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人性化关怀对1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的影响
2018-05-17李洁凌钟舒琴古东海阙飞燕周雪满
李洁凌 钟舒琴 古东海 阙飞燕 周雪满
茂名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茂名525000)
近30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及患者数目逐渐上升,截至2013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以2型糖尿病增高为主,但1型糖尿病(T1DM)患病率同样呈上升趋势。其中,在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T1DM占80%~90%[1]。T1DM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综合控制情况欠佳,低血糖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高发。院外管理不规范,依从性差的现象较为普遍,青少年T1DM患者中情况更甚[2⁃4]。人性化护理意味着在提供专业护理指导的同时给予更多的尊重、关心及同理心。有研究表明,护理人性化关怀有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高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及规范其糖尿病管理[5]。目前护理人性化关怀的措施均在住院期间进行,而患者更多时间是在院外,院外糖尿病自我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院外人性化关怀是否有助于改善青少年T1DM综合管理值得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T1DM患者,共50例。纳入标准:(1)确诊T1DM超过1年;(2)年龄18~ 30岁;(3)具备基本语言沟通,能阅读和理解中文,熟悉网络并且能够在家里或者社区上网。排除标准:(1)病情危重或有严重并发症;(2)拒绝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1.2.1 干预措施 (1)网络心理教育:利用本院官网创建糖尿病专题讲座专栏,每周开展1次糖尿病专题讲座,内容涉及糖尿病基本知识,糖尿病饮食、运动、急慢性并发症的预防、药物降糖治疗、胰岛素注射护理等。受试者通过视频学习。课程结束1周后,研究小组成员上门随访,评估受试者的心理健康,并对受试者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2)建立病友及医患微信群,进行医患一对一的情感交流,并定期组织受试者参加病友活动,增加病友之间的交流及情感支持。每3个月电话随访1次。
1.2.2 数据收集 要求受试者每3个月检测1次HbA1c、HDL⁃C、LDL⁃C、TG等指标。分别收集受试者接受干预前后1年内的上述指标数据,并记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次数。控制目标:HbA1c<6.5%;TG <1.70 mmol/L;TC<5.2 mmol/L、HDL⁃C ≥ 1.0 mmol/L、LDL⁃C < 2.60 mmol/L。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有”或“无”的形式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 =0.05。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本课题研究期间,50例研究对象均无失访,均能积极配合研究调查,总依从率为100%。50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22岁,病程均超过1年,过去1年平均HbA1c 5.8%~13.1%,平均LDL⁃C 0.71~3.64 mmol/L,平均HDL⁃C 0.60~1.81 mmol/L,平均TG 0.88~6.32 mmol/L,过去1年内DKA发生次数0~10次/年。
2.2 血糖、血脂控制达标情况 见表1。
2.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情况 院外人性化关怀前后T1DM患者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率干预前为40%,干预后为16%(χ2=9.458,P=0.002)。
表1 院外人性化关怀前后T1DM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控制达标率Tab.1 The standard rate of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lipid control in T1DM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human care outside the hospital例(%)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T1DM占我国糖尿病总人群的5%。其中,在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T1DM占80%~90%。糖尿病目前尚无法根治,T1DM患儿需接受终生胰岛素降糖治疗,要求进行规律的胰岛素注射、频繁的血糖监测及严格的饮食控制,对患儿正常的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带来不便[6]。疾病认同感低、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害怕被歧视及孤立等均对T1DM患儿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7],患儿容易产生自卑、恐惧、焦虑、忧郁、愤怒、内疚、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状态,使患儿自我管理及遵医嘱等依从性明显下降,身心健康及糖尿病管理均受到负面影响。国内研究发现[7⁃8],T1DM患儿的抑郁症患病率高达39.9%~54.66%,除了年龄、病程、父母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外,血糖控制欠佳可增加T1DM患儿抑郁症的发生风险。因此,在T1DM患儿的糖尿病管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在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的同时,更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健康。护理人性化关怀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指导、充分的倾听、足够的共情、给予患者及家属尊重,并在随访的过程中对患者疾病状态及管理情况进行及时而全面的评估和指导[9]。目前护理人性化关怀均在院内进行,并取得较好的疾病控制效果。但患者多数时间在院外,本研究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文化修养及心理状态,尊重个体化的存在,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院外护理及关怀,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并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及认同,帮助患者及家属克服疾病管理习惯上的惰性、心理依赖及意志薄弱等情况。