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

2018-05-18陈啸

上海人大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谣言微信信息

陈啸

微信团队有一款名为“微信辟谣助手”的小程序,里面存有各式各样被标记为谣言的朋友圈转发帖。

朋友圈里的谣言可以粗分为两大类。一类关于安全健康。其大多冠以一个关怀或警醒式的标题,甚至以医生、专家之名来提升可信度,诸如“注意了!奶茶喝多了,有可能影响你生孩子!医生已证实……”“中小学生不得饮用纯净水,到底怎么回事?”“专家已证实,这三种蔬菜致癌率最高,有些人天天都在吃”等等。事实上,细观全文,其所谓的科学依据、实践证明往往存在东拼西凑、张冠李戴、夸大其词或言无实据的情况,更过分者,甚至是子虚乌有,凭空捏造的“依据”。大部分不明真相的转帖人,往往出于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的关心,抱着“宁可信其有”的心态,及时将这些“事关安全、健康”的内容转发出去,接受者中又有不少抱有同样心态者继续接力,导致谣言迅速扩散,令人哭笑不得。

另一类则是关于各种社会事件的。其大多冠以一个具有很强冲击力或让人一看就明显感到存在黑幕或社会不公的醒目标题,文中有的事件本身就是虚构的,有的则傍着社会突发热点事件而虚构或夸大,通过挑动社会公众的正义感和责任心来博人眼球。如“百余团伙抢小孩、偷器官”,此谣言流传甚广、不定期出现,甚至在不同地区还滋生出了各种不同版本,有的还煞有介事地编造出受害人描述的具体情况,令人真假难辨,但只要把所有不同版本的谣言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不同版本谣言的内容雷同、情节类似,甚至有些细节完全一模一样。

至于编造谣言的动机,笔者认为绝大多数同利益相关。粉丝达到一定数量的自媒体账号具有相当的广告价值。越是骇人听闻的消息,越能博人眼球、骗取点击量。仔细观察可发现,许多转帖文章的页面除了主文内容以外,还有大量的广告和推广二维码。有些文章,读者一旦阅读和转发,原始发送者就能获得每条几分至几毛钱的收益。甚至有报道称,部分平台为了达到推广效果,甚至还将点击率设置成了类似“传销”的分成制模式,上级消息转发者可以获得下级以及下下级消息转发者一定比例的收益分成。而在这些平台推送的文章中,被证实为谣言的网帖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不少抱着故意抹黑他人以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目的的谣言制造者,辅之以利益熏心、没有底线的平台,共同构成了一个黑色产业链。

自媒体时代,个体已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大多数人都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信息的传递者,通过一个简单的转帖动作,将自己所接受到的信息即刻传递给其他人,同时大多数人又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形形色色的信息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自媒体发布到互联网上。笔者认为,互联网已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每个人、每个实体都必须、也应当为自己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同在现实社会中一般无二。问题在于互联网领域的制度建设以及确保互联网参与者遵守行为规范所需的技术手段,远跟不上互联网蓬勃发展的速度,互联网上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也远不如現实社会中强。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现实社会中的综合治理,几乎可以将作奸犯科者追踪到无处遁形,因此人人心存敬畏,而虚拟世界中要发现造谣、欺诈的始作俑者,则是困难重重。

对于相关部门而言,必须充分认识自媒体时代的新特点,及时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手段,明确并落实包括从平台至个人在内的各类参与者的责任和义务,更快地将现实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同步移植到互联网上。

猜你喜欢

谣言微信信息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订阅信息
微信
谣言
谣言大揭秘
微信
微信
微信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