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流转中契约期限的选择:长期还是短期?
——基于湖北省孝昌县的实证分析

2018-05-18祝丽琴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专用性交易成本期限

何 军,祝丽琴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土地流转作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备受中央政府重视。土地能否稳定流转是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主要表现在流转率与契约期限选择上,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是流转率偏低、期限过短,且多数是农户间自发流转,普遍存在不签契约、口头契约甚至空契约的现象。政府为促进土地流转相继出台了一些重要政策措施,如开展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等,对推动土地稳定流转、提高流转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率为17.84%,2014年达到31.36%,增长了75.78%;而湖北江汉平原作为劳动力大量输出的地区,其土地流转水平反而较低。因此,对湖北省孝昌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该地区农户土地流转中的契约选择机制,对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行为以及土地流转契约期限选择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考察农户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土地稳定流转的合理建议。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并解决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涌现的问题,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与效益,为推动新型农业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扫清障碍;同时,对政府改善相关措施、提高政策效率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 文献综述

关于土地流转与契约期限选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交易本身属性即交易成本方面,包括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与不确定性。Williamson等曾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交易成本与契约的关系,指出交易成本与契约不完全性会引发投资激励不足和契约短期化倾向,而短期契约又反过来抑制投资的专用性[1-3]。Cheung则首次以制度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交易成本与土地流转之间的关系,认为交易成本会显著影响农户契约期限的选择[4]。交易成本中的资产专用性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Crawford认为,资产专用性是解释长期契约与短期契约替代问题的关键[5];罗必良等对土地流转和契约期限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契约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而投资的资产专用性与契约期限成正向关系[6];邹宝玲等认为,农户对土地的专用性投资以及对租约谈判能力的不足是其选择短期契约的关键影响因素[7]。此外,李孔岳从不确定性和资产专用性的角度探讨了土地流转中的交易费用[8];刘文勇等分别从转入方和转出方的角度考察了地权稳定性与交易费用对双方契约选择的影响,认为地权不稳定时转出者倾向于长期契约,而转入者倾向于短期契约,但交易费用较高时两者都倾向于选择长期契约[9]。可见,交易成本尤其是资产专用性对土地流转中农户对契约期限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在人际关系、个人社会网络与土地流转关系的研究上,已有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与社会网络作为信任的基础与信息传递的桥梁,对农户行为有显著的约束作用,从而对土地流转交易产生影响。如Maertens等研究表明,社会网络对农业新技术的采用及家庭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有显著的影响[10-11];Robison等则发现,农村中的社会关系会明显改变土地的交易形式[12]。国内学者张文宏指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降低社会行动中的交易成本,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信任和约定俗成的规则为土地流转提供了便利[13];安海燕等的实证研究表明,流转双方关系越密切,社会网络关系越强,越倾向于口头契约[14];陈浩等的研究同样发现,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对土地流转有正面影响[15]。

此外,也有一些研究关注土地属性、农户特征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土地对农民来说具有强烈的底线保障作用,被认为是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后的退路,其承担的福利保障及经济价值功能使农民对土地有极大的依附性,从而使得土地的某些属性与契约选择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农户缺乏养老保障和失业保险是阻碍农地长期流转最主要的因素,土地质量也对流转期限存在明显影响[16]。在农户特征方面,通常受教育程度越高、非农就业能力越强,农户在土地流转时越倾向于选择长期契约与书面契约[14,17],但也有观点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户越可能发现土地的潜在价值,从而越倾向于选择短期契约[7]。同时,对土地转入者来说,其务农年限越长,越倾向于长期契约,对土地转出者来说则相反[18]。

综上所述,当前从不同角度对土地流转和契约期限选择的研究较为丰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如交易成本中资产专用性的衡量存在争议与困难,较少研究涉及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对契约期限选择的影响等。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交易成本的理论框架,以更为全面的视角深入探讨土地流转与契约期限选择机制,在丰富现有研究的同时提出创新性的讨论,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

农户决定土地是否流转与选择契约期限看似是两步选择,实际上农户在决定进行土地流转的同时必定会选择流转期限,可以看作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即影响农户是否流转土地的因素也可同时作为契约期限选择的影响因素。但决定农户是否流转土地的变量会对契约期限的选择产生断尾作用,即存在着“样本选择”问题,只有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才会有契约期限,因此,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说是基于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条件下的契约期限选择问题的探讨。影响契约期限选择的因素可以分为3类,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交易成本(图1)。

