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的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8-05-16高岩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平等自由小康社会

高岩

摘要:由于人自然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主张的“平等权利”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权利是不平等的,所以马克思消除“平等权利”,实现按劳分配占有劳动成果,推动社会实现真正的平等,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的平等观为我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权利不平等”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权利 平等 自由 小康社会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225-02

权利平等一直以来是哲学界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理性需求。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平等的权利进行了批判,但并不代表马克思否定真正的平等思想。马克思主张生产资料由全社会共同占有,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占有劳动的成果,从分配角度实现真正的平等,进而推动人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一、 人自然是不平等的

马克思劳动正义思想下的平等原则是在批判启蒙思想的“权利平等”思想中形成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①,“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中几乎是人们感觉不到的”②。然而,人生来自然公平的观点事实上是不成立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用自然分工论论证了城邦的社会等级。在他看来,有的人生来就适合当统治者,有的人生来就适合于从事体力劳动。不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要每个人各负其责,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协调一致,保持分工合作状态,社会才能维持和谐局面。由此可见,在柏拉图的观念里,人生来自然是不平等的,天赋平等的说法是违反自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他们认为将阶级、权利和统治等关系建立在人的素质的等级上是不正确的。同时,天赋平等论也是不科学的。权利不平等思想才是应该赞同的。恩格斯指出,人们在生活条件方面的不平等也不可能消除。“在国和国、省和省、甚至地方和地方之间总会有生活条件方面的某种不平等存在,这种不平等可以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永远不可能完全消除。阿尔卑斯山的居民和平原上的居民的生活条件总是不同的。”③由此看来,个体与个体之间由于先天差异和后天环境影响的原因,存在知识水平、能力素质、体能情况的区别和等级,因此,人的权利自然是不平等的。

二、 资本主义主张的“平等权利”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

启蒙思想家将“平等权利 ”视为自然状态,用天赋的平等来论证“权利平等”,否定了人类的不平等的客观存在。而马克思通过客观的分析,证明资产阶级所谓的权利平等,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产生的,是特定的一种社会规定。这种规定将价值作为评价权利平等的唯一尺度,导致“能力本位”现象产生,从表象上来看,“能力本位”打破了天赋平等,使个体拥有权利通过受教育来释放个性和潜能,实现权利平等。但从实质上来看,建立在“能力本位”基础上的“权利平等”,不是真正的劳动权利平等。因为它忽视了人天赋不平等,单纯的“能力本位”势必会产生固化阶级,产生强者对弱者、精英对大众的统治。由于马克思充分认识到人类自诞生就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的天然不平等,这种天赋不平等是不可抗拒的,正因如此,每个人在社会上的需要也是不同的,真正的平等也不能消除自然的不平等。因此,马克思在分析劳动正义时,充分考虑人是自然不平等的,社会的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也是社会正常运行的结果,“能力本位”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权利平等”。

三、权利是不平等的

要解决建立在“能力本位”基础上的“平等权利”产生的实际的不平等,避免由“权利平等”产生的社会问题,寻求真正的平等,就该坚持“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④观点。即只有对不同个体实行各自不同的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真正的平等。这里所说的“消灭阶级”就是消除“权利平等”,实现客观上的真实的平等。通过实行权利的不平规则消除阶级,对天赋较高的人是否存在不公平? 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作出过解释,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⑤人是无法脱离社会独立生存的,所以人作为个体的所有利益,全部都是社会所给予的,社会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具有最大的价值。同时,社会又是不同个体的结合,是由个体组成的集体。由此来说,每个个体都同样是组成社会集体的一部分,同样参与缔结和创造社会。因此,全部社会资源应该是社会集体的共同财富,每个个体应该平等地分享社会资源。然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由于劳动的异化,个体的人不能平等地占有资源。天赋较高的人占有了多数的社会资源,从而获得较多利益,而天赋较低的人占有少数的社会资源。因此,社会对于天赋较高的人适用不同尺度进行规则限制,要求他们承担应尽的社会义务或责任,把资源向天赋较低的人倾斜。也就是说,要想实现真正的平等,就要在建立在“能力本位”基础上的“权力平等”社会中,给天赋较低的人以特权,实际上是真正平等的体现。

四、马克思平等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平等观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告诉我们:只有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实现真正的平等。共产主义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是个体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我们将要实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想要实现促进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上的每个个体实现自由、平等发展。马克思平等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遵循马克思平等观,这样才会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个体的全面发展,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平等自由而奋斗。马克思的平等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道路。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处级阶段,我们想达到共产主义就必须不断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只有这样做,才会不断接近共产主义,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个体的真正平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社会平等实现程度,所以我们要不断发展生产力,按照社会整体需求,不断调整生产方式,通过实施精准扶贫、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促进社会各方面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个体收入差距,为实现平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努力。马克思的平等观为社会中“权利不平等”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的平等观客观地将平等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平等和共产主义阶段的“真正的平等”。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处级阶段的平等并非“真正的平等”。是存在不平等因素的平等。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想要实现共产主义,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上存在教育不公平、东西部发展不均衡、收入不均衡等各种不平等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马克思平等观为这些不平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指引我们要不断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各方面稳定和谐发展。

注释:

①②(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63,109.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48.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平等自由小康社会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