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教法之探究
2018-05-18屠美红
摘 要:中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对于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而他们联想、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创造潜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掌握一点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既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要求,因此为人师者应该为学生这一能力的提高当好铺路石。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教法;探究
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古往今来,从懵懂的孩提时代起,父母都会让孩子背上一些诗词。遗憾的是,到了中学,我们的学生还未能很好独立地鉴赏一首诗歌。作为老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古代诗词,让这文学的精华真正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
一、 创设氛围,激发诗趣
老师在教学诗歌前,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像故事导入,吸引注意力;疑问导入,引发思考或者介绍诗人生平,求知人论世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好的导入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诗歌赏析课固然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关注诗歌,但对诗歌的永久性兴趣才是老师追求的目标,所以激发诗趣功在平时。自从《中国诗词大赛》热播以来,平时我让学生看看“诗词大赛的视频”,那里唯美的画面,选手的角逐,导师的点评,无不牵动着学生的心。尤其是观看“飞花令”这一环节中,更让学生追随选手的思绪,看有人紧张,有人兴奋,有人摩拳,有人动嘴……神情不一,课后还在津津乐道。以后,在每天的语文课,我们总要吟诗一首;也要组织班级、学校的诗词比赛,甚至参与区级的诗词比赛,因为诗词比赛,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二、 反复吟诵,感受诗韵
诗歌是感性的,通过反复吟诵,用直觉的感应去体验诗歌。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通过范读、诵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读、对读、群读或者默读、声读……在初读的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诵读则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感受诗歌节律;第三次吟诵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就要有感情表现。通过反复吟诵,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完成对美的感知。一首诗犹如一首动人的乐曲,反复诵读,会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古诗词实际上是当时的“流行歌曲”,就好像今人也唱《虞美人》《水调歌头》一样。
三、 自主学习,明确诗意
一首诗词的学习,明确诗意是入境悟情的基础。在熟读诗词后,首先让学生自由讨论探索诗意,可以逐句理解,也可整体把握。可以互为设疑,同时合作互助,解决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当学生的共有难题得不到解决时,老师适时巧妙地“扶”。通过“扶”,让学生初步体会在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进一步深化对全诗的理解。在《关雎》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雎鸠鸟和鸣这一环节不解,于是老师适时地插入比兴手法的学习:雎鸠的和鸣只是营造一种氛围,引出下文主人公对姑娘的追求。在老师的扶助下,学生就顺理成章地知道了下面几章的内容。
四、 张现想象,融入诗境
诗词的语言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古人十分注重炼字,往往一词一句,就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表现出思想内容。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扩充对诗词中形象的把握,從而获得美的体验和创造。
在《山亭夏日》的教学中,我分3步走:首先让学生找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随即学生找到:
生1:绿树、楼台、蔷薇;
生2:池塘、水晶帘;
生3:倒影、微风;
生4:庭院。
师整合:绿树、楼台、倒影、倒影、池塘、水晶帘、微风、蔷薇、庭院。
然后请学生想象,我们所找到的景物是怎样的?
()的绿树 生1:茂盛 生2:繁茂 生3:青葱
()的楼台 生1:朴素 生2:古朴 生3:典雅
()的倒影 生:静默
()的门帘 生:水晶
()的池塘 生:清澈
()的微风 生:习习
()的蔷薇 生1:芳香 生2:幽香 生3:清幽 生4;茂盛
()的庭院 生1:宁静 生2:深深
教师对同学的发散思维作肯定,选用以上加粗词语。
请同学们考虑:如果你是画面中的人物,你觉得你置身在什么环境之中?
生1:凉爽;
生2:不觉得身在炽热的夏日;
生3:美丽。
教师整合:清丽和谐的夏日图画。
体验到意境之后,学生就不难体会诗人在诗作中传达的情感了。
类似《山亭夏日》这种写景抒情的诗词很多,如果学生学会此种赏析的方法,从而举一反三的话,所获裨益不在话下。
五、 联系比较,体悟诗情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题材相同的作品。遇到这一类作品,可以联系起来诵读。马致远的《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出了游子的羁旅之思。类似这类的题材的,就有: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郑谷《鹧鸪》“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在教学时,将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诗情的把握。
六、 仿改诗句,创新诗作
熟读唐诗的结果是要化为自己的东西。起初,在原诗句上改:根据具体语境换上一两个词。如:为表达两人之间深情厚谊,可根据李白的《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改写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和我情;为表达小小守门员守好门的决心,可根据王昌龄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改写成:但有我方守门在,不教足球入门栏。在这样的范例下,我的学生根据白居易《观刈麦》中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一句,在自己的作文《忙碌的初三生活》中就写道“初三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把原本忙碌的令人焦头烂额的初三生活,因为经过改写诗句显得没有怨气,反而有幽默之感了,使文章呈现了乐观的情绪。这样的训练不仅帮助自己学习古诗,运用古诗,而且也逐步培养自己创新习作的能力。
中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对于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而他们联想、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创造潜能,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掌握一点读古诗词的方法既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要求,因此为人师者应该为学生这一能力的提高当好铺路石。
作者简介:
屠美红,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江区芦墟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