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8-05-16
迪卡侬到底多赚钱?
这几年迪卡侬在国内非常火爆,但是这家公司又比较低调,很少看到相关报道。迪卡侬在中国到底有多赚钱?
—Deschamps
“五一”小长假前,全球运动用品零售巨头迪卡侬集团首次公布了多项关于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2017年,迪卡侬中国新开实体商场52家,零售营业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创下入华后营收新高。其于今年2月公布的财报显示,迪卡侬2017年的全球零售营业额达到110亿欧元,较上一财年同比增长11%,目前在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352家实体商场。
作为一家法国运动时尚用品零售公司,迪卡侬2017年零售业绩的积极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外市场的有效扩张以及销售额的增长。其中,迪卡侬在中国创下了海外市场年营收额地区之最,并稳坐迪卡侬全球开店增速首 位。
迪卡侬入华15年后的今天,中国也早就是其最大的海外市场。根据相关数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超越法国成为迪卡侬实体门店数量排名第一的市场。目前迪卡侬在中国约100个城市拥有267家实体商场,同时电商业务覆盖全国近400个城市,引领着集团的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趋势。自2013年迪卡侬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期以来,4年间其实体商场数量从70家迅速增至267家,营业额从40亿元人民币上涨至105亿元人民币。
而这种稳健的营业表现也主要得益于迪卡侬集团在华持续深入地整合全产业链资源。中国现在是迪卡侬在法国本土之外,全球唯一一个在全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布局的国家,主要涉及设计、生产、物流、品牌和零售。这种经营模式让它省去了许多中间商的费用,也是实现产品低价高销的核心。
除了新开门店,迪卡侬也想创建一种以实体门店为根基,以信息数据为驱动的未来零售模式。迪卡侬的目的在于升级实体门店,进化成为一个社区集合平台,而目前迪卡侬的货架米数一直在减少,目的就是通过增加体验区导入更多的客流。通过深度体验式营销,不仅能让顾客更直观地感受、接触到产品,同时也能激发消费者的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购物欲望。
在此基础上,迪卡侬将2018年定义为“未来零售之年”,计划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售、100%自有品牌以及运动细分结构重组。迪卡侬颇有些押注中国市场的意思,无论是首次公开中国区销售业绩,还是加速尝试新零售,都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迪卡侬在中国的野心。
微博互动专区
postcode:版权付费已经成大潮流了,音乐软件要付费,一财周刊要付费,刚刚发现连FT中文网都要搞付费会员制了。虽然是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一个从盗版时代过来的人在掏钱之前还是要思考一会儿。
RE:你描述的是非常真实的场景,不过付费后,应该不会感到后悔。
Tijen:看《第一财经周刊》写罗永浩的《一个人的奋斗》,文中提到2016年,因为阿里巴巴未能到账的过桥贷款,锤子濒临死亡。没有现金了,一周后得发工资,老罗和他的投资人熊三木有过一次长谈。熊三木问他有没有想好怎么办?老罗给出的办法是自己贷款,好友把北京3套价值2亿多元的房子抵押了7000万元借给他,而老罗自己也卖身陌陌与得到,在它们的平台上开直播、卖课程,把个人赚的钱全部借给公司。最高时,罗永浩身上的债务多达9600万元。
这位好友,莫不是在北京有个四合院的冯唐?
RE:此八卦未经证实。大概不是吧。
李杨:敬惜字纸。这几年买的杂志,几大箱子上千本《第一财经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和一堆《男人装》《GQ》之类,一直舍不得卖,扔角落里放了好久。刚收拾房子,实在觉得以后也不会再翻开了,叫了个收废品的,就卖了100元钱,心好痛。默默拿了两本出来,扎克伯格的《时代》周刊年度人物,李小璐的《男人装》,留个纪念。
RE:舊杂志虽然卖了,但往昔的阅读记忆还是在的。
读者来信
想对一财说的话
大学读了4年金融学专业都没找到感觉,别人问我为何选这个专业时我都回答:听说这个专业好找工作。
因为工作认识了一财,2017年一期不漏追完了50期《第一财经周刊》,纸质版 的。然后居然发现自己对商业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当有人聊到我觉得靠谱的商业模式时,我激动得热血沸腾,恨不能马上加入一起打拼天下。哎,我可是个女生啊!
—轻轻地告诉你
RE:谢谢你一期不漏的支持,也欣慰使你燃起了对商业的兴趣。不过不要太着迷于别人描述的“蓝图”,最好自己多观察和思考。想清楚之后,就不容易感慨和犹豫自己是个女生,会不会不适合进入商界拼杀了。
一个疑问
2018年周刊第11期P20这张“咨询业vs广告业:对手还是朋友”的插图为什么要放在这里,这是上一期第10期的内容,感觉好奇怪,图文不搭,而且就是上一期的图,真的找不到适合的插图了吗?
—曾小姐
RE:做为编读往来,这个位置是回顾上期封面故事的开篇哦。
关于隐私问题
人人都在说隐私问题,每一次下载新的App,都会面临:“是否打开定位服务”“是否绑定你的手机号/微信/微博”“是否授权获得你的通讯录”。
不管你愿不愿意,这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了。你的隐私早就被共享了,这完全是一件坏事吗?
未必的,(除了被非法利用)任何利用这些信息去“猜你喜欢”的,不是商家为了更懂用户去做的一个措施吗?以前我们总说商家不懂我们,现在懂了,你又觉得没有隐私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不能只看到坏的一面。
—阿圆やくか
RE:坏的一面导致的破坏性对人的影响,可能比商家懂得了我想要什么的便利性更大哦。
大时代造就的泡沫
看完“影片宣发套路多,《后来的我们》怎么就玩崩了?”这一篇文章,感想如下:什么电影品质,什么最高票房,这是大时代造就的泡沫,外强中干。
电影真好看吗?未必。只是操作者以电影为噱头,吹了一个牛逼,然后大众盲目跟风而已,关键是如何通过噱头变着花样地捞钱才最重要。
—逍遥子
RE:只要套路深,总能得人心。说多了都是泪。
我看退票事件
退票相信不是《后来的我们》才出现的个别事件,它是借此爆发的牺牲者,或许是利益蛋糕的分配有了分歧,或许是两大巨头又开始了厮杀。
总之,看过太多网评和退票的报道,已然失去了去院线观影的欲望,试想如果时间倒退个小半年,是《前任3》遇上了现在的窘境,它还会火吗?
—A-Sh3n
RE:唉,都这么会玩,在耍小聪明方面,大家已经炉火纯青了。
暂未离开一线城市
看完周刊“离开一线城市就是‘逃离?这些年轻人并不这么认为”这个话题,有感慨。也曾想以梦为马,仗剑天涯。我毕业两年,在上海过着5+2、白加黑的生活。不过因为没有资本,还想再多坚持两年。
—晓
RE:好好吃饭,抽空轻松一下,不要讓自己完全被“5+2,白+黑”覆盖。加 油。
本周我推荐
在100多年前想象未来
1900年的欧洲明信片上,人们畅想100年后的未来,也就是今天,是这个样子的。
上榜理由:现实会让古人失望还是惊艳呢?
推荐人:小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