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休老人照顾95岁瘫痪聋哑二叔

2018-05-17王丹阳

百姓生活 2018年5期
关键词:聋哑二叔兄弟姐妹

王丹阳 文/图

从部队转业后在医院从事管理工作的陈广涛,53岁时因工伤提前退休。他放弃舒适自在的城市生活,独自一人回到阔别30年的山村老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残疾二叔。2010年,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继续留下来赡养终身未婚的二叔。如今13年过去了,已经66岁的陈广涛,还在老家悉心照顾95岁瘫痪在床的聋哑二叔……

66岁的陈广涛和瘫痪在床的95岁聋哑二叔

退休后回乡下老家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残疾二叔

2004年,因工伤提前退休的53岁陈广涛,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残疾的二叔,暂别城市生活,回到自己的老家——辽宁庄河市鞍子山乡金山村榆树底屯。

此前,陈广涛生活在距离老家100多公里的丹东市。他从部队转业后,在一家医院从事后勤管理工作,担任业务处处长。由于一次工伤,陈广涛腰椎椎骨崩裂,因此提早退休。

陈广涛的退休生活本可以很安逸。他经济上不紧张,有退休金;妻子在医院上班,退休后又被返聘;儿子成家后还没有孩子。天生热情、喜欢钓鱼的他,常相约一些老战友聚会。他所在的老干所,也不时组织体检、聚会和旅游。

陈家兄弟姐妹6人都不在老家。陈广涛排行老五,他有3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父母年老后,坚持不离故土,不去城里与子女同住,也不愿雇人在家照顾他们,更不愿去养老院。

在兄弟姐妹中,陈广涛的条件不是最好的,家离父母也是最远的。但他眼见着父母年迈无人照顾,于心不忍,于是不顾妻子的意见,决定回老家照顾老人。

老家等待陈广涛的是几间老房、3个高龄老人——母亲86岁,父亲84岁,聋哑、终身未婚的二叔81岁。

陈广涛一回到老家,父亲就叫他去买化肥、种子,种地。父亲的一句话,让陈广涛拿起了锄头,边学边干。他腰椎不好,不能干重活,就雇人干,妻子还给他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

“种地不图钱,也不缺吃,就为了哄老人开心。”陈广涛说。多年来,陈家的地一直没荒着,种有玉米、花生,黄豆,老人看见就开心。在这个宁静的乡村,没有4G网络,唯有的娱乐就是唠嗑和看电视。老人们越老越黏陈广涛,陈广涛也忙得脱不开身。老人们年纪越大,身体的毛病也越多,最麻烦的是后来大小便失禁,每天不是弄脏了衣服就是弄脏了床单、被子,陈广涛每天都要洗一堆衣物,有的直接用洗衣机洗,有的则需要手洗。13年来,光给老人们洗衣服,他就洗坏了4台洗衣机。妻子心疼他,给他从城里买了不少橡胶手套。

父母去世后继续留在老家照料孤苦无依的聋哑二叔

2008年,陈广涛91岁的母亲去世。临终时,母亲拉着陈广涛的手说,不要把二叔丢下。两年后,陈广涛的父亲临终时,也是向他提出了这个要求。

陈广涛的二叔是从小聋哑,因终身未婚,没儿没女,一直跟着哥哥嫂嫂一起住了超过60年。陈广涛说:“我二叔挺苦的,我就想让他晚年过得开心一点。”

父母去世后,陈广涛的兄弟姐妹商议说,二叔是五保户,可以送他去敬老院。但二叔知道后,哭着不愿意去。“你走吧!你走了,我就死了。”二叔边哭边用手语对陈广涛比划着。

“我是遭了苦,但是要把二叔扔下,我确实不忍心。”陈广涛说。

2017年上半年,陈广涛95岁高龄的二叔还能出门活动,在村里串个门。同年8月,老人突发脑梗,瘫痪卧床,脑子时而清醒时而糊涂。

如今,66岁的陈广涛和瘫痪的二叔,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4时至6时之间,二叔就要起床,陈广涛伺候二叔洗脸、吃饭。伺候完,他自己才洗漱、吃饭,然后再洗脏衣服,干杂活。有时,陈广涛在院外干活,二叔一会儿瞧不见他就在床上嗷嗷叫,一刻也离不开他。二叔的假牙已经戴不住了,陈广涛就把豆腐、鸡蛋、青菜像饺子馅一样剁碎放在粥里。陈广涛说,吃完晚饭后,老人要看电视就看,不看就睡觉。一张大床,二叔睡里面,陈广涛就睡外面,以便随时照应。一般,每天夜里他需要起来3次。

陈广涛说,现在他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希望二叔能好一点,没有遗憾地安详走完人生路。如果那一天来了,陈广涛说送走二叔,他就回丹东和家人团聚。

说起当初为何要回乡照顾父母和二叔,陈广涛说,家家都有老人,对自己的长辈不尊重、不管、不负责任的人,他历来深恶痛绝,觉得这样的人,人生的底线太低了。

猜你喜欢

聋哑二叔兄弟姐妹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The special graduation photos
Cloze完形填空
亲爱的兄弟姐妹
我的兄弟姐妹
两个好朋友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二叔请客
她用母爱温暖聋哑儿
二叔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