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每一步都是第一步

2018-05-16夏斌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18年5期
关键词:林鸣伶仃洋珠海

夏斌

“大桥漂亮嗎?”“漂亮!”“给自己的施工打多少分?”“满分!”

2017年10月,伶仃洋上,从上往下灌入人工岛的海风,拍散不了建设者的自豪、喜悦。历时7年,东接香港、西连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

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工序控制严格,工程质量可靠,具备通车试运营条件,同意交付使用。

如果跑步都不能坚持,世界级的工程能坚持下来吗?

每天清晨5时许,林鸣总是风雨无阻地开始长跑。从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营地出发,途经淇澳大桥,最后到达伶仃洋上的淇澳岛,来回10多公里。

近40年的职业生涯里,林鸣走遍了大江南北,建起了众多桥梁。但对他来说,珠海有着不一般的意义。林鸣主持修建的第一座桥梁,就是横跨西江的珠海大桥;后来,他又接手了淇澳大桥的兴建。

当年,淇澳岛被规划为伶仃洋大桥的起点。这座跨海大桥,一头是珠海,一头是香港。为此,珠海方面先行一步修建了连接市区和淇澳岛的淇澳大桥。后来,伶仃洋大桥改线,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港珠澳大桥。

林鸣跑步的习惯已经坚持多年了。长期坚持跑步能让人感觉健康,同时在跑步时还有思考问题的习惯。他常常问自己:如果跑步都不能坚持下来,那为国家建设世界级的工程项目还能坚持下来吗?在他的观念里,自己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和自己的人生赛跑。特别是当外界压力变大的时候,只有给身体施加更大的压力,才可以不为压力所累。每次长跑前,他都会给自己设定目标,不达目标不罢休。

这么多年,林鸣最难忘的工程是连通江苏扬州和镇江的润扬大桥。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建大桥最难的是开挖大桥的生命基座———锚碇。润扬大桥悬索桥的北锚碇由近6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而成,要建筑如此庞大的锚碇,必须先挖一个9个半篮球场大、16层楼房高的大基坑。施工期间,工人们必须每天下到大坑深处作业。而就在大坑旁不到70米处,滚滚长江奔流不息。如果支撑大坑四周的墙体抵抗不住坑外巨大的水土压力,坑内作业人员都将无路可逃。挖到20多米深的时候,突然发现支撑四壁的钢筋混凝土架子变形到了最大限度。这个意外使得工程被迫中止。

几天后,林鸣他们在距墙23米外,重新修起一道高压旋喷桩,解决了基坑内的变形现象。但是,坑底作业恢复的第一天,工人们很害怕,没人敢再进基坑底部。于是,林鸣搬了一把小板凳下到基坑最深处,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坑底安全是经过反复论证的。当时,林鸣还是有些忐忑的。但是,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必须待在那里。

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接手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后,林鸣把家从北京搬到了珠海。因为,工程的建设难度远远超出了预期。

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深埋沉管隧道,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每节沉管重达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在海底深处对接,误差只能是几厘米。

此前,书本上的理论全是关于浅埋沉管的。2006年,林鸣前往韩国釜山,希望学习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然而,他只能乘坐交通船在数百米处转了转;林鸣又找了一家荷兰公司。不料,对方开价超过1亿欧元,且只提供咨询,不提供设备,不负责安装。

中国人只能从零开始,自力更生。

没日没夜的论证、成百上千次的试验、一项项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林鸣率领团队踏上了铸就超级跨海通衢的逐梦之路。

港珠澳大桥真有很多不一样的挑战。大桥主航道隧道就有三个限制:

第一个是香港机场。香港机场有一个通航限高的限制,大桥主航道这部分工程的建设高度要控制在150米以内。

第二个是珠江口的出海主航道。它约占全国港口吞吐量的1/5,并且要为未来30万吨油轮预留空间。也就是说,现在航道深度大概是17米,未来这个航道深度要达到29米。由于这一要求,沉管隧道就需要埋得更深,要埋到海床下面22米。加上水深,整个沉管在水下要将近50米。

第三个是地形的要求。如果不用沉管隧道方法,有可能对整个珠江的地形产生影响。因此,林鸣和团队想到了桥岛隧集群的模式。这样一来,工程的总长度达到了55公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一条桥梁。其中,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工程”。

在港珠澳大桥之前,我国的沉管工程加在一起不到4公里。因此,在不少外国专家眼里,中国人当时的海底隧道技术,也就相当于小学生的水平。但是,林鸣有个信念:桥的价值在于承载,而人的价值在于担当。

这个工程是开拓性的。林鸣和团队的研究、论证工作做了3年。很多关键问题,包括基础的问题、深埋的结构问题,都花了相当长时间去调整方案、比选方案。

例如建设人工岛的问题。林鸣提出了利用大型钢圆筒进行深海快速筑岛的构思:将一组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当时,这个方案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但他没有放弃。他向权威专家提出方案,请专家从否定的角度,研究方案的不可行性。3个月后,专家说,否定不了,但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差不多大半年,林鸣团队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才正式推出现在的这个实施方案。

高品质的工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2013年年底,身体一向硬朗的林鸣病倒了。

在筹备第八个“孩子”———E8沉管安装的关键时刻,林鸣因劳累过度,鼻腔大出血,4天内实施了两次全麻手术。

醒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沉管安装的准备情况。未等身体恢复,他又匆匆回到工地,昼夜监控施工全过程。等沉管顺利沉放对接后,林鸣才下船复查身体。

“工程建设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是第一步。”这句话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林鸣心中,也成为他坚定的信条。

港珠澳大桥走的是世界最长、难度最大的“钢丝”。施工前后需要经过几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零质量隐患;项目有上千个岗位,每一名施工人员都不能懈怠。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远远超出了常规标准。林鸣说,高品质的工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越是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越要做好。他始終认为,自信加上认真,就会无事不成。

港珠澳大桥是一个全球瞩目的超级工程,是展示中国国家实力的超级舞台。作为一名国家培养的建设者,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林鸣建设生涯的一个高峰,也可能是他的收官之作,但对中国的工程建设来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每一个节假日,林鸣必定陪伴在坚守岗位的工人身边。

这种“在一起”不仅是生活层面的关心、爱护,更是工作上的充分尊重、理解以及激励和培养。在林鸣的带领下,港珠澳大桥岛隧建设队伍攻破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工程难题。自项目开工以来,这支队伍中的16个集体、9名个人获得国家级荣誉,1名一线技术工人被誉为“大国工匠”。

2005年接手这个工程后,林鸣对它的投资方、环境作了研究。他对这一带很看好。在一些人对这个工程建设表示困惑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要把珠江口区域当作一个超级城市。现在,包括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虎门二桥、正在规划的伶仃洋大桥,将来东西连通后,将会成为一个超级城市。

从这个意义上说,超级工程不能简单地用工程经济指标来衡量,而要用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去考量。它正在改变格局,改变人的思路,改变城市化的观念。用四句话来概括就是:对现状的理性,对创新的欣喜,对超越的欣赏,对尝试的包容。

现在,林鸣心底还有一个愿望:等到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那天,如果可能的话,他想在大桥上跑一次。到现在为止,他的跑步纪录是46.3公里。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他想他应该能跑下来。

猜你喜欢

林鸣伶仃洋珠海
世界最高全飘浮伶仃洋大桥成功合龙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贯通
花开挫折中
围填海对伶仃洋水流动力的短期影响模拟研究
珠海开放大学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林鸣:在伶仃洋上建造中国梦
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架起的巨龙
珠海之旅
林鸣:创造新的“中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