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凸显互动导学 建构高效课堂

2018-05-18谢海霞

考试周刊 2018年41期
关键词:高效建构目标

摘 要:文章分析数学课堂互动导学的重要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强化互动导学策略、重视师生互动、体现主体互动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数学学习技能,建构高效的数学活动课堂。

关键词:目标;互动导学;高效;建构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数学化探究活动,在数学化探究活动中离不开对话互动环节,教师要充分利用对话策略,推动师生、生生互动进程,使学生的感悟与情感共鸣,建构灵动而凸显数学本质的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进行丰富情感交流,通过对话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优化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深化数学意义的建构,逐渐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一、 明确互动目标,强化导学策略

学生探究数学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理应根据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情特点,设计让学生易于接受数学知识的教学预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预案循序渐进地展开数学探究活动,能在探究中侧重于对话与实践操作的互动,依据预案中的教学目标实施互动策略,在教学主体间互动交流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不断地强化数学课堂探究的导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清楚认识到参与数学活动的目的,要学到哪些知识,学会哪些知识,明确自己应追寻的学习目标,学生才能做到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去互动交流分享,获取的数学知识才是扎实、有效的,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目标,真正实现数学双基的落实。因而,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过程性的表现,在互动活动中对教学预案给予修正,导学策略体现出举一反三,引发学生在互动中进行有效的思考、验证、创造,及时指正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足之处,让学生体会到自身错误,通过互动探究,采取何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知识与学习技能共同发展。

例如,教学“求近似数”时,根据这一课题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运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并让学生深刻感受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师采用了交流信息、引入课题的活动情境:让两三个学生说说家中有几口人,本班有多少个学生,教师依据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屏幕上显示出各个数字,让学生明白这些数字就是准确的数字;然后举出某校有1300多名学生,某镇有25000多名居民,师生一起互动交流这些数字,使学生明白了这些数字只是个近似数,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使用这些近似数。教师继续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动画,让学生观看并从中收集数学信息,学生在观看后互动交流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和数据;教师则在屏幕上出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互动交流中探究对问题的理解和怎样解决问题,这样就引出了本课的课题——求近似数。在接下来的合作交流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解决地球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以及太阳直径大约是多少万千米的问题,引导学生明白要解决哪些问题,要讨论探究的方向,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导学下,通过互动讨论、质疑、解释、尝试与回答的过程,对探究的数学问题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寻找了不同的答案和想法,并阐述了充分的理由。教師进一步引导到学生探索“四舍五入”的方法,从提出问题、分组讨论→交流、总结→整理思路这三个导学环节里,充分体现了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和生本互动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求近似数中熟练“四舍五入”的方法,通过互动交流深化对“四舍五入”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 紧扣教学契机,重视师生互动

教师不能单纯地局于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善于敏锐地抓住学生在互动探究活动中的闪光点,充分利用这些教学契机,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探究,在互动探究活动中,教师树立学生参与数学互动探究的信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欲望,激活学生原有的数学经验积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数学现象,从直观的数学主题图、学习材料里,通过独立思考与分析,再进行互动交流分享,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能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在操作、验证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互动探究过程,给予学生积极指导点拨,激发学生积极互动深入探究,活跃课堂互动探究氛围,激励学生深入分析与总结,从而抽象和概括出数学概念,解决了相应的数学问题,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品尝获取知识的成功情绪体验,促使学生采取积极、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态度,进入新一轮数学知识探究活动中。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主题图后,学生根据教师的导学要求,列出了算式:78×12。教师适时提出互动要求:能不能把这个算式进行估算,王叔叔乘坐的车大约行走了多少千米?学生进行了估算并交流估算结果。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么估算?讲述估算的过程。教师提出进一步探究要求:“要想知道准确的结果,应该怎样算?请大家尝试进行计算。”学生进行独立计算之后,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师继续呈现数学问题:“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李叔叔又行走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当学生列出了算式:145×12。教师则提出进一步学习的要求:先估算出李叔叔乘坐火车大约行走了多少千米?针对学生的估算情况:一个估大,一个估小。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估算过程与估得的结果,针对估算结果,教师要求学生尝试采用笔算方法计算结果。在学生进行笔算过程时,教师巡视指导,让选择典型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说出每一步的算理,教师并辅以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演算过程,使学生明白要算12小时行的路程,可先计算2小时行走的路程,再计算10小时行走的路程,最后把这两部分相加。学生说明算法、算理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个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怎样验证?师生互动交流两种验证方法:与估算结果比较、通过验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师生互动的浓厚氛围,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算理知识的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中,教师理清各种教学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算理。

三、 促进动态生成,体现主体互动

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只是单纯依据教学预案一成不变展开,而是在开展课堂活动中修正和发展教学预案中设定性、计划性和规定性的设计,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生动而又可变的实施。在整个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具有开放性的数学互动探究课堂,并且以学生互动为主体,努力培养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质疑、交流能力,拓展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思维时空,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对话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间实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完善数学知识的建构。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的互动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思维火花,围绕着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间开展真情互动,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获得生成,也培养了学生勇于质疑、探究、表达的学习品质。

例如,教学“百分数”例5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例5,学生对题目进行了阅读与理解,教师提出:“你从例5里知道哪些数学信息?”生1:“4月份的价格比起3月份降了20%。”生2:“5月份的价格比起4月份涨了20%。”生3:“这道题目主要是求5月份的价格和3月份的价格相比,到底是涨了还是降了?”教师肯定了学生搜集与分析数学信息方法,学生提出质疑:“什么方法才能使人一眼就能看出5月份和3月份的价格变化幅度?”生4:“可以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学生又提出质疑:“不知道商品原来的价格,要怎样解决呢?”教师肯定了学生一系列质疑,要求学生尝试进行分析与解答,生6:“如果这个商品在3月份的价格是100元,则100×(1-20%)=100×0.8=80(元);80×(1+20%)=80×1.2=96(元);96÷100=96%。”生7:“我有另一种解决方法,把商品在3月份的价格看作1,1×(1-20%)×(1+20%)=0.96;(1-0.96)÷1=0.04=4%。”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继续提出多种解题方法。最后教师则引导学生对这些解题方法进行比较、反思、交流,选择最优解题方法,并验证假设3月份的钱款虽然不同,但所得的结论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教师设计的互动导学预案要富有实效性,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互动中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展开思维活动,积极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建构高效而灵动的数学探究互动课堂。

作者简介:

谢海霞,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金华小学。

猜你喜欢

高效建构目标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