2.1 人力资本与契约期限选择

农户的人力资本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外出务工年限、年龄等。一般来说,农户身体越健康、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外出务工的可能性就越大,越倾向于选择长期契约;而家庭外出务工比例与非农收入占比越高、外出务工年限越长,积累的非农人力资本越多,务农的可能性就越小,进一步增强了选择长期契约的倾向。此外,农户年龄越大,身体健康程度越差,退出非农市场而选择返乡务农的可能性就越大,且由于土地的天然保障作用,通常年龄大的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强,使农户倾向于不流转土地或尽量选择短期契约。湖北省孝昌县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县,大量人口长期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现象较为普遍,也较为契合本研究的主题。因此,本研究选择农户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年龄、家庭外出务工比例、非农收入占比和外出务工年限作为农户人力资本的代表变量,并提出研究假说1:农户非农人力资本积累越多,越倾向于选择长期契约。

2.2 社会资本与契约期限选择

农户的社会资本分为个人社会资本与村庄社会资本,个人社会资本为个人的网络关系,由家人、亲戚、朋友等一系列“强关系”和“弱关系”组成;村庄社会资本体现为农户对村庄的认同归属感及其对农户行为的规范约束,村庄社会资本在提高村庄凝聚力、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但最重要的是村庄社会资本对农户行为和土地流转市场的稳定与规范。农村的土地流转大多具有典型的乡土村庄特性,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土地流转契约期限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对农户社会资本加以考虑将是必要的。

个人社会资本与契约期限选择的关系建立在信誉机制之上。首先,信誉机制在契约选择中对参与人的外部选择有重要作用,制度学派认为信誉现象是以社会承认逻辑为前提的,这种逻辑往往形成以个人社会地位与关系为基础的“合法性”机制,即个人行为将符合法律制度、文化期待与习俗惯例等,也就是说信誉机制将会对个人行为产生重要约束;其次,契约期限选择的关键在于对信息的判断,借助农户自身的社会网络关系,可以有效获取潜在契约伙伴的相关信息,将有助于降低交易风险和成本。村庄社会资本与契约期限选择的关系建立在对农户情感的凝聚与对农户行为的规范基础之上,这些凝聚与规范通常通过农户对村庄农业生产性组织的依赖以及组织对农户行为的一系列约束来实现,如对于合作社而言,农户若想加入,必须遵守合作社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土地流转时合作社基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考虑往往要求农户签订一定期限的书面合同,以规范农户行为,降低违约风险,对土地流转市场也起到了稳定作用。现实中我国农村社会是一个传统的熟人社会、亲缘社会和人情社会,农户的个人社会资本与村庄社会资本是其获取信息并做出决策的重要基础,显著影响着农户的选择行为。通常租赁双方关系越亲密,转出者越倾向于无契约或短期契约;而村庄社会资本越高,规范程度越高,转出者越容易选择长期契约。

综上,本研究选择春节拜访户数、与流转对象关系亲密程度作为个人社会资本的代表变量,选择村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村庄满意度作为村庄社会资本的代表变量,并提出研究假说2:个人社会资本与契约期限选择呈负相关,而村庄社会资本与契约期限选择呈正相关。

2.3 交易成本与契约期限选择

Williamson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以及交易过程不可预见的各种状况,契约天然是不完全的,将每次交易视作一种契约,那么交易成本将影响契约期限的选择[1-2]。交易成本由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等3个维度的交易特性决定,其中资产专用性是决定经济交易成本最关键的维度,它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锁定很难再用作其他性质的资产,若改作其他用途其价值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一般资产专用性越高,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也就越高,契约期限越倾向于长期。对于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土地流转时所要考虑的资产专用性通常包括土地固定资产投资与种植品种专用性,种植品种专用性以流转出的土地所种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来衡量,例如果树林木类的生长周期长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其种植也将需要更多或更长时间的在土地上的投入,资产专用性自然较高,容易形成“套牢”效应,因此土地流转时更加倾向于签订长期契约。

本研究以土地固定资产投资、种植品种专用性作为资产专用性的替代变量,并提出研究假说3:土地流转资产专用性越高,农户越倾向于选择长期契约。

3 数据来源、变量说明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湖北省孝昌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江汉平原北部,地貌多为丘陵,农业经营方式以传统的家庭小规模生产为主,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较少,且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存在耕地抛荒的现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与重点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孝昌县4镇10村的220户农户进行入户调研,调研时间为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1月10日,调研形式为对农户进行问卷访谈。样本农户地块总数为1 418块,其中土地流转的有502块,占比35.40%,由于土地流入与流出均可视为发生土地流转,但为避免混乱、明确调查对象,笔者以土地流出为基准,调查土地流出农户与流出地块的信息;并且由于地块信息复杂,每户家庭地块可能流转给不同的个人或组织,其契约形式与年限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仅以地块为具体研究对象。

