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对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认知

2018-05-16张昳晗

现代交际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认知孔子

张昳晗

摘要: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之一,不仅首开私人讲学先河,而且提出了诸多震古烁今、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传承后世。孔子的教育思想关涉多个方面,既有关于教育主体与客体的阐述,也有关于教育目标、内容与方法的论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揭示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普及了教育的受众群体。时至今日,全世界多个国家都相继开设了孔子学院,学习并运用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传承于中国传统与当代教育中,在世界范围内也兼具不凡的影响力,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关键词:孔子 教育思想 认知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141-02

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孔子的教育思想早已在炎黄子孙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犹如中国传统教育中一座永恒光明的灯塔,千百年来一直为无数师者与学子照亮了其前进的航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不仅坚持以人为本,在充分考虑受教育者需求的同时,更加推崇教育的科学性,即倡导要遵守教育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简而言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兼具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与极大教育价值的有机整体,主要可分为五个具体部分:即论教育对象、论教育主体、论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

一、论教育对象与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在孔子诸多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最具里程碑式历史意义的部分,莫过于其关于教育对象的著名论述,即“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宣扬的核心宗旨是,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时不应被按阶级与民族加以区别对待,只要潜心向学的学子就都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包括当时的普通百姓也应当充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希冀通过“有教无类”地办私学,将大众教育平民化,以此来发掘与培养人才。同时,在入门仪式上,孔子重视学生择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1],这与今天中国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二、论教育主体与为人师表的教育思想

孔子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足见其在“教师”群体中崇高的地位。孔子关于教育主体的教育思想论述十分鞭辟入里,发人深思。一方面,他认为教育对象会对教育主体上行下效,因此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应时刻保持言行端正、表里如一,以达到为人师表的教育效果。教育主体的说服力并非来自于其角色,而真正源于作为师者自身的端正言行,令人钦佩的言行自然引人从善如流;反之则令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也正是孔子所倡导的,教育主体为了使教育成功,更应当多从自身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苛责学生。另一方面,孔子强调教育主体应对教育对象保持足够的耐心,重视在其教育过程中做到宽严结合、张弛有度,将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进行有机结合,积极培养教育对象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使教育润物于无声。

三、论教育目标与学优则仕的教育思想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优秀的官员可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闲暇之余,通过读书来修身养性;而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进而步入仕途。在孔子看来,学而优则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教育目标,诚然,这一教育目标既紧密契合于当时的时代背景,符合教育实际,又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教育从何处来、往何处去的大课题,为历朝历代的官员与学子都设定了十分明确的教育目标。由此可见,孔子深知教育对象最迫切的需求莫过于学以致用,为其提供了受教育的强大动力,这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应当极力向孔子借鉴的教育思想之一。同时,孔子自身也期望通过教育让自己的弟子都成为真正的君子,达到有知识而不疑惑、有仁德而不忧虑、有勇敢而无所畏惧的境界。因此,成为君子也是孔子教育思想中另一极其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堪称比学而优则仕更高一层的教育目标。

四、论教育内容上道德与知识并重的教育思想

孔子教育思想中所论述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两部分。一方面,孔子的道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仁礼”“孝悌”“忠信”三方面。首先,孔子认为在道德教育中应当弘扬“仁礼”教育,个体只有在对他人积极建立“仁爱”之心、并与之豁达交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迎来对方相同的礼遇。其次,孔子宣称在道德教育中应注重“孝悌”教育,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即在于“孝悌”,对父母百般孝顺、对兄弟姊妹团结友爱的人中,着实难以出现弑君作乱、以下犯上之徒。第三,孔子坚持在道德教育中重视“忠信”教育,“忠信”是相互的,上至君王、下至臣子皆应遵守。君王应礼待臣子,臣子应忠于君王,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孔子的知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新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六艺成为孔子兴办私学的六门课程,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能力的培养。[2]孔子极其重视对于知识的传播,并且架构起了较为完备的知识框架,继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幅促进教育对象“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教育蓝图。

五、教育方法中“五位一体”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对教育方法的论述十分详尽,其中有五种主要教育方法极具代表性,为后世传承至今。这五种教育方法,既相辅相成,又相互支撑、互为表里,“五位一体”式地有机统一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中。第一,“启发诱导”式的教育方法。孔子认为,教育应当将重点集中于如何更好地启发学生,即在诱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同时促使其达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3]第二,“因材施教”式的教育方法。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为了提升教育质量,需要将教育对象按照不同的资质、不同的年龄进行正确划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教育,使教育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诚然,教育与行医在某种程度上类似,行医讲求望闻问切,其方法与教育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在于“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并非是对教育对象的歧视对待,相反,这是孔子从尊重教育规律的角度出发所提出的客观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三,“学思并重”的教育方法。孔子认为,在进行教育时要引导学生养成边学习边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这也是为了避免学生因学思分离而产生困惑的教育方法,成效显著。第四,“温故知新”的教育方法。孔子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子,在进行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都应做到时常复习已有知识并加以巩固、查缺补漏,同时对于新知识更应如饥似渴,积极获取。显然,这一教育方法是塑造合格的师者与学子的不二法门,可以使二者在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收获新的教育与学习心得。第五,“保持谦虚诚实”的教育方法。孔子认为,只有勤奋好学而又不耻下问,始终保持谦虚诚实的治学与求学的态度,才能不断获得进步,这同时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品质。

六、结语

孔子的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当时从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教育的重要地位,揭示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普及了教育的受众群体,具有极其重大的教育价值与历史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同时也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孔子的教育思想所迸发出的古老智慧历久弥新,被前人与今人不断传承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地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中国当代教育有机融合,因而其具有极大的借鉴学习与研究探索的学术价值,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建设与发展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基于此,作为新中国新时代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在学习与研究好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更为系统科学的综合运用。只有将其学以致用,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于弘扬孔子的教育思想,使中国与世界都能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进而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2(4):85-89.

[2]李谊,王炎琪.孔子的教育思维与经验[J].求索,2012(12):102-104.

[3]李金枝,梁永平.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诠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12):12-14.

责任编辑:关磊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认知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