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信息化教学方式探索与研究
2018-05-18潘鑫鑫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油库工艺与设备》课程为对象,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实施信息化教学,通过学生反映的情况以及15级和16级同学学习成绩的对比发现,本门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比较扎实。
关键词:油气储运;信息化教学;教学效果
一、 背景
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油库工艺与设备》这门课程,是油气储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油库工艺的基本结构组成,储运设备的结构原理以及维护使用等内容,该课程是一門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多设备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方法等紧靠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此,鉴于本门课程的特点,有必要实行信息化教学。
二、 信息化教学资源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于2016年在学习通平台上建成了《油库工艺与设备》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包括视频动画250多条,图片、课件、文本等500多条,另外还有试题库500道,试卷库12套。除此之外,配套本课程还建成了相应的实训设备,引进了一套完整的装卸油操作的交互式仿真软件和DCS控制系统。
三、 信息化教学实施
《油库工艺与设备》教学资源库建成后,以16级三个班为对象实施了信息化教学。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教学项目采用信息化手段及信息化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例如交互式仿真软件及翻转课堂等,下面以本课程中的“潜油泵卸油工艺与操作”这个教学项目为例来介绍一下本门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分为三部分:课前认知,课中导学和课后拓展。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例如:学习平台、交互式仿真软件、3D流程图、DCS系统等强化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
1. 课前认知
课前以学生认知为主,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通过教学平台给学生发布任务,学生在课前利用手机观看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及3D流程动画,并完成小测验。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发布到教学平台上,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并且,从教师发布任务起,开放实训室,实训室由专门的学生值班,同学们通过微课的学习后,有任何冲动或想法的都可以到实训室参观一下,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学生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和好奇心。
2. 课中导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中导学又可分为6个环节:
(1) 课堂翻转—学生主导定难点。
首先由教师进行组织,学生抛出自己在课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先由其他同学进行解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知识点的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最终所有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定位为本单元的难点。教师将定出的难点进行投屏,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下一步学习。
(2) 原理突破—动画图片知原理。
通过课前的学习,先由学生代表讲解两个卸车流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讲解的情况利用3D动画进行原理点拨。最后学生再次在学习平台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比课前认知过程中测试结果进步明显。
整个环节,合理且有针对性地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 课后拓展
课后继续向教学平台推送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内容——自流装车、泵送装车,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得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 教学效果分析
(一) 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要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往往只有选择和使用的权利,但同样的教学内容却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介进行呈现。我们运用教学视频、3D动画及交互仿真软件将油库生产中的各种复杂流程及危险场景非常形象地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对于一些不能到现场进行的操作,也通过仿真软件使学生非常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巧、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们能有更好地视觉感官及印象,对于这些内容的掌握能够更熟练、印象更深刻。
(二) 使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采用学习平台、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一个学期后,学生普遍反映新的教学方法相比较传统教学来说效果更好,课上不容易睡觉了,多数同学都觉得学习有意思了,对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以前的讨厌上课转变成了盼望上课。
(三)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我们将15级以及16级的同学《油库工艺与设备》这门课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15级在16年上课时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16级采用信息化教学后,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莹辉.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理念下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思考[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8(1):279
[2]王娜.信息化教学环境中“认识信息资源管理”教学设计[J].教育(文摘版),2016,12(2):61
作者简介:
潘鑫鑫,讲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