由表1可知,样本农户中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占比较高,总体达到55.45%,但土地流转率较低,样本综合土地流转率仅为20.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土地流转农户占比高而土地流转率低的原因在于样本农户家庭平均拥有约7块地,但大多数家庭仅有一部分地块参与了流转。本研究所用变量及其定义、统计信息详见表2。

表1 样本基本信息与分布

表2 变量定义与统计

3.2 研究方法

农户土地流转决策实际上是决定是否流转和契约期限2个行为决策的有机结合,但由于是否发生土地流转的断尾与契约期限变量相关,当没有土地流转时就无法观测到契约期限,从而造成契约期限方程的偶然断尾与样本选择问题。这种情况下较为适合采用Heckman两阶段法[19],第一阶段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流转以及进行土地流转的概率,在此基础上计算反米尔斯比率(inverse Mills ratio,简称IMR),并将其代入第二阶段契约期限选择的OLS(ordinary least square,最小二乘估计法)回归中得到估计结果,Heckman两阶段法有效解决了两步回归中变量通常相关造成的估计不一致问题。具体模型如下:

式中:X为影响农户是否进行土地流转的解释变量;β′为系数向量。对应农户不进行土地流转的函数表示为P(y=0)=1-P(y=1)=1-Φ(β′X)。

公式(2)为反米尔斯比率函数,是标准正态密度函数值和标准正态累计分布函数值的比,将其带入第二阶段契约期限选择的OLS回归方程:

式中:α、β、β0均为待估参数,其中 β0为常数项。ε为模型的随机扰动项。模型经过估计后可得到参数值。Tij为第i个村第j个农户签订的契约年限,须要说明的是为避免IMR与第二阶段解释变量高度相关的可能性,一般影响第二阶段决策行为的变量是第一阶段变量的子集,即某些变量影响是否进行流转但对契约期限没有偏效应。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分析

样本农户家庭人口与土地特征如表3所示,样本农户户均农地地块数较多,达到7.04块,而户均土地流转面积(包括没有土地流转的农户)仅有0.08 hm2,土地流转水平较低。从土地流转契约期限分布(表4)来看,契约年限≤5年的农户数量最多,占比达53.75%,其次是契约单限为10年及以上的农户,占比达41.25%,5年<契约年限<10年的农户仅占5%。契约形式可以分为书面契约和口头契约,在土地流转的农户中,签订书面契约的农户占比为43.13%,略低于达成口头契约的农户占比;在签订书面契约的农户中,大多数契约为10年及以上的长期契约,而在口头契约中正好相反,大多数为5年及以下的短期契约。签订长期契约的农地大多用于种植生长周期较长的果树、林木、红栀等药用植物,签订中期契约的一般用于建设生态园、种植花卉等观赏性植物,很少用于种植农作物,而签订短期契约的基本都用于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

综合契约年限与形式的分布以及种植品种的选择来看,种植果树、林木类等生长周期较长植物的农户倾向于选择长期契约,而长期契约中又多为正式的书面形式,实际上对于长期租赁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户来说,长期契约与书面形式是对其面临的较大的经营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一种保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方面违约。

表3 样本农户基本指标

表4 契约期限与契约形式

4.2 计量分析

基于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本研究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土地流转与契约期限选择进行计量分析。由表5可知,人力资本中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年限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和契约期限选择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外出务工年限对土地是否流转的影响为负,家庭外出务工比例仅对契约期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农收入比重对二者均无显著影响;年龄对土地是否流转的影响为负,对契约期限无显著影响,而身体健康状况对土地是否流转无显著影响,对契约期限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通常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年限等越高越有利于农户非农人力资本的积累,而非农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促进土地流转,但实证结果仅部分支持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说1,与研究假说有不符之处,未能充分验证研究假说1。

