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求真”:撬动百年老校的新生长
2018-05-16冯东辉
如何为一所百年老校寻找新的生长点,让学校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激发活力、持续发展?如何提高学校教育在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担任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二师附小”)校长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校始建于1908年,从最初的“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属小学”,几经更名后改为现名,迄今已有110年的历史,是目前开封市办学历史最长的一所小学,也是开封市的一所窗口学校。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自2012年开始,经过多方研讨、论证,依据百年老校的积淀和现有的各种资源,以办学理念为先导,推动学校文化的提炼与提升,进一步构建了以“尚真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体系,不断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撬动了这所百年老校的新发展。
一、承上启下,凝练持续生长的办学理念体系
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做真人,习真知,说真话”的“真教育”办学思想,坚持“求真务实”的教育风尚,让“尚真”“求美”的追求在校园里根深叶茂。近年来,为了适应新时代培养人才的新要求,为了实现“办一所尚真求美,有远见、有韵味的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在“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围绕“德”“智”“美”“真”基本教育理念,整体构建了“尚真教育”办学理念体系,即以“尚真求美,启智新德”为核心价值观,以“知行合一”为校训,致力于培养“知行合一美少年”。其中,“尚真求美”从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简化而来,既强调了“求真”,又强调了做一个形象美心灵更美的“真人”;“启智新德”的“新德”源自《大学》中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意即天天增新自己的美德。
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真”“实”二字,提出了“说真话·做实事”的管理文化。其内涵阐释为“公正、精细、协商”,其中“说真话”是指公平公正,“做实事”是指管理要精细化,民主与集中并重,形成了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的管理风格。基于此,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岗位责任制”的“四制”管理体系,形成了涵盖26项行政制度、13项德育制度、41项教学制度和35项后勤制度的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经”“纬”交织,培育多元共生的课程教学文化
我们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点,基于学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以周边资源为依托,开发了“四纬”“四经”交织的尚真课程体系(见图1),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了“尚真教育”的理念和内涵。
1. 开发“纬”课程:丰富学校课程內涵
“纬”课程构成了学校课程体系的横向框架,主要包括“四纬”,由百溪园课程、百趣园课程、百家园课程和百卉园课程组成。百溪园课程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它是教师依据学校实际开发的特色课程,犹如涓涓细流,沁润学生的心田。目前已经开发的有机器人快乐学、快乐健身、趣味数学、快乐阅读等13门课程,主要涵盖科技、体育、艺术、德育等内容。其中,“机器人快乐学”课程是我校在全国较为领先的特色课程,4~6年级学生每周一节。特色化的体育校本课程在1~6年级均有开设,包括国际象棋、足球、武术、篮球、乒乓球、韵律操等。
百趣园课程即兴趣走班课程,主要是依据学生兴趣开发的课程。我们打破原来常态下的年级和班级组织,坚持“以兴趣为主,以兴趣为纽带,以兴趣为起点,以兴趣为终点,以兴趣为标准”的原则,充分挖掘教师的专项特长,设置了各种兴趣活动课程供学生选择。目前,我校共开发了特色兴趣活动课程80多门,内容涉及科技、生活、艺体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四大类,出版了《百趣园》系列教材四本。
百家园课程即每月一次的家长讲堂课程,是学校利用家长资源开发的课程。家长们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下午第二节课,走进各班级课堂,为孩子们带去丰富多彩的课程。目前,学校已整理了“百家园”系列家长讲堂材料,共收录教学内容1000多篇,内容涉及安全、环保、卫生、文化、科普等17个领域。
百卉园课程即学校的班本课程。即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种课程形态,班本课程是班级文化的一种升华和凝练。由于班主任更熟悉本班的学生和情境,因此教学效果会更好。班本课程的开发更有利于尚真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目前,学校各班开发的班本课程涉及班风建设、行为习惯、学习技能等数十项内容,实现了班级课程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 设计“经”课程:构筑完整育人框架
与“四纬”课程相交织的“四经”课程,是依据学校“尚真教育”办学理念划分的德、智、美、真四大类课程。
其中,“德课程”意在明心励志、涵养心性,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主要指德育、社会综合实践类课程,包括国旗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智课程”意在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指智力开发类的学科课程,包括快乐阅读、趣味数学、国际象棋等课程。“美课程”意在润物无声、浸润心灵,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指艺术、体育类课程,包括小学生手工艺术、快乐健身系列体育课程等课程。“真课程”意在探求真知、智圆行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科技教育、探究求真类课程,包括小小科学家、机器人快乐学等课程。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融入国家课程体系和自设特色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经”“纬”交织,形成独具特色的尚真课程体系。
