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典型小城镇交通事故特征分析及改善策略研究
2018-05-16王石城
王石城
摘要: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典型小城镇的特点分析,以福永街道为例,在对其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近三年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研究其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并根据土地利用性质的不同分类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改善对策,为珠三角其他小城镇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福永街道;安全规划;交通事故;对策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mall towns of Pearl River Delta,it studied the traffic situ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accidents in Fuyong. At than,it made traffic safety improvem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ature of the land use. It provides reference in the work of urban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for other twons of Pearl River Delta.
Key words:Pearl River Delta;Fuyong Town;Safety planning;Accident characteristic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城镇化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据2003年的鄉镇统计资料显示,在排名前1000个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小城镇中,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三角的江苏、浙江、上海和广东数量较多,这些人口只占全国小城镇10%的小城镇却创造了全国小城镇50%的收入。但伴随着珠三角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各种问题也不断出现,尤其是随着居民机动化出行率不断提高,交通事故数量急剧上升,交通安全状况令人堪忧。
良好的小城镇交通安全状况是保证小城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前提。本研究在对深圳市福永街道的交通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交通事故特征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不仅对该地区有实际价值,对珠三角其他有类似小城镇的交通安全改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1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的特点
据统计,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广东区域内的许多工业小城镇,城镇化水平比其他地方要高许多,这些小城镇的发展特点如下:
(1)沿交通干线连线扩展的网络状城镇布局形态。珠江三角洲区内有 26个城市,大约 500 多个镇,主要密集在环珠江口一带。在经过良好规划之前,珠江三角洲的相当部分城镇沿高等级干线公路一字铺开,省道、国道迅速“市街化”,城市形态呈“线状”发展。城镇沿交通干线两侧蔓延扩展,城镇间基本相连接,已没有明显的界限。
(2)城镇化水平较高。珠三角小城镇的发展主要依靠外来劳动力推动,依托乡镇企业的发展,以乡村和小城镇建设为主导的自下而上式的发展。乡镇企业不但吸收了本地劳动力,而且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为他们创造就业机会,这部分人口进入城镇后使得小城镇的非农人口比例大幅度增加,从而使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
(3)外来人口比例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随着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流动人口、外来人口急剧增长,根据“五普”资料,全省流动人口80%以上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使得该地区成为全国流动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由于外来人员众多,长期缺乏交通安全教育,导致行人安全意识淡薄,横穿马路、违章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层出不穷,机动车种类繁杂(尤其是摩的)导致拥堵和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4)交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珠江三角洲小城镇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甚完善,表现在部分交叉口信号灯缺失或未启用,交通标志设置不统一,交通标线模糊不清等。
2 典型小城镇事故特征分析
福永街道作为深圳市宝安区的一个小城镇,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小城镇具有类似的社会经济特征,位于广-深-港区域发展的“脊梁”中部,总面积66.2平方公里,是全市“海陆空”综合交通系统最为全面的交通枢纽地区,是深圳的重要门户。
2.1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据统计分析,近5年来福永街道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及死亡人数呈现平稳且逐步降低发展趋势;受伤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呈现明显下降发展趋势。
■近五年发展趋势上看与全国发展保持一直。
■从事故总量及死亡人数看,交通事故带来的影响仍然很大,需要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整治。
■从事故受伤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看,近几年地区交通安全环境在逐步改善。
