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机械通气并发顽固性呃逆23例

2018-05-18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5期
关键词:眼针中焦顽固性

陈 博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笔者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5月本院收住的46例机械通气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眼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入组标准:患者入住ICU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或者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并出现呃逆,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呃逆的诊断标准[1];患者进行氯丙嗪针或胃复安针肌注治疗后,呃逆无缓解,为顽固性呃逆;患者年龄范围在18~90岁;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一般资料:入选患者共46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19~86岁,平均54.2岁;病程为2天~7年。对照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2~82岁,平均50.7岁;病程为1天~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取眼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具体眼针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体位,选取3区上焦区、5区中焦区、7区脾胃区进行眼针治疗,用碘伏在针灸穴位自内向外逐步消毒皮肤,等碘伏干后重新消毒1遍。让患者闭眼或用胶布辅助患者闭眼,选取针灸专用毫针采用横刺方法,左手帮助固定绷紧针灸穴位皮肤,进行辅助进针,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穴位约3毫米,并保留针灸针约0.5小时,针刺穴位后取针时需要用棉签压迫止血。每日眼针针灸1次,治疗疗程为14天。如患者为实证,则用逆时针方向进行针刺,即采取泻法;如患者为虚证,则用顺时针方向进行针刺,即采取补法。具体穴位注射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体位,选取足三里、内关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先使用碘伏消毒穴位2次,并用带5号大小针头的5ml注射器抽取混合药液(注射用生理盐水2ml、0.5mg维生素B12和0.1g维生素B1),然后再用注射器垂直迅速刺入穴位,提插捻转数次后,确认回抽无血,予注射混合药液,出针后按压注射穴位止血,每日穴位注射治疗1次,配合眼针治疗。对照组仅采取穴位注射治疗,方法及疗程同观察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痊愈:患者呃逆经过治疗后停止,且1d时间内呃逆没有重新出现;有效:患者呃逆缓解,频率或程度明显减轻,或呃逆经治疗后消失但1d时间内又重新出现;无效:患者呃逆没有缓解。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4 体会

呃逆由膈肌等肌肉不受控制地频繁反复收缩引起,患者发出无法控制的短促呃声。中医治疗主张和胃降逆,以利膈间气机。呃逆如果经过普通药物治疗后无缓解,并持续1天以上,则为顽固性呃逆,其患者多表现为正气虚弱。眼针针灸疗法是依据脏腑受病显现于眼及各眼区联系相应脏腑功能的观点,在眼区进行针灸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疗法。针对呃逆胃气上逆的病机,及依据中焦之胃可贯通胸膈理论,眼针治疗选取3区上焦区和5区中焦区可达宽胸利膈功效,选取7区脾胃区起到降逆和胃作用。穴位注射所选内关主要治疗神志病、胸、胃等病症,刺灸之起到宣通三焦、宽胸利膈、降逆止呃的功效;足三里刺灸之起到调畅气机、疏肝理脾、利膈镇逆、和胃降逆的功效。穴位注射配合眼针疗法,可以理气和胃,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胃内潴留,并缓解外周神经兴奋,有效减轻膈肌痉挛,起到治疗呃逆效果;并可以减少呃逆导致的返流和呕吐误吸,降低吸入性肺炎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胃肠道功能,保护消化道屏障,避免胃肠道菌群移位,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降低死亡率,改善疾病预后。

[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02-208.

猜你喜欢

眼针中焦顽固性
眼针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观察
酸枣仁汤加味联合眼针疗法治疗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