研究发现,进行院外人性化护理及关怀的过程中,患者对胰岛素降糖治疗、规律胰岛素注射、血糖监测及饮食控制等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对糖尿病管理的依从性较前明显改善。结果显示,进行院外人性化护理及关怀后,T1DM患儿的HbA1c、LDL⁃C控制达标率分别由32.0%、22.0%提高至60.0%、80.0%,DKA的发生率由40.0%降至1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院外人性化护理及关怀有利于改善T1DM患儿的血糖、血脂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综合管理,结果与既往研究基本一致[9⁃11]。另外,本研究发现在进行院外人性化护理及关怀的过程中,接受多次家庭访视的患儿及家属对T1DM疾病状态的抗拒、否认、愤怒、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明显减少,及时而全面有效的护理指导使患者及家属能从容地面对糖尿病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2-13],游书秋等[14⁃16]的研究同样得到类似的结论,国外部分研究也同样提示院外人性化的护理及关怀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家属的自我管理效能,改善T1DM患者及家属的疾病体验及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情况。
本研究选题关注T1DM儿童及青少年的院外血糖管理过程,探讨院外人性化护理及关怀对T1DM患者的血糖、血脂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等综合管理影响,研究结果对护理临床功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T1DM患者的糖尿病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院外人性护理及关怀可改善T1DM患儿及家属的心理体验,但仅仅停留在研究者的主观体验,并未对此进行指标的量化评估。另外研究随访时间拟适当延长,进一步评估院外人性化护理及关怀对患者及家属疾病体验、糖尿病综合管理的远期影响。
参考文献
[1] NANDITHA A,MA R C,TAMACHANDRAN A,et al.Diabe⁃te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Implications for the Global Epidemic[J].Diabetes Care,2016,39(3):472⁃485.
[2] LIN W H,WANG M C,WANG W M,et al.Incidence of and mortality from Type I diabetes in Taiwan from 1999 through 2010: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J].PLoS One,2014,9(1):e86172.
[3] GONG C,MENG X,SAEGNER P,et al.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childhood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n Beijing based on hospitalization data from 1995 to 2010[J].Horm Res Paediatr,2013,80(5):328⁃34.
[4] LI J,YANG D,YAN J,et al.Secondary 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severe hypoglycaemia in patients with established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n China:a multicentre registration study[J].Dia⁃betes Metab Res Rev,2014,30(6):497⁃504.
[5] 葛冬妮.人性化护理用于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50⁃251.
[6] BRINKMAN A K.Management of Type 1 Diabetes[J].Nurs Clin North Am,2017,52(4):499⁃511.
[7] 牛文忠,丁显春.1型糖尿病儿童合并抑郁的患病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6):527⁃531.
[8] 赵洪影,王瑞瑞,吴恩杰,等.1型糖尿病患儿抑郁症的患病率调查及两病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3):2658⁃2660.
[9] 庄玉君,蒋建家,易冬娟.人文关怀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24):1889⁃1893.
[10] 廖晓春.社区居家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健康干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6):1524⁃1256.
[11] 安秀丽,张莉,梁丽娜.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同伴支持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2):3054⁃3056.
[12] 游书秋,杜茜倩,李胜玲,等.家庭访视护理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2):2058⁃2060.
[13] 孙娟,王慧明.糖尿病患儿家庭护理与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3):3958⁃3960.
[14] WATT L,DIX D,GULATI S,et al.Family⁃centred care:a qualit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South Asian immigrant parents′experiences of care in paediatric oncology[J].Child Care Health Dev,2013,39(2):185⁃193.
[15] YERUSALEM M,ZYGA S,THEOFILOU P.Association of type 1 diabetes,social support,illness and treatment perception with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J].Adv Exp Med Biol,2017,988:261⁃270.
[16] LI J,POROCK D.Resident outcomes of person⁃centered care in long⁃term care:a narrative review of interventional research[J].Int J Nurs Stud,2014,51(10):139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