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系统性护理服务的作用研究
2018-05-18邹秀珍
邹秀珍
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方式,但是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体质低下,且长期的病情导致其多器官受损,在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对于护理质量有更高的要求[1]。系统性护理服务是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出现的新型护理方式,可体现临床护理工作的系统化、完整化和科学化。本次研究中主要探讨将系统性护理服务应用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2.0±4.5)岁,糖尿病病程15~28年,平均病程(20.3±2.5)年;观察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1.8±5.0)岁,糖尿病病程14~27年,平均病程(20.5±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透析前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改善透析室环境,透析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透析后做好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叮嘱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实施系统性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①透析前护理: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血液透析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增加患者对病情和治疗方式的了解,提高其认知水平。时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对于焦虑、恐惧患者要予以鼓励,并叮嘱患者家属协助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战胜心理的不安和恐惧情绪。另外透析前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血压、水电解质、血糖、凝血等水平,了解患者各器官的功能状态,并根据检查结果对于患者实施调节,做好透析准备。②透析中护理:每隔30 min监测一次生命体征,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透析方案,透析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变化,随时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工作。③透析后护理:透析后再次检查患者的水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患者是否有水电解质紊乱,并作出相应调整。另外严格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叮嘱患者低盐、低钾、高维生素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一般蛋白质的摄入量保持在1 g/(kg·d),热量应保持在35 kcal/(kg·d),避免食用富含钾、钠的水果和蔬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HAMA及HAMD评分评价患者的情绪状态,HAMA和HAMD总分≤7分表示无焦虑、抑郁症状,>7分表示有焦虑、抑郁症状,且分数越高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情绪状态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 评分为 (7.10±2.05)、(6.52±1.52)分 ,均低于护理前的 (16.30±3.22)、(17.55±3.5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为(10.30±2.11)、(8.20±1.60)分 ,均低于护理前的 (16.35±3.40)、(17.50±3.6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77%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情绪状态比较( ±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情绪状态比较( ±s,分)
注:与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HAMA评分 HAMD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2 16.30±3.22 7.10±2.05ab 17.55±3.50 6.52±1.52ab对照组 52 16.35±3.40 10.30±2.11a 17.50±3.67 8.20±1.60a t 0.077 7.844 0.071 5.489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长期的糖尿病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可造成机体的微血管病变,发生肾小球硬化症,随着病情的进展对肾功能造成进行性损害,出现糖尿病肾病。目前糖尿病肾病晚期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利用半透明膜的原理进行透析治疗[2-4]。然而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压、低血糖等并发症,且老年患者体质普遍较差,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甚至可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如何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保证透析的顺利进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本次的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护理后HAMD、HAMA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77%显著低于对照组19.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将系统性护理服务应用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系统性护理服务是一种完整化的、系统化的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以系统化的思维看待问题,在护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整体的护理水平[5,6]。 将该护理模式应用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从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三个方面实施护理措施。由于透析治疗是一种非理性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认为病情发生恶化并对透析产生恐惧感,因此透析前的护理要重在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并为透析治疗做好准备。透析中是发生并发症的主要时期,此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随着做好心肺复苏的准备工作。透析后的护理中要做好患者的饮食护理,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改善患者的体质,为下次透析做好准备,提高透析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系统性护理服务从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三个时间段实施计划性的、系统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有效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并发症[7-10]。
综上所述,在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用系统性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还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常淑平,王韫芳,付廷飞,等.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分析.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7):816-818.
[2]赵袁圆,王毅,林萍,等.11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家庭关怀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488-521.
[3]左娜,龙秀丽.舒适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舒适度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河北医学,2016,22(6):1023-1025.
[4]王应,刘从国,程蓉,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措施探析.海军医学杂志,2015,32(4):334-336.
[5]石存平,苏风珍,汤建明,等.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糖的观察和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49-50.
[6]李瑞.系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中国伤残医学.2014(4):241-242.
[7]杨金芳,王越,张留平.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11):40-42.
[8]钟倩娴,陈锐,谢绮妮.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糖的观察和护理探究.中国医药科学,2014(3):150-152.
[9]吴晶.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335-3336.
[10]冯江超,张和平.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四川医学,2010,31(4):51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