个人社会资本中的春节拜访户数对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契约期限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土地是否流转与流转对象关系亲密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但与契约期限呈显著负相关,说明与流转对象关系越亲密,农户越倾向于选择短期契约。村庄社会资本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对土地是否流转和契约期限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村庄合作社、农民协会等组织越多,越有利于促进土地的长期流转;农户对村庄的满意程度也有利于土地的流转,但对契约期限的选择无显著影响。总体来看,个人社会资本与契约期限选择具有负向关系,而村庄社会资本与契约期限选择具有正向关系,这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说2。

交易成本中仅有种植品种专用性对土地是否流转的影响不显著,其余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资产专用性在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决策和契约期限选择的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且土地固定资产投资与种植品种专用性越高,越有利于达成长期的流转契约,符合研究假说3。其他控制变量中,土地性质与土地质量对土地流转与契约期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5 结论与建议

通过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文献,本研究提出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交易成本的理论框架,基于湖北省孝昌县的调研数据,以较为全面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契约期限选择机制。研究结果虽然仅部分支持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说1,但充分验证了假说2和假说3,说明社会资本与交易成本在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中有着重要作用,而人力资本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结合湖北省孝昌县土地流转率低、期限较短以及口头契约甚至空契约现象严重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以期能促进土地稳定流转,提高流转效率与效益,保障流转对象双方的权益,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1)政府与企业等各方应充分保障在城镇生活农民工的相应权利,重视对农民工进行一定的知识技术培训,增加其人力资本投资,将有助于促进和稳定土地流转;(2)政府应鼓励并积极引导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因为其发育程度与土地流转和契约期限呈正向影响关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增加可以有效吸纳转出土地,且农户与合作社等组织倾向于签订长期契约,因此该措施对提高本地区的土地流转率、提高契约期限具有重要作用;(3)不论土地流转期限是长是短,政府应鼓励农户签订书面契约,必要时可提供统一的契约模板供农户使用,在规范契约签订的同时对稳定土地流转也是一种保障,同时,书面契约中多为长期契约,鼓励农户签订书面契约对提高契约期限将有一定的作用。

表5 模型估计结果

此外,在调查中发现口头契约中相当一部分(74.73%)农户未约定土地流转期限,但大多数都会自动延续时间,笔者称之为“可持续性契约”。可持续性契约可能与农户外出务工的不确定性以及恋土情结具有一定的关系,对其更深一步地探讨将作为以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Williamson O E.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firms,markets and relational contracting[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15-103.

[2]Williamson O E.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9,22(2):233-261.

[3]Klein B,Crawford R G,Alchian A.Vertical integration,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8,21(2):297-326.

[4]Cheung SN S.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1):1-21.

[5]Crawford V P.Long-term relationships governed by short-term contrac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78(3):485-499.

[6]罗必良,李尚蒲.农地流转的交易费用: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广东的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0(12):30-40.

[7]邹宝玲,罗必良,钟文晶.农地流转的契约期限选择——威廉姆森分析范式及其实证[J].农业经济问题,2016(2):25-32.

[8]李孔岳.农地专用性资产与交易的不确定性对农地流转交易费用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9(3):92-98.

[9]刘文勇,张 悦.农地流转中农户租约期限短期倾向的研究:悖论与解释[J].农村经济,2013(1):22-25.

[10]Maertens A,Barrett C B.Measuring social networkseffect 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adop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3,95(2):353-359.

[11]Narayan D,Pritchett L.Cents and sociability:household income and social capital in rural tanzania[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99,47(4):871-897.

[12]Robison L J,Myers R J,Siles M E.Social capital and the terms of trade for farmland[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2,24(1):44-58.

[13]张文宏.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3(4):23-35.

[14]安海燕,洪名勇.农户农地流转契约形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45份问卷调查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5):12-17.

[15]陈 浩,王 佳.社会资本能促进土地流转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1):21-29.

[16]李承桧,杨朝现,陈 兰,等.基于农户收益风险视角的土地流转期限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5):66-70.

[17]徐珍源,孔祥智.转出土地流转期限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转出农户收益与风险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0(7):30-40.

[18]钟文晶,罗必良.契约期限是怎样确定的?——基于资产专用性维度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4(4):42-51.

[19]Heckman J J.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J].Econometrica,1979,47(1):153-161.

猜你喜欢

专用性交易成本期限
横向并购对公司资产专用性投资的影响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婚姻期限
公司治理、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
我们的约定没有期限
劳动合同期限有几种?
阿里巴巴并购新浪微博的动因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
资产专用性的度量研究
资产的“他专用性”和“自专用性”
——一个交易成本经济学与企业能力理论整合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