2.2交通事故特征分析
(1)从空间分布上看,交通事故重点分布在主要道路节点及交通状况复杂的路段上。
从福永地区交通事故事故显示,超过60%的交通事故是发生在107国道、宝安大道等区域性交通干道,且造成的损失明显较高;人流活动相对密集的区域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也相对较大;未进行城市化改造或改造不完善的道路,发生事故的频率也相对较高;超过40%的交通事故分布在道路交叉口处,特别是两条主要干道形成的交叉口;造成死亡人员事故分布情况看,在道路路段上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58%。
(2)从时间分布上看,交通事故重点分布整体比较平稳,这与珠三角地区气候特征及生产、生活特征相符合。
按每天时段分布看,交通事故变化趋势与交通流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流量高峰时段也是交通事故频发阶段;另一方面,交通事故高峰段并非与城市交通高峰重叠。
按每周七天分析,每星期一、星期五交通事故发生次数较多,明显比其他时间多.星期二与星期三、周六与周日分布较为均匀,呈现出明显的交通事故次数随交通流量变化的非饱和交通特点。
按12个月份统计数据分析,(1-3)月份发生事故较平稳,(4-6)月份发生事故较少,(7-10)月份发生事故较多,11月、12月份发生交通事故较少。
(3)从交通方式上看,中小客车将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主体,对城市交通安全起到重大影响作用。
经对近五年该地区交通事故责任按交通方式分布分别累计,结果表明中小客车、步行、大货车为事故主要交通方式,分别为32%、15%、13%。
(4)从交通事故形态上看,侧面和正面相撞发生频率最高。
按事故形态进行分类统计表明,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类事故形态分别为,侧面相撞占39%,正面相撞占34%,尾随相撞占9%,说明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5)从交通事故驾驶人驾龄分布上看,随着驾龄的增加,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比重减少。
统计表明,驾龄在3年以下的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次数最多,其次是驾龄为4-6年的机动车驾驶人。另外,从图中可发现,随着驾龄的增加,机动车驾驶人发生交通事故的比重减少。
2.3交通事故成因分析
近年来,深圳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全力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有效地遏制了交通事故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全市交通安全形势还很严峻,特别是交通事故致死率偏高,这说明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下从人、车、路、机制、管理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分析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
(1)人的方面
■机动车驾驶人素質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起主导作用。
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责任分析,发现机动车驾驶人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源头,绝大多数的道路交通事故是由机动车驾驶人引起的,机动车驾驶人操作不当、违法占道行驶、超速行驶、未保持安全距离、违章超车、违章转弯、不按规定让行,同时驾龄短的新驾驶人所占比率较高,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驾驶人作为交通肇事的主体,其教育培训、考核以及管理等源头工作还须进一步加强。
■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也是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道路交通事故一般包含着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这一诱发因素,特别是行人。行人安全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城市道路上,不按法律规定横穿道路的现象随处可见,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随意违法现象突出,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车的方面
从货运机动车在福永地区机动车流量中占有较大比例,这类车车况普遍较差,比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机动车辆安全问题仍应该引起政府及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3)道路方面
尽管在我国现有的道路交通事故资料中,90%以上的事故被确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这是由于我国交通事故调查侧重于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统计,而忽略了对道路和环境因素引发交通事故的影响。据调查,这90%由人的违法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中,多数都是在道路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发生的违法行为而导致的事故。由安全隐患加违法行为构成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充分条件。因此,治理交通事故黑点、排查交通安全隐患是交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4)机制方面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多部门配合的一项系统工程,单独依靠某一部门是无法完成的。目前尚未建立交警、交通、城建、安监、路政、教育、医疗、保险等多部门组成的道路交通安全的协调机构,这是交通安全管理不能权责明确、多部门分工合作的根本原因。历年来交通事故的死伤比较高,这与没有交通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没有建立起交通事故救济基金有着直接关系。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的责任主要压给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很多与交通安全关系密切的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交通安全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很难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
