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毁家兴学育栋梁 一生忧患系中华
——我国近代教育家马相伯小传

2018-05-17怀宇

教育家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公学徐汇救国

文 | 怀宇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老人,他出生的那一年爆发了鸦片战争,他去世时中华大地正遭受日寇的蹂躏。从1840年到1939年,他的一生从战争走向战争。他的百年人生是我国近代史的真实写照,诗人柳亚子赞美他:一老南天身是史。

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巨擘式的人物,他的门生包括蔡元培、梁启超、李叔同、于右任、邵力子、黄炎培,他散尽家财创立了一所享誉中外的高等学府,他提出“救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他倡导“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讲教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他留下的最大的精神遗产。

可如今却很少人知道他的名字——马相伯。

1840年,马相伯出生于江苏丹徒的一个天主教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家庭浓厚的宗教氛围影响下,平等、博爱与执着的种子在马相伯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出于对教会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求,12岁的马相伯告别父母,只身一人从家乡徒步500余里来到上海,在熟人的介绍下进入徐家汇圣依纳爵公学(后更名为徐汇公学)就读。

在徐汇公学求学期间,马相伯像海绵一样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知识。他攻读了数理、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哲学、神学,还有天文学。在校期间,由于马相伯的国文基础很好,14岁时就被破格任命为低年级国文和经学的教员。在徐汇公学里,马相伯一面听课一面授课,既当学生又做教师,得到学校上下一致钦佩。30岁那年,凭借优异的成绩,在经过重重考核后,马相伯获得了神学博士的头衔。

此后,马相伯回到了徐汇公学,担任校长。不久,因故脱离教会。凭借精通八国文字的才华,成为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幕僚,开展洋务运动和外交工作。先后考察出访日本、朝鲜、美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他认为“欧美诸国,科学繁荣,国力兴旺,皆在于教育使民奋发可为”。1903年,已是年逾花甲的马相伯毅然决定捐出自己在上海松江泗泾的3000亩良田和上海卢家湾、董家渡等处的房产——几乎是自己所有的资产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并且立下字据:

立献据人,谨承先志,愿将名下分得遗产,悉数献于江南司教日后所开中西大学堂收管,专为自助英俊子弟资斧所不及……

自此我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学在上海成立,马相伯给他取名为“震旦学院”。“震旦”在梵语中是中国的古称,同时“震旦”还含有“东方日出,前途无量”的意思。当时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得知后,曾著文祝贺:“今乃始见我祖国得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校,吾欲狂喜。”震旦学院的创立是马相伯迈出教育救国实践的第一步。马相伯“用学问和理想去教育年轻人”的办学理念一经面世就深深地吸引了四方有识之士。后来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在1904年,因为诗作被清廷通缉,化名“刘学裕”被马相伯收入震旦学院,成为马相伯最得意的弟子。

在震旦治校期间,马相伯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教育理念。例如,他提出“实行学生自治制”,他虽有宗教信仰,但却提出“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的十二字办学宗旨,尽管学校背后有教会“撑腰”,可马相伯毅然规定不允许教师在课堂内讨论宗教。

好景不长,就在马相伯带领震旦快速发展的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教会的冲突也在不断升级。耶稣会强力干涉震旦学院办学,严重违背了学校的民主自治传统。为了完全掌控学校,耶稣会无情地罢免了马相伯校长的职务,这引发了“震旦学潮”。

震旦的学生们不满教会的无理做法,愤然离去,追随马相伯校长离开了震旦。1905年,马相伯带着他的学生们筚路蓝缕,在上海吴淞另立校舍,成立了日后蜚声中外的复旦大学前身——复旦公学。学校定名“复旦”,既含有“光复震旦”之意,又寄托了师生们对国家未来的期望。作为复旦的第一任校长,马相伯亲手制订《复旦公学章程》,他的“科学为父,人文为母”“手脑并用,研究与实验并重”的教学思想深入人心。复旦的学子们因此把“以科学救国、以科学建国,以科学创造全人类之福利”作为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马相伯与“七君子”

马相伯在复旦公学担任校长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就在复旦草创的这几年间,他培养了一大批后来被称之为中国文化脊梁的青年才俊,他们中除了于右任,还有胡敦复、徐季龙、翁文灏、邵力子等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马相伯已是耄耋之年,可他仍然惦念着祖国的安危。当他听说前方的抗日将士的物资严重短缺时,91岁的他毅然决定亲自筹款,卖字救国。当时的马相伯脚伤未愈,但他每天起早贪黑坚持写字,一副寿字30元,一副对联50元,就这样凭借顽强的精神和一腔热血,救国心切的马相伯竟酬得10万余元的善款,并将它悉数捐给了抗战前线,爱国的拳拳之心可见一斑。

淞沪抗战爆发后,马相伯悲愤异常,发起组织中国民治促成会,同时先后组建江苏国难会、中国国难救济会等民间团体,亲自撰写《国难人民自救建议》。期间,他还写诗并题跋激励冯玉祥将军。收到诗作的冯玉祥将军被马相伯心系祖国的忧患意识深深感染,在1933年5月力排众议,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举起了团结抗日的大旗。

战乱流离,谁都无法幸免。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马相伯无奈移居桂林,辗转昆明,中途取道越南谅山时,终于病倒。此时,马相伯97岁。因病留居谅山时,因为知道马相伯曾发誓至死不离开祖国,家人不敢告诉他身在国外的真相,只能骗他说在滇黔两省交界处,才能让他放心。

1939年11月,日军的铁蹄还在祖国肆意践踏之时,近代教育的先行者、一代名宿马相伯带着无限的遗憾和痛心,客死异国,举国哀悼。

他身后留下一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

猜你喜欢

公学徐汇救国
科学救国的和平使者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一生践行“科技救国”
茶文化视角下公学文化特色与英国文化关系浅谈
英国“公学”知多少
孔裔国际公学 中国国际精英教育领航者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下的高品质物业管理
——国际化大型社区徐汇苑管理特辑(一)
徐汇苑物业以人为本 打造和谐宜居社区——国际化大型社区徐汇苑实事特辑(二)
徐汇苑品质生活,至臻享受
社区—红 旗迎风扬,大梦同圆庆华诞国际化大型社区徐汇苑国庆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