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护申城“气脉”的卫士
——记“上海工匠”称号获得者、上海燃气市北销售有限公司施工部副经理陈文兆

2018-05-18王劲徐方遒

上海工运 2018年1期
关键词:燃气管燃气管道

◎王劲 摄/徐方遒

初见陈文兆,是在他的办公楼门口。

穿着一身藏青色工作服的他,与普通工人无异。直到路过的同事寒暄了一声“陈经理”,我才认出了他。长年从事高强度户外工作的经历,在他的脸上表露无遗:皮肤由于风吹日晒变得粗糙,而始终紧皱的眉头,显出好几夜没睡上安稳觉。在不久前,周家嘴路大连路路口发生燃气泄漏,陈文兆和他的同事们刚为此忙碌了整整2天2夜。

“习惯了,我们的工作关乎全城老百姓的安全,必须24小时待命,哪个地方出现燃气问题,我们就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陈文兆告诉笔者。

对于这样一份艰辛的工作,如今已过知天命年岁的老陈,却一干就是一辈子。我问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给的理由很简单:“因为热爱。”

子承父业的劳模后代

1983年,20岁的陈文兆顶替退休的父亲进入上海市煤气公司管线所,从事燃气管道的安装与施工。从最初浙江农村来到大城市成为一名工人,再到如今取得如此这般成绩,子承父业的陈文兆,至今不忘对父亲的感激:“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我。”

陈文兆的父亲是上海煤气公司70年代的一位老劳模。踏实、勤恳、爱钻研,这是很多老同事对他的评价。陈文兆仍然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年探亲放假回家,闲暇时总会拿着一把尺子和一根钢管来回比划。“当时还不太明白,后来知道了,原来他放假在家也一直在钻研他的管道技艺啊。”陈文兆笑着说,“他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

在父亲的影响下,陈文兆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岗位,更继承了父亲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劳模品质。1983年刚刚进入单位的陈文兆,为了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和职责,始终坚持不懈地提升自身的技艺和知识水平。白天,他主动跟随老师傅学习排管施工的实操技术;晚上,报名参加单位组织的工人夜校文化补习课程,并通过4年的努力,拿到了初中、高中文凭。虽然白天工作加上晚上学习,让人不免身心疲惫,但这种既辛苦又充实的生活,不但磨炼了陈文兆的意志,更让他在专业技能上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进步得比其他同事更快。

在他的记忆里,有一位排管施工的“放样师傅”对他影响颇深。老师傅当时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句工作秘诀:“45度弯管借转时,是10加4”,并把这个“看家本领”教给了他。原来,由于当时电动工具比较少,管道切割时,小口径用钢锯、大口径用大榔头大扁凿,断一段管子的时间很长。而燃气管道镶接时因为要停气作业,因此施工时间是有限制的。当时管道接口是用青铅浇注的,接口处缝隙的大小直接影响接口的操作和质量。所以管道镶接时,特别是有借转角度时,对镶接管段的尺寸要求很高。对此,这位老师傅通过多次测量,并用细铁丝结合报纸做模型,反向验算,得出这个秘诀,算出管段的长度,无误后再断管,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对于这个秘诀,陈文兆最初只是奉行拿来主义,一知半解。后来,他通过工人夜校的文化学习,明白了这个秘诀其实是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在理解原理之后,陈文兆又在此秘诀的基础上,总结出了 90°、45°、22.5°等多种借转角度情况下的对镶接管段的尺寸。

在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之后,陈文兆马不停蹄地报考了大学文凭课程。1987年7月,他考上原闸北区业余大学,成为该校电子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有了相关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他在平日工作中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2002年,他拿到管道高级工证书;2005年获得管道工技师(二级)证书。

转型“项目经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8年,有了专业理论知识积累和管道施工作业实践经验的陈文兆,迎来了属于他的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政府决定,在5年内采取国家、企业、个人集资方式,增加制气量326万m3/d,发展110万用户。至1995年实际发展用户141万户,民用燃气普及率越过80%。随着上海城市燃气化的不断普及,一项重大的市政工程项目——“天然气浦东国际机场南干线排管工程”,落到了陈文兆的肩上。

