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进科研经费改革
2018-05-17姚国芳
姚国芳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对于科研改革来说,这正是一大契机,应该牢牢把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推进科研经费改革的抓手。建立涵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改变科研经费重分配、轻监管、少问效的局面,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关键词】预算绩效管理;科研经费;改革
【中图分类号】F812.3
一、预算绩效管理对科研经费改革的重要性
(一)目前科研经费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未来改革措施上,明确了通过提升科研人员知识价值收入,激励了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能动力。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予以明确区分,并针对哲学社会科学部分科研项目的特殊属性,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探索。另外,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央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政策的落地生根,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财科教[2017]6号),从科研项目资金的预算编制、经费拨付、直接和间接经费管理,以及项目结转资金管理等方面,对经费监管、制度建设、责任落实等提出详尽的改革意见。总体目标是加快推进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的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激发广大科研人员创新创造积极性。
中央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举措,切实增强了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国大部分省(直辖市)相继相应出台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办法和实施细则;同时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也切实履行法人职责,加快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规范工作流程,确保中央和上级部门下放的科研管理权限“接得住”,“管得好”。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保护科研人员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极大的激励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从目前科研管理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桎梏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如制度落实不到位,改革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改革成效不显著。科研单位机制不健全,桎梏科研创新发展。现有的制度操作性差,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制约科研发展。
所以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工作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才能真正推动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对于科研改革来说,这是一大契机,应该牢牢把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推进科研经费改革的抓手。
(二)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预算绩效管理意识薄弱。主要是思想认识不充分,因单位性质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在预算管理上长期采取粗放式“求多求剩”,缺乏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
其次是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足。对预算绩效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如分工不合理、工作流于形式等。加之科研项目负责人不重视,使得许多较好的相关规章制度变得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再次是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不健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科研经费改革越来越需要健全信息化系统。预算绩效管理也不例外。如:科研单位实行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科研经费的信息化模块,而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设计开发与预算绩效管理要求是相一致的。但目前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比较薄弱,无法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
(三) 预算绩效管理对科研经费改革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科研经费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对实现科研经费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促进科研经费改革的有序进行,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科研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操作难度,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研发经费作为保障。通过进行预算绩效管理,有助于真实反映不同科研项目、不同研发环节的资金使用状况及项目进展程度等财务信息,为科研工作人员合理安排、使用科研经費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其次有利于科研经费改革合理合法进行,有效防范舞弊行为。科研经费改革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各项资源和资金在分配过程中的不公与浪费,科研单位也只有加强自身管理才能推动科研经费改革,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科研经费改革,科研事业单位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预算绩效管理在推进科研经费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内部人员预算绩效观念,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培训
通过宣传和定期培训,从上至下尽快转变观念和认识,让全体人员正确认识预算绩效管理对科研经费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学习和培训,使全体人员都深刻理解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明确工作流程和权责关系,提升部门协作,实现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覆盖,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二)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事前抓绩效目标,注重源头管理。首先规范科研经费绩效目标的申报。主要从项目实施开始时间、项目实施预计完成时间、项目实施已具备的条件、项目概况、项目申报的可行性、项目申报的必要性等,将项目绩效目标细化为项目目标,包括中期(三年)目标和年度目标。其次强化绩效目标的审核。科研单位自身管理部门需要对所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提出论证意见,甚至可以聘请第三方评价机构提前介入审核。审核预算绩效是否具有可行性、项目实施方案是否合理,项目实施部门是否具有组织实施能力和条件、资金需要是否匹配等。从源头进行管理,以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推动科研经费改革。
事中抓跟踪监控,规范资金使用。项目进行中,单位需逐个项目详细了解项目实施进度、预期绩效目标设置、实施组织措施等情况,尤其是重大重点项目,应实施全程跟踪,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规范资金使用。
事后抓绩效评价,验证项目绩效。项目完成后应进行绩效评价,并对照事先设定的绩效预算目标检验项目绩效实现程度。并且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推动科研经费改革步伐,找到一条规范化管理的路子。
(三)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
推进科研经费改革过程中,为了实现科研经费目标,必须大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编制规范化、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设定、预算项目绩效跟踪、绩效评价等管理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深入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效率,强化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全程控制、全方位监督,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提供基本保障,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推进科研经费改革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章飞飞.预算绩效管理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应用初探[J].财经界,2018(1).
[2]陈志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海峡科学,2017(11).
[3]张敏.把预算绩效管理作为推进改革的抓手[J].中国财政,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