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觑的家庭服务业
2018-05-18张倍利
张倍利
一到年关,家政“阿姨”们纷纷返乡,“狠心”地撇下一群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孕”,让人叫苦不迭又颇为无奈。曾几何时,“阿姨”被冠以“佣人”的头衔且被轻视。现如今,越来越多人以平常心看待这份职业,而一些雇主更是愿意拿出与白领工资比肩的高薪寻觅能胜任工作的好“阿姨”。
事实上,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渐少子化、老龄化,“阿姨”们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凸显。照顾卧病在床的长辈,抚育年幼的孩子,照顾孕期、产期的妇女,整理、清洁居所,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做一顿可口的饭菜,“阿姨”们可以施展拳脚的舞台正在不断变大。
笔者的一位长辈因半身不遂卧床在家数年,着实让笔者及家人体验到人手和经验不足的窘迫,以及聘用一名能勝任工作的“阿姨”的必要性。护理病人这件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就拿笔者的长辈来说,因为是脑梗引发的半身不遂,除了需要24小时卧床之外,其与他人交流也存在一定障碍。故要读懂长辈的需求不仅需要极大的耐心,也需要长时间相处才能有默契。每天除了照顾长辈的饮食、排泄、用药,进行必要的按摩和擦洗之外,陪护者还要洞悉其心理和情绪变化,施行言语开导和精神抚慰。最终,在尝试了一段时间由亲属轮流照顾长辈之后,笔者全家召开家庭会议决定聘请一位具有护理经验的阿姨来照顾长辈,花费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于是全家人终于得到解放。数年下来,阿姨也已“亲如家人”。
与此同时,“阿姨”们也在笔者邻居和友人的家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笔者的邻居是一对新上海人,由于双方父母身体和生活习惯方面的原因,在帮助邻居带过一段时间孩子之后,都陆续回老家养老了。而当时邻居的孩子尚就读于幼儿园,夫妻双方无法兼顾工作和孩子上学期间的接送问题,最后只能求助于家政机构。在解决了接送问题之后,邻居又面临下班前一段时间的孩子看护问题及下班后的做饭问题。于是邻居把接送孩子、看护孩子、做晚饭、打扫卫生等家务活都委托给了阿姨。一段时间下来,原本焦头烂额的生活逐渐变得有条不紊起来,邻居的气色也变好了。
更有甚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国人不再满足于聘请国内的阿姨,而是着手聘请著名的“菲佣”。据部分雇主反馈,菲佣不仅服务专业,而且能兼职充当孩子的英语外教,一举两得。
但在看到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存在多元化选择等利好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家庭服务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和隐患。首先,是供求矛盾的问题。一方面是总体上的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季节性的供不应求,体现在家庭服务人员从业人数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上。其次,是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无论是受教育程度还是接受培训的时长,国内家庭服务人员与“菲佣”均形成强烈的对比。家庭服务中高技能、高职称专门人才的缺乏,导致消费者日益扩张的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最后,是家庭服务行业市场管理不规范、监督机制缺失、服务价格混乱、服务标准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家庭服务行业持续健康以及逐步迈向高端化发展的步伐,其中的部分问题也正是导致“杭州保姆纵火”等事件发生的原因。
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对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等具有重要作用。但笔者认为有关部门需更加重视此行业,立足实际,采取相关措施,在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才能切实推动家庭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