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2018-05-17谢超张丹
谢 超 张 丹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陕西西安 710077)
引言
随着信息化科技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向导,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已成为目前高职教育的主要理念,而建筑行业对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门课程属于建筑类的专业基础课,只有正确的读懂结构施工图,才能更好的从事与建筑相关的工作。
1 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和现有教学条件有限,有的学校有关混凝土结构构造和钢筋计算的内容甚至是一片空白,而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该课程,但是仅限于讲授课本内容,真正的实践项目开展的较少。导致学生对钢筋的布置理解十分肤浅,更谈不上理解钢筋构造和钢筋计算,这就使得课程开展十分困难。又受各大高校扩招的影响,使得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在校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只是被动接受。
2 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平法是指“混凝土结构整体表示方法”[1]。根据建筑物构件组成共分6个模块:基础、柱、梁、板、墙、楼梯。每个模块包括平法制图规则和钢筋构造两部分。通过制图规则的学习可以获取各构件的基本信息,通过钢筋构造的学习可以了解现场钢筋的摆放及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中国标准建筑设计研究院颁布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16G101-2,16G101-3。把图集运用到具体的项目中,加深同学们对图集的理解和运用,并在课程设计中安排了多种实践活动。同时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的操作要求,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训练,以培养学生更好胜任建筑施工与管理岗位的识图能力,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本文作者根据课程特点及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出以下教学方法。
2.1 多媒体教学法结合现场参观教学法[2]
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大多是以讲授为主,而本门课程光靠讲授是无法让同学们对钢筋的空间布置有正确的空间想象力,这时就充分显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展示施工现场的钢筋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配以相对应的平法施工图纸,带着图纸上的内容来学习图集中的制图规则以及钢筋构造,最后在带领学生去施工现场实地参观,这样通过三维实体模型到二维图纸再回到三维实体,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更能加深同学们对图集的理解和应用。
2.2 广联达BIM软件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的兴起,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逐渐引领了当代建筑的潮流。所以BIM技术进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课堂中水到渠成。学生可以利用该软件查看单构件的三维钢筋图、节点处钢筋布置。加深学生对制图规则和钢筋构造的理解。还可以用手算的钢筋量与软件计算的钢筋量比较,查缺补漏,丰富了学生们对图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比如,作者在讲解梁平法时,通过制图规则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法图中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含义,在通过软件进行梁的三维钢筋展示,使平面钢筋立体化,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也乐于钻研。
2.3 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建筑结构组成的复杂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建筑物按构件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及子任务。比如,在讲解梁的平法时[3],可以引入学生所在教学楼的实际图纸,结合教室梁的布置,带领学生们深刻理解梁的钢筋布置。而由于选用的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项目,更有亲切感,学习思路更明朗。
表1 梁平法学习任务分解表
2.4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强技
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生们要有岗位责任感,认认真真,苦练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加本专业的各项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强技。学生通过竞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深化所学内容,提高自己的行业技能。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赛的过程中,能更近距离的接触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此,也要求教师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自身执教能力,在实战中摸索出本课程更优秀的教学模式。由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委员会和土建施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高职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试图技能竞赛,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正确识读平法施工图,准确计算钢筋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结语
本文根据课程特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上实用型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建筑类学生的平法识图和钢筋计算的能力,为以后从事建筑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冯 超.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教学方法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5,41(30):249~250.
[3]彭波.G101平法钢筋计算精讲(第三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