3. “两点两线”:让课程实施落地于“尚真课堂”
基于学校办学理念,我们构建了以“尚真课堂”为核心的课堂文化。“尚真”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的求真,即“习真知”,实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也符合“启智新德”的内涵。尚真课堂体系由两点两线组成,“两点”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两线”主要是由师生的进步档案和评价统计系统组成的螺旋上升曲线。
其一,教师体系。尚真课堂的教师体系由教师进步档案和教师课堂评价系统组成。教师进步档案每位教师一套,内容涵盖教师每学期课堂教学相关技能和技巧的自评、互评及进步评语,档案中还包含教师每学期的教育教学获奖记录及分数换算系统,学期末将有一个直观的分数体现其进步程度。课堂评价系统包括教师每节课的教学效果统计表,共有两套,一套是教师自己统计的教学效果,一套在教研时使用,包含课堂提问、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数据,两套系统均可以为教师反思、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依据,也为教师明确了进步努力的方向。
其二,学生体系。尚真课堂的学生体系由学生进步档案袋和学生教学效果评价系统组成。学生进步档案袋人手一袋,评价的内容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评价的方法有自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期末由班主任统一给出评语。学生教学效果评价系统也有两套,一套记录学生平时及期末测试成绩,一套和教师评价系统共同使用,主要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成绩等数据。
三、精准对接,涵养师生“尚真求美”的精神品格
师生的幸福成长、和谐发展,是一所学校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我们基于“尚真教育”的办学理念,因地制宜、精准对接,涵育师生“尚真求美”的精神品格。
1. 分层分类,培养“明智之师”
我们构建了“明智之师”的教师文化体系。“明智”即“明理、智慧”,同时又突出了“尚真”的内涵,即明理的“真”、有智慧的“真”。我们提出,“明智之师”的标准是学校教师要有好形象、真学问。“好形象”是指教师要内外兼修,不仅外在形象要整洁、优美、阳光,言谈举止优雅得体,更要注重内涵的丰富和品德的高尚;“真学问”,是要求教师要有真本领、真内涵。为了培养“明智之师”,学校建立了相应的分层培训体系。
其一,“明智专家”工程体系。该体系主要选取部分省市级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候选人,采用导师培养、定向培训、建立工作室等方法,组成教师成长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科研带头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使其成长为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特级教师。
其二,“明智骨干”工程体系。中年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但他们在工作8~10年左右往往会在专业发展上遭遇瓶颈。因此,学校为这些教师制定成长规划,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帮助他们解惑和提升,使其迅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
其三,“明智青蓝”工程体系。面对青年教师众多的现状,学校采取结对子、拜师傅等方法,让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牵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其尽快成长为骨干后备力量。
“明智之师”是学校教师评价的最高荣誉称号,此外,“明智之师”每年还会评比若干教师之星,分别为教学质量之星、教科研之星、班主任之星、团队之星。评选出的“明智之星”教师要在全体会上做报告,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以达到互学互帮的效果。
2. 系统构建,培育“知行合一美少年”
培育“知行合一美少年”,即培养“说真话、做真人、讲诚信”的好学生。具体的学生文化培育体系包括以下两方面。
其一,德育文化体系。我校的“尚真德育”文化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一是包括三级管理体系的常规德育,即由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东西校区大队部和各中队组成一个倒T字形的三级管理机构。常规德育主要从抓学生的行为准则入手,培养学生“说真话、做真人、讲诚信”的各种常规行为习惯。二是学科德育。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围绕德、智、美、真的相关内容自行开发德育课程,将做“知行合一美少年”教育渗透进每一堂课。三是活动德育。学校活动德育具有两大特点。第一,利用重大节日、典礼提供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围绕“知行合一美少年”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内容,如班队会、升国旗仪式、读书节、科技节等。第二,校内德育与校外德育相融合,将德育活动渗透到家庭和社会,倡導各中队走出去,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做“知行合一美少年”,由此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其二,德育评价体系。学校依据“尚真教育”的内涵设立了“知行合一美少年”的评价标准,并将其作为学生评价的最高荣誉称号。同时,“知行合一美少年”还下设“真少年”“美少年”“智少年”“德少年”,以及“科技之星”“体育之星”“学习之星”等多项荣誉称号。
如今,“尚真教育”的理念和文化已经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渗透到每个二师附小人的心中;它也必定如雨露、如春风,滋润和吹拂二师附小这棵百年巨树,使其再染新绿,满树繁花。
人物小档案:
冯东辉,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正高级职称,开封市妇联副主席。曾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河南省中小学名校长、河南省特级教师、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全国、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曾发表论文50余万字,主编校本教材数十本,著有《学校管理的“三本”文化》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