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与教育管理创新研究

2018-05-16孟凡婷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高校

孟凡婷

摘要:针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进行分析,主要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民族信仰及学习情况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并基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提出教育管理的创新对策,以期能够不断提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效果,营造和谐与美好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高校 少数民族学生特点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59-02

少数民族学生在民族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均具有突出的特点,高校管理活动中需要基于学生的特点加以针对性管理,采取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创新方式,真正发挥教育与管理的价值,才能够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我国少数民族数量较多,少数民族学生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提升其重视程度。但是结合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实际的管理效果却不够理想。文章将基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加以分析,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研究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分析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生活理念、地区差异的不同,致使少数民族学生具有特殊性特点,其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而言

因为生活地区环境、文化习俗差异等,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生活习惯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如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性格多具有自由、散漫的特点,壮族学生则性格比较豪迈、洒脱,不拘小节等。

(二)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信仰而言

各个少数民族其民族信仰具有差异性特点,我国5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的文化思想、民族信仰具有差异性特点。[1]地区差异、民族差异影响下,学生的个人信仰也会有所不同。

(三)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言

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差异。[2]少数民族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存在一定差异。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的普通话交流能力相对较少,多应用地方民族语言交流。[3]但是进入大学后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难以与其他学生应用民族语言交流,其个人交往与互动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活动中存在自卑感等问题。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对策分析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中,可以通过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管理制度,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及丰富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等方式开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一)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管理制度

高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高校培养的重要对象之一,需要加以重点关注。[4]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高校积极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特点、学习特点等,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比如在教学指导方面,高校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语速,进而照顾少数民族大学生。或者可以采用多民族语言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設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再如后勤管理方面,高校可以基于本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的实际情况,建立少数民族大学生口味餐厅等。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

(二)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检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效果的标准,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否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活动。学习是学生重要的任务,故而高校需要在积极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彰显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色化管理,体现高校管理的价值。

比如高校可以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际管理教育管理等方面加强指导。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需要基于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现存的心理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且受到正确的引导。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平台等,完善心理咨询环境。良好的心理教育指导活动能够使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均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更加热爱生活,充分感受校园学习与生活的美好。

(三)丰富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

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方式与方法的选择,基于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管理,在尊重并理解少数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各项教育与管理活动,切实发挥教育与管理的价值。

比如首先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倾听其讲述民族的魅力、家乡的风景等,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其次需要引入多样性教育方式,将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育方式融入其中,且可以基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特点进行课堂教学讲解等,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亲切感,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四)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责任担当的道德品质,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营造有利的教育空间,加强高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结。建立家庭与学校的信息沟通制度,畅通信息沟通与反馈的渠道;优化社会环境,加强高校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维护少数民族大学生作风正派、勇于担当的社会形象,这样才能起到净化心灵的良好教育效果。还应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舆论环境。加强社会、高校与网络教育之间的互动,高校整体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教育管理体系,教育只有以德为首,才能应运而生。

三、结语

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习惯、民族信仰及学习情况等方面均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在实际的教育管理活动中,需要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特点进行教育管理模式的设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体系及丰富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等,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更好地帮助其适应大学生活,为其未来的健康成长与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真正彰显高校教育与管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宇峰,兰俏梅.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究——以丽水学院民族学院少数民族卓越实验班教育管理模式为例[J].学理论,2017(8):186-188.

[2]王立敏,尹秀军,宋成华,刘亲,罗跃英.民办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探讨——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14):159-161.

[3]周慧.浅析非民族类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72-73.

[4]孙倩,严建骏,陈晨子.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群体交往特点及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1):67-69.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高校
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赏识教育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