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对策

2018-05-17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运河单体

(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浙江 桐乡 310018)

1 引 言

截至2017年,中国已有世界遗产51处,仅次于意大利,数量全世界排名第二。2014年运河申遗成功,意味着杭州拥有了除西湖之外的第二个世界文化遗产,荣升“双遗产”城市。保护与发展是遗产城市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王燕梅、陶莉对后申遗时代遗产保护的模式、举措进行了梳理总结。张祖群、段友文、孙刘伟等,探讨了后申遗时代世界遗产的社会参与、旅游开发、文化发展等问题。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后,为了在同一条运河创造出各有特色、主题鲜明的休闲旅游产品,更有针对性地保护遗产资源,尊重各段遗产河道的资源禀赋差异,有必要分段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作为京杭大运河的最南端以及浙东运河的起点,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节点,境内遗产河道总长100km,流经拱墅区、江干区等四大主城区,以及塘栖古镇,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1/10,申遗点段有6处遗产点、5段河道,在全国位于前列。本文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分类、评价,划分出空间布局,并给出相应对策。

2 调查与评价过程

2.1 评价依据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调查内容包括:资源单体定位、资源数量调查、资源性质与特征描述、分布区域条件调查、开发与保护现状,分析调查结果。

2.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遵守地区、级别和资料3项原则。地区原则是指尽量选择杭州市区运河主干道和支流景观,如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上塘河、东河、桃花河、西溪河等11条河道,对郊县区的塘栖、西塘、西兴、留下等运河沿岸古镇资源重点关注。级别原则是指尽量选择在杭州运河集团管辖的4A景区外的旅游资源,以体现后申遗时代的旅游再开发。资料原则是指自2010年开始,对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河桥梁、运河土特产、运河名人等进行系统总结,收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旅游资源单体,并进行分类。

3 调查与评价结果

3.1 从数量看,旅游资源数量丰富,人文资源占多数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主类8个,亚类20个,基本类型57个,旅游资源单体450个,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运河是杭州的生发之河,千年来历代老百姓对运河进行修造,是帝王巡游之地、百姓生活起居之处,浙粮北运漕运之地,故运河人文资源占多数。有生存在运河水域的野生鲢鱼等鱼类,有运河沿岸的松鼠等动物景观,有代表江南特色的沿岸垂柳林和杭州市花沿岸桂花林等,有康熙乾隆下江南、小康王赵构的帝王巡游、陆游等文人士族游历运河等典故,章太炎等名人故居与历史建筑20处,在运河杭州段名人有82人,有运河土布鱼和百果糕等运河土特产29个,有杭州评话等运河文学艺术作品28个,有海潮寺、定光寺等宗教祭祀活动场所11处,有艮山门码头等17处,有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等11个,特色市场等20处,节庆等14个。

3.2 从类型看,生物、气候、商品和人文等景观丰富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将旅游资源分为8大主类、31个亚类和155个基本类型,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旅游资源涉及全部主类、67.74%亚类和36.77%的基本类型,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的分布情况,见表1、表2。

表1 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依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BG/T 18972—2003)的亚类划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在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旅游商品和人文景观亚类中全部涉及,但在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中较少涉及,分别是20%和16.67%。其原因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人工开凿运河,较少涉及岩石洞、岛礁等地质地貌变动行迹,也没有天然湖泊、瀑布、泉、冰雪地等水域风光,其他如钱塘江、西溪湿地等为京杭大运河配水的水域景观已经是独立经营的旅游景区,也不适宜作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单体纳入,所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涉及地文和水域景观亚类不多。

表2 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亚类、基本类型分布

注表中,⑤=②/①×100%,表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亚类资源,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BG/T 18972—2003)的31个亚类中所占的比重。⑥=④/③×100%,表示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基本类型资源,在《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BG/T 18972—2003)个基本类型中所占的比重。

依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BG/T 18972—2003)的基本类型划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生物景观、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的基本类型非常丰富。这与现实相符,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现在是个开放式的4A级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好,人流量密集,商业氛围浓厚,历史遗迹沿运河排列。

