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闪光点
2018-05-18周玉梅
摘 要:文章剖析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闪光点,注重对后进生在不良的行为习惯和落后的语文成绩方面给予细致地辅导;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发现、激化、保护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后进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关键词:关注;闪光点;后进生;教育
“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左中右”,“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无论是在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中,还是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总是会遇到班级中一些行为习惯或语文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后进生尽管只是学生中的少数,但往往一两个后进生,就会把整个班集体搞得“鸡犬不宁”,也会让班级中学生的语文成绩下降。可见,转化“后进生”和培养“优生”应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促优辅差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着重对后进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后进生倾注更多的爱心。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让他们发挥发光点的作用,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一、 付爱心——发现闪光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成为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应该去扶正那些成长中的幼苗和脆弱的细根,去爱护每一片急需阳光的绿叶。”爱护学生原本就是教师的天职。学生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给予一点“爱心”。笔者们应该用自身的爱去感化那些有不良习惯的学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指正。教师千万不可采取斥责、讽刺、挖苦的做法,以免加重那些行为习惯不良或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心理负担,而应当充分尊重这些学生的人格,多关心、鼓励。笔者刚从院校毕业时,曾教过这么一个学生——凡教过他的老师、和他同过学的孩子都称他为十足的“捣蛋鬼”。确实,笔者也一度为之头疼。后来逐渐发现在集体活动中,他表现相当积极。于是,笔者找他谈话,直接告诉他:“你为班集体尽了很大的力,老师特别喜欢像你这样有集体荣誉感的孩子。老师同样希望同学们也能认可你,相信你能做到。”良性的心理暗示起到事半功倍的特异作用。慢慢地,关于他的行为不良方面“告状”少了。抓住了这一闪光点,还安排他当值日生。经过多次肯定、鼓励,一学年结束,他不但在行为习惯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语文数学知识学习成绩也逐渐提升,还被评为校优秀值日生。可见,爱的教育往往能使后进生产生巨大的变化。所以,为人师者,必先付出爱心,带着真情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相信这会产生许多教育奇迹的。
二、 给信心——激化闪光点
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后进生往往缺乏自信,表现为不积极、甚至消极。这些学生总是认为自己在行为方面无法走向良好,总是认为学习语文只是太难,无法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因而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总认为自己不行。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小到一次语文作业是否工整,一次精彩的回答——老师要做到的一点是让他重视自己,觉得自己有希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这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树立自信心,是让学生充分发挥闪光点的基础。怎样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可通过多渠道来实现,首先应先解除其心理障碍。笔者接过一个班,班上一女生因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沉重的家庭负担让其父疏忽对她的管教,而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导致她产生自卑心理,对周围的人、事产生排斥反应。了解这些情况后,笔者及时联系家长,让其意识到对孩子那种教育的弊端。并抓住她善于做家务活动这一特长,开展集体活动,比如洗地板、洗菜等。在活动中,她表现突出,受到同学的赞许。从而让她产生积极、成功的心理感受,感受到老师、同学并没有嫌弃她。渐渐地,她能敞开心扉与同学友好相处,成绩也显著提高了。其次不轻易评价。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往往羞于说考多少,不能简单地以语文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好坏。应当在学生人格的基础上看到他们也取得某方面的成绩。比如,一次语文考试中,一名学生语文成绩照常不理想,可在“短文阅读”题中词语解释题,在大部分同学做错的情况下,他居然做对了。于是在评讲语文试卷时,笔者在班上表扬了他:“张小明同学理解能力挺不错的,课外阅读都能完成这么好。老师相信,只要你多加油,一定还会有更大的进步。”听罢,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过后,他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对于后进生的每一个小进步,教师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积极的评价,这些学生自然就前进了。作为一名教师,应从多渠道帮助学生树立各方面的自信心,运用自己的态度、语言、行动明确地告诉孩子:“我们一直期待着你改过,你一定能改过。你本来是个不错的孩子,只要努力,一定能做得更好。”让这些学生认识到自己能行,才能激化这些后进生的闪光点,发挥其作用。相信这样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硕果。
三、 常反思——保護闪光点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教师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的活动中,必须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主体观、学生观,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笔者曾从书籍中获得一则故事,故事中讲述在一个炎热的夏季里,有两个学生手中拿着书认真朗读,由于阅读时间很久,这两个学生拿着书困乏了,睡着了,教师对这两个学生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严厉地批评:“你看看,一拿着书就睡觉!”并指着另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褒赞有加:“你看人家,睡着了还拿着书。”这样的教育,着实让人反省。学生的闪光点经常就在其中被扼杀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尽管许多道理老师都懂,可在不自觉中难免有一些失误。因而,教育者在教育过后,应及时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影响了学生的幼小心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护那些急需呵护的幼苗,并让他们茁壮成长。
总之,对于学生,特别是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教师更应关注他们的闪光点。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肯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适时地创设一些让他们发挥“闪光”的机会,以“优点”和“闪光点”促使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错误,帮助他们改正缺点。用自己的真情去引导感化他们,倾注爱心,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排除不必要的顾虑和烦恼。从而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发挥闪光点的作用,最终变“缺点”为“优点”。让这些学生不仅在行为习惯方面得到纠正,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得到不断的提升,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这就是教育的成效,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简介:
周玉梅,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小溪中心玉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