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糍粑一年创收10万元

2018-05-17袁启芳

农家之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糍粑枇杷树农妇

糍粑因口感糯滑、口味清香,备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一种常见的食物。重庆巴南区丰盛镇十字街有一位农妇,正是靠着这小小的糍粑,成为当地的“名人”。

这位农妇就是田芳,她靠着卖糍粑盖上了三层楼的新房。如今46岁的田芳,不仅有做不完的糍粑订单,每年有10余万元收入,还不用外出打工,照顾了家里的老人、小孩。

近日,笔者走进丰盛镇十字街田芳的家时,她正在和70岁的父亲一起做糍粑。只见他们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木甑子里,旺火蒸1个小时。揭开装有30斤糯米的木甑子,蒸气腾腾而起。

“熟了,可以打了。”田芳舀出一小勺糯米尝了一下,然后将熟糯米倒进石碓窝。

父女俩一边喊着有节奏的号子声,一边拿起圆形木制糍粑棒,对着糯米使劲敲打。一下又一下,糯米被捶成一团,又粘在木棒上,拉得老长。

“捶好以后,冷却一会儿就可以捏了。”随着田芳和父亲的“嘿哈”声,石碓窝内散发出阵阵清香,绵软劲道的糍粑,就打好了。

“我做糍粑生意有20年了,手艺是跟父辈学的。”田芳告诉笔者,父亲那一辈就开始打糍粑卖,自己从小就传承这门手艺,他们家的糍粑非常软糯香甜,以前就卖得不错,丰盛古镇开街后,又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这让她家的糍粑飘香在外。

正在制作糍粑的田芳。

“好香!里面都放了什么好东西?”正在田芳店铺前购买糍粑的游客李女士好奇地问道。

田芳接过话茬:“原材料本身没什么特别,就是用的本地糯米,主要是制作糍粑的全过程都是靠手工操作。”

田芳告诉笔者,在打糍粑之前,要先挑选出饱满的糯米进行浸泡,浸泡两天后,将沥干的糯米倒入木甑子里,用旺盛柴火蒸熟;蒸熟后就开始打糍粑了,“碓窝”是用石头做的,用枇杷树棒不停地捣窝子里的糯米,等到糯米全变成团,看不见米粒,而且很黏时,就打好了。

用枇杷树棒是有讲究的,因为枇杷树木质细密、硬度适中,用来打糍粑再合适不过。最重要的是,枇杷树棒有一种自然的清香,遇上米香,会有一种相得益彰的糅合感。

“黄豆、芝麻、花生米合制而成的糍粑粉都是手工制作,要用小碾子细细磨好。糍粑打好后,裹上粉,压平、切块就可以吃了。”田芳介绍,糍粑的吃法有很多样,可以烤着吃、蒸着吃、油炸吃,无论哪种吃法,都香喷喷的,令人口水直流。

“我从1995年开始打糍粑卖,23年了!”回想起多年来的坚持,田芳有太多的感慨。

最开始,主要是在丰盛镇赶集的那一天做,从凌晨忙到大天亮,一天能卖200来个。

花好蝶自来,货好不愁卖。由于田芳的糍粑完全由手工操作完成,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糍粑清香可口的原味,并且价格也不高,一块钱一个,因此深受市民青睐。回头客多了,托人带的也多了,田芳家的糍粑总是供不应求。到现在,不光是赶集的时间忙,平时游客也越来越多,仅靠在家做糍粑,去年她就收入10余万元。

“每天的糍粑都是一个不剩地卖完,从没有剩货。”田芳说,现在不仅在店内销售,她还学会了在微信上卖货。去年,学会线上销售不久的她,线上营业额就突破了2万元。(《重庆日报》袁启芳)

猜你喜欢

糍粑枇杷树农妇
全家一起打糍粑
农妇卖了多少个鸡蛋
校园里的枇杷树
做糍粑
公司烧饭农妇意外坠亡是否认定工伤
庭有枇杷树,已亭亭玉立
二十八,打糍粑
农妇的理想
院子里的枇杷树
富贵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