3.3 从等级看,优良级旅游资源比重较低

在调查、收集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单体完成后,需要对这些资源单体进行等级评价,评价依据是《旅游资源调查、分类和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评价系统由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等三个方面组成。

a.优良级旅游资源比重较低。在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以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为目标,优良级旅游资源数量越多,越有助于该目标的早日实现。五级、四级、三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被通称为普通级旅游资源;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29分,基本没有保护或开发的价值。在本次调查分类出来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450个单体中,五级旅游资源仅4个,四级旅游资源18个,三级旅游资源33个,分别占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总量的0.89%、4.00%和7.33%,优良级旅游资源合计仅占12.22%,比重较低,而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占38.22%,未获级的旅游资源单体占49.56%,后两者比重较高,但旅游开发价值不高。

b.人文类旅游资源偏重发展。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单体分为自然和人文两类,本次调查中自然旅游资源37个,人文旅游资源413个,分别占比8.22%和91.78%,显然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中人文旅游资源比重较大。其中,在优良级旅游资源中,自然旅游资源8个,人文旅游资源单体47个,分别占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14.55%和85.45%,可见相对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单体不仅数量较多,优良级比例也较高。

c.旅游资源各有侧重,运河水域的遗迹遗址、人文活动、水域风光较优,而沿岸建筑与设施类和生物景观类较弱。按照得分高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450个旅游资源单体被分为未获级、一、二、三、四、五共6个级别,同时又可以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8大类别。为了分析每个类别每个级别的比重高低,将这些旅游资源单体按照评价得分和主要类别,进行分类比较。运河水域风光旅游资源单体的等级情况两极分化较明显,运河水域风光的四级旅游资源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26.67%,一、二级旅游资源单体占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53.33%。在五级旅游资源单体中,遗址遗迹旅游资源单体比重大,占五级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50%;在四级旅游资源单体中,人文活动类和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单体比重大,占四级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44.44%和22.22%;在三级旅游资源单体中,人文活动类和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单体比重大,占三级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39.39%和18.18%。在生物景观和建筑与设施方面,分别有63.64%和73.53%的旅游资源单体没有获级,这说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沿岸建筑设施和生物景观开发价值不大,这些建筑掩映在沿岸众多现代建筑中,不同于莱茵河、塞纳河,沿岸近现代古城堡形成美丽的景观和历史记忆,故开发价值不大。

3.4 从空间看,呈现 “三核三区” 的资源分布格局

申遗时代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三核三区”的分布集聚较明显。在杭州主城区范围内形成“三核三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三核即京杭大运河杭州拱墅段、运河湾段和塘栖段,三区由山、水、街三个区块组成,分别对应半山皋亭山和运河组成的沿山文化创意医疗休养区块、余杭塘河和西塘河组成的亲水民居区块、由中河、东河和贴沙河钱塘江组成的运河商贸集市区块,见下图。

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优良级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图

4 发展对策

4.1 资源优劣势分析

在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优势是以运河历史街区为载体,突出运河历代治理文化、运河商贸风情和杭州市井百姓生活体验特征,整体形象可定位为:复兴运河起点繁荣昌盛的市井文化。过去,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是水运交通要道、繁忙喧嚣的集市经济贸易之地、河道通瘀治理之地,市井百姓生产生活之地,充斥着历朝历代杭州热闹的生活气息,与杭州西湖、西溪的静谧安逸、纯自然之美是完全不同的,承载了两千多年杭州的物产文化、水景文化、戏曲文化、庙会集市文化,运河治理文化等。2000—2010年,通过实施三次综合保护工程,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被打造成了一条以自然生态景观为核心主轴,以历史街区、文化园区、博物馆群、寺庙庵堂、遗产遗迹、现代都市景观等为重要节点的文化休闲体验长廊和水上旅游黄金线。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开发也存在劣势:ⓐ运河遗产资源与休闲旅游发展的匹配性。如前所述,目前运河遗产资源供给虽然丰富,但层次不高,在450个旅游资源单体中,优良级仅占12.22%。故在后申遗时代以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在保护的基础上,应吸取西湖等世界遗产综合保护发展的成功经验,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三核三区”地段,适当恢复运河历史上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恢复运河两岸原生生态系统,全面实施退二进三的产业升级政策,将优良级人文旅游资源单体,纳入运河文化活态展示设计中,巩固运河历史街区博物馆业、运河水上经济、美食行业、运河戏曲演艺业、中医药行业、手工艺品业等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运河文化遗产品牌,形成旅游资源单体集聚的规模优势,不断丰富和提升所辖范围内的旅游景点质量和数量。ⓑ运河的线性空间特征对旅游资源开发有双重影响。线性空间特征使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较容易受杭州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全长39km,规划总面积78km2,空间面积较大,运河水系沿线穿过杭州主城区,受城市交通、经济、社会影响较大,这给大运河杭州段的统一管理、旅游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且,还存在运河线性空间特征与旅游资源单体过于分散隔离问题。以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为核心,西距西湖景区10km、距西溪湿地12km,北距皋亭山16km、距北塘栖古镇23km,南距湘湖30km,东距三堡船闸18km,目前公交系统都没有实现1h直达,拱宸桥段地铁尚未开通。除了水上巴士1号线外,其他线路的水上巴士发船时间为30~60min一班船,且容易受到航运管制,有滞留返航、汛期停运的干扰,让散客自助游较受限制。若单纯依靠自驾游和旅游大巴,又面临市区停车难问题,或者依靠出租车或网约车服务,又面临出行交通成本偏高和市区道路拥堵等问题。线性空间特征也为运河作为水运交通方式,能有效地串联起皋亭山、塘栖、运河湾等高等级旅游景区,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形成城北旅游集聚综合体,但目前杭州主城区的江海湖溪景观并没有完全串联。所以,要使运河将沿岸相互隔离的景点串点成链,首先要破解杭州城市陆路水路交通瓶颈。这一特征,要求在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杭州段旅游保护性发展中,更多地关注沿岸各部门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协调问题,注重运河发挥水上交通优势,将沿岸旅游景点串珠成链,形成运河旅游集聚区。