由于没有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社会化交通安全管理机制,专业运输单位及交通安全重点单位的安全管理很难发挥作用,仅靠交警一家努力,难以从根本上确保城市的交通安全状况长治久安。
(5)安全宣传教育方面
机动车驾驶人违法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说明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还须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驾龄在3年以下的机动车驾驶人是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应重点加强新机动车驾驶人和满分机动车驾驶人的安全教育。
3 道路交通安全改善思路及策略
本次交通安全改善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基于定性的考虑,结合专项踏勘、相关资料收集和定量交通安全数据调查,编制交通安全规划方案;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兼顾地区交通特征,尊重客观条件,制定符合实际的规划方案;
(3)方案系统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地区道路交通网络和整个交通系统及其安全管理措施,按照今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寻求交通安全的改善措施,注重方案实施的动态性;
(4)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注重于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对交通事故、安全隐患等予以关注;
(5)近期与中远期结合的原则:在分析现有道路系统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预测,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6)事故黑点治理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事故黑点发生规律的认识,查找与事故黑点存在相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路段,变事后的黑点治理为事前的事故预防。
本研究以交通干道为界线、以用地属性为基础、以交通出行半径为标尺,将福永街道按土地利用性质分为四个策略区:
(1)一类区:以商业、办公性质为主,基本诉求“步行出行比例高、停车需求大”;
(2)二类区:以居住性质为主,基本诉求“生活性交通为主”;
(3)三类区:以工业园区性质为主,基本诉求“货运交通为主、步行出行相对集中”;
(4)四类区:以休闲旅游性质为主,基本诉求“交通集散”。
3.1 一类区改善对策
(1)对机动车辆采取适当限制,保证行人等慢行交通的优先出行空间。
对策一:周边增设公共停车设施(以中小型、分散布局为宜),起到截流效果;
对策二:限制核心区内部道路路边停车功能减小机非冲突;
(2)强化公交优先及公交与慢行交通体系的无缝衔接,引导居民绿色交通出行。
对策三:合理增设公交优先设施,应涵盖点、线、面各层次设施(包括路段优先、路口优先、站点优先等。
对策四:结合公交站点及建筑功能,增设自行车接驳站点设施。
(3)对机动车及行人进行双重引导,实现机、非和谐发展。
对策五:对内部服务性道路采取必要的限速措施(包括增设限速带、对道路路面采用不同的铺装材料等)
对策六:构建完善的行人过街系统,规范行人过街秩序。
3.2 二类区改善对策
(1)结合城市更新,完善道路功能设施建设,特别是原有公路、村道的城市化改造。
对策一:推进道路城市化改造,完善道路功能设施建设(包括机动车道改造、增设人行道等);
对策二:构建相对独立的自行车道系统,有效引导自行车出行,避免机非冲突。
(2)遵循不同道路功能需求,优化道路节点设计,注重行人过街诉求。
对策三:针对主要交通性干道节点,应增设右转专用车道,保证车流的连续性。
对策四:针对服务性道路节点,应控制机动车过度连续性,保证行人过街安全(包括回避路口渠化、
(3)不设置右转专用道、设二次行人过街信号灯等遵循不同道路功能需求,优化道路节点设计,注重行人过街诉求。
对策五:构建公交优先通道网络系统,引导居民绿色出行。
对策六:增设行人过街设施,特别是医院、学校、商场等周边道路。
3.3 三类区改善对策
(1)优化货运通道交通节点设计,保证货运交通走廊的顺畅。
对策一:货运通道主要道路节点渠化尽量增设右转专用车道,设计要素应与货运车辆特征相对应;
对策二:货运通道主要道路节点无渠化条件时,路缘线倒角半径应与货运车辆特征相对应,必要时可适当压缩绿化带及慢行道空间。
(2)合理引导慢行交通出行,避免人、货冲突。
对策三:在主要产业园区与城市核心区、综合服务区间构建慢行交通主廊道,引導园区对外交通联系集中布置;
对策四: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行人过街信号灯、立体行人过街设施等)避免慢行廊道与货运通道在空间上的冲突。
3.4 四类区改善对策
(1)构建集散有序的旅游休闲交通体系,避免旅游休闲交通对城市交通造成较大的干扰。
对策一:构建旅游公共交通系统,制定弹性化公交运营模式;
对策二:加强旅游休闲区交通组织管理秩序制定双休日、节假日交通组织管理方案;
对策三:适度提供小汽车停车设施,增设交通诱导系统。
4 结语
珠江三角洲小城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编制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福永街道为例,在交通现状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其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并按照土地利用性质的不同分类制定道路交通安全改善对策的方法,可为珠三角其他小城镇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宇仁德 张洪宾 孙刚 刘建平,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第26卷第5期
[2]郑安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与改善对策.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月
[3]母国勇.基于事故统计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交通标准化,总138/139期.
(作者单位: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