的桌椅。
曾有人看上一间民宿,拜托陈斌牵线,愿出500万元购买。房东拒绝了他们。陈斌说:“原先只要出一两万元,他们就愿意卖。现在给多少钱,也没人卖。”
垃圾没了,绿道起来了
陈斌一头扎进民宿的同一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始推行“一打三整治”活动,延长休渔期,修复海洋渔业资源。
虽然在此之前,渔业重镇石塘就已经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谋求多元化发展,不过,在外人看来。镇上触手可及的改变大多始于2014年:先是修起了一条8公里长的绿道,绿道绕在半山腰,把植被葱郁的山坡一划两半。人走在绿道上,海水在脚下几十米处击打着礁石,飞出一串串白沫,咸腥的海风直吹到人脸上。
石塘镇主管民宿的副镇长陈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条绿道是第一期,温岭市财政投资5000万元,工期两年,2016年竣工。第二期绿道24公里,温岭市财政投资8000万元,目前在建。根据规划,绿道全部竣工后,整个石塘镇就被串联在一起,“一公里一景。”陈松说。
这条绿道上,以及石塘镇的很多沙滩旁都有“湾(灘)长”公示牌,电话、行政职务等信息一应俱全。一位当地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颇为自信地向《瞭望东方周刊》提议:“你可以直接打电话过去问问工作。”
石塘镇有个车关村,村里原有5片沙滩,后来因为修路、盖房等,最后仅剩一片。而且这片不足1平方公里的沙滩上还有个经营了30多年的造船厂。十多年前,村里想要迁移造船厂,开发沙滩,但当时造船业兴旺,没能成功。2013年,石塘镇终于以超过150万元的价格买下造船厂,就地拆掉,又用两年多时间恢复了沙滩。
“有些垃圾埋得很深,年年都要清理。”车关村村支书吴信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湾(滩)长制”推行后。车关村这片沙滩由村委会主任任“滩长”。另配一名“护滩员”巡滩。
在陈斌看来,这项2017年开始实施的海滩、海湾专人负责制,对提升当地环境起了不小的作用。“垃圾没了。”陈斌说。
石塘镇建绿道、美化海岸线等开发旅游资源的海湾治理方式。得到了海洋部门的认同。潘崇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是景观化治理,是海洋治理方式中的一种,保护与开发并重,可以发挥经济价值。
受欢迎的“二房东”
民宿投资人来石塘后。老房子价格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涨。陈斌租来的五六十间房,还要整修一两年才能开业,但陈斌跟房东们已经多次产生冲突:有的要求追加出租前安装电表和水表的费用;有的因内部装修拆墙,要求支付十多万元押金;有的看到民宿每晚以千元计的住宿费。雇佣律师,告上法庭,要求毁约提高租金,结果输了官司,又找人协商,希望陈斌出律师费和诉讼费……五六十名房东,只有十来个没提额外要求。
“我给一个房东让步,就会有连锁反应,所有人都找过来。”陈斌说,“如果当初我们没来开发民宿,都不能确定房子现在还在不在。”陈斌。
陈斌的苦恼提醒了后来的民宿跟进者。他们希望政府管好海滩、海洋之外,能给民宿经营人提供更多帮助。
车关村开发民宿时,村支部书记吴信来伸手把事情揽了下来。
车关村从2015年底、2016年初着手开发民宿。“民宿投资大,村民不愿投,我们就自己出去找投资。”吴信来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几千万元投资找来后,村委会出面,从村民手里租下石屋,转租给民宿投资人。村委会当起了“二房东”,投资人和“房东们”不接触。
“每家每户都有小算盘。村委会出面比较容易解决。”吴信来说。
目前,车关村有70多间石屋以这种方式出租。还有100多间石屋符合民宿开发需求,很多村民表示想要加入。
不过,是否直接介入民宿开发。全看村集体意愿。陈松说,他们不介入市场。事实上,这种不介入市场的做法,一开始得到了民宿投资人的支持。不过,他们未曾料想,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阻力。
周边其他地区,政府以按规模给补贴的方式支持民宿开发。“我这样的规模能拿到三四百万元。”陈斌说。石塘镇所属的温岭市,自始至终没有给投资人任何补贴,而是用资金修整道路、净化环境等。虽然陈斌没拿到一分钱,却多次强调“非常支持,非常认同”这种工作方法。“政府这样做不会干扰市场,比拿钱一发了之的方式更细致。”陈斌说。
从1到100
如今,石塘半岛旅游民宿联盟(以下简称民宿联盟)已经成立,陈斌是民宿联盟主要负责人。
民宿联盟每月开一次会。不定期选在某个下午召开。开会时,每个民宿的代表都会拿出预先准备的待解难题。不出意外。镇长和副镇长都会参会。
在这些会上。他们反映过石塘通讯信号不好。后来镇上协调,安装了移动和电信通讯基站。他们也反映过旅游淡季客源少的问题。副镇长陈松告诉本刊记者,他们了解到贵州解决了这个问题。石塘也准备借鉴经验,创造新的淡季旅游节点。
2000年1月1日6时46分,新千年第一次日出的第一缕曙光洒在石塘渔港。石塘成为中国大陆最早看到千年曙光的地方。上百家媒体集中报道了这个“千年曙光首照地”。古镇一时风光无两。“曙光”成了它的新名片,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
58个行政村落中有53个纯渔业村的石塘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转型。政府不断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目前在建和规划的除了24公里长的第二期滨海绿道。还有能容纳七八千人的10个停车场、4个游客中心以及其他道路设施。
至于政府投入后,到底增加了多少游客,陈松说自己也不太清楚。很多游客来石塘走走转转。住住民宿,吃吃海鲜,出海打打鱼就离开了。“这不像卖门票的景点,很难去统计具体数据。”陈松说。
不过,凭着市场嗅觉来石塘办民宿的人越来越多。2014年,陈斌来到石塘镇时,当地只开办了一家石屋民宿。两年后,其他民宿跟进。到2017年7月,民宿联盟成立时,共有19家证照齐全的民宿加入。如今,證照齐全的民宿已经达到了23家,另有50多家正在办理申请手续。“我估计,到年底得接近100家。”陈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