4.2 “三核三区”主题策划

三核中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拱墅段和塘栖段,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上游和下游,在申遗以前已经成功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后申遗时代,将重点发展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中游,即运河湾段。运河湾段范围东至上塘路、西到巨州路(通益路)、北至河道、南到石祥路,总面积113hm2,控制性详规已出,拆迁分段已完成。如果说拱墅段和塘栖段是2000多年京杭大运河在杭州的历史文化沉淀,如桥西历史街区等市井文化、刀剪剑和油纸扇博物馆等商贸文化、运河庙会等杭州民俗文化逐一呈现;那么,在建的运河湾段则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当今时代特征的呈现,它主题定位为近代工业遗产、运河漕运文化、现代文化产业的运河文化综合体,有后工业时代的文化馆群、旅游交通综合枢纽、休闲度假民宿商业综合体等,这无疑是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最直接、最具有代表性的招牌旅游景点。

三区即分阶段建设上塘河皋亭山半山地块、西塘河西兴古镇和余塘河留下古镇地块、以及东河等运河商贸集市区块。它们分别位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支流的东部、西部和南部,主题定位分别为:沿山文化创意和疗休养带、临水江南亲水民居带、临街运河集市商业文明带。虽然现在经过历史变迁,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改由钱塘江主要供水,但在历史上上塘河、西塘河和余塘河等,都曾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直接水源地,这些河流沉淀了丰富的运河治水文化和运河重镇文化。目前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水上巴士1~7条路线,已经把“三核三区”进行了串联,但各旅游区块之间发展不平衡、各自为政的现象也依然存在,抱团发展形成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业集聚区是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 王燕梅.试论非遗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探析进入“后申遗时期”的成都市非遗保护工作[J].四川戏剧,2016(12):174-176.

[2] 陶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模式”探析——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和古城申遗成功后的再思索[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6(6):4-6.

[3] 张祖群.后申遗时代的遗产旅游发展——以“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4-49.

[4] 段友文,郑月.“后申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J].文化遗产,2015(5):1-10,157.

[5] 孙刘伟.申遗成功后登封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6):570-572.

[6] 杭州市运河集团:中国大运河(杭州段)申遗[EB/OL].http://kpb.hz.gov.cn/showpage.aspx?nid=13629&id=964.

[7] 李鹏.杭州市鸟类区系与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9:33.

[8] 黄公元.杭州运河宗教文化掠影[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21-51,109-140.

[9] 丁贤勇,徐杨.杭州运河:穿越千年的通途[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109-140.

[10] 许菁频.杭州运河名人[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4:1-28.

[11] 顾希佳.杭州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3-67,129-164.

[12] 朱秋枫.杭州运河歌谣[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1-58.

[13] 蔡云超,俞宸亭.河道诗词楹联选粹[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3:1-39.

猜你喜欢

京杭大运河运河单体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依河而生,因河而兴:元明清戏曲迭代与京杭大运河关系论说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如泰运河谣
单体光电产品检验验收方案问题探讨
相变大单体MPEGMA的制备与性能
巨无霸式医疗单体的选择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水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