该工程项目的压力级制(2.5MP、1.6MP、0.6MP为当时上海最高压力)、工程难度(六处桥管、四处河流截流穿越)、工作量(D529×16500M、D325×27000M)等,均创公司之最。“当时既忐忑又兴奋。一方面为之前从来没有大型项目管理的经验而感到忐忑,另一方面也为能够参与如此重大的市政工程而感到兴奋。”陈文兆说。

接到任务后,陈文兆以项目经理的身份投入项目,并很快进入了这一新角色的工作状态。作为项目经理,他参与了从工程招投标到现场管理直至工程验收拨交的全过程。在这过程中,诸多难题接踵而来,但都被他一一化解。由于天然气管道施工特别是新的焊接工艺,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还是新生事物,为此开工以前,陈文兆一边学习相关施工规范、规程,一边培训焊工,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了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

为了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完工,陈文兆把工地变成了自己的“家”:每天7点赶到工地,天黑才下班,日复一日;在施工工程中,他坚持规范施工,严格把控质量关。上天不负有心人,1999年8月,该工程顺利竣工,并被评为上海市市政工程质量金奖。

在此之后,陈文兆作为现场项目经理,又先后参与了包括共和新路高架桥工程、郊环线工程、友谊路工程、长江西路工程、中环线工程等大型中标工程,多个工程被评为安全标准化工地、上海市文明工地。

带领团队技术创新

一直以来,燃气抢修都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急抢修工作来说:最首要的是安全,最突出的是应急,最重要的是时间,最能体现形象的是规范,最能反映技能的是速度。”陈文兆如此评价自己的工作。在他看来,急抢修最关键的在于“急”,因为作为燃气工作者,必须要急用户所急。为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最短的时间做出最佳修复,这就要求燃气管道抢修人员在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时,还要懂得创新施工工艺和设备器材。

2016年年初,上海燃气市北销售有限公司技师工作室成立,正是旨在围绕城市天然气管道施工领域的创新发展和生产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作为管道工高级技师的陈文兆,成为了工作室的创新科研带头人。截至目前,工作室有高级技师2名,青年技术骨干8名。

2016年1月,共和新路天目路下穿铁路的燃气管,由于杂散电流的影响,导致管壁多处腐蚀穿孔,发生漏气。为保护燃气管道的正常运行和居民安全用气,陈文兆带领工作室团队成员,将“如何避免燃气管道中的杂散电流产生”作为攻关课题,对新防腐材料的应用以及新的牺牲阳极接口形式的采用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并形成基于此类腐蚀的保护及监管技术标准。

“科研攻关必不可少,技术创新也不能落后。”这是陈文兆对弟子们的耳提面命。DN500球墨铸铁管对口器的研发,正是工作室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创新成果。

由于球墨铸铁管的固有属性,在生产、运输、堆放、切割过程中容易产生失圆,这造成管道接口操作困难、质量不能保证,管道通气时接口泄漏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陈文兆带领团队成员多次进行会议讨论,最后确定利用液压传动原理进行施工作业,通过外力使失圆的管道尽可能的恢复同心圆。之后通过与生产厂家讨论磋商,最终成功开发出DN500球墨铸铁管对口器。

与此同时,为了帮助青年人才更快进步,在陈文兆带领下,工作室还先后参编了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管道抢修应急预案》、《高压管抢修施工方案》,同时根据不同压力、不同口径、不同工况的燃气管道的抢修实例,逐渐摸索形成了《燃气钢质管道不停气抢修作业指导书》、《燃气钢质管道带压焊接修补作业指导书》等多项创新工作法,帮助青年人才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施工安全。

“技术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让工作人员施工更加安全,也为了让上海百姓用气更加放心。”陈文兆说。

猜你喜欢

燃气管燃气管道
教材《燃气工程施工》于2022年1月出版
近期实施的燃气国家标准
探讨燃气工程的造价控制及跟踪审计
土壤-大气耦合下直埋燃气管道泄漏扩散模拟
燃气管道泄漏主动声学探测方法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接好煤改气“最后一米”管道
燃气,让千家万户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安全——解读《河北省燃气管理条例》
粗氢管道腐蚀与腐蚀控制
PE80燃气管道的应力松弛模型与实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