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黄建业及其运脾散治疗厌食用药规律分析❋

2018-05-16杜莎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业苍术证型

杜莎莎,彭 玉,庞 平,王 玲,李 洁,李 春

(1.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重庆 408300; 2.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 550001; 3. 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部,贵阳 550001)

厌食症[1](infantile anorexia) 是指较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脾胃病证,四季可发病,以1~6岁小儿高发。长期厌食可致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经脉、气血失养,以致体质抗病能力下降,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疳证、佝偻病、贫血等病证,并可形成不良循环,导致小儿生长发育障碍,故厌食是儿科目前重点防治的脾系病证之一。

黄建业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临证擅长防治厌食、腹泻、疳证等脾胃病证,从医执教50余年,形成了独特的厌食辨治体系,提出“理脾当为先”,创立了“黄氏理脾七法”[2]与经验方“运脾散”。笔者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黄建业近5年治疗厌食相关病证的原始病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来源于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期间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与济仁堂门诊黄建业治疗的474份厌食原始病历。

1.2 诊断与纳入标准

1.2.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3]: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他疾病者;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无腹膨隆;有喂养不当史,如进食无定时定量、过食生冷、肥甘厚味、零食或偏食等。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胡亚美等主编的教材《实用儿科学》7版标准[4]: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入量较病前减少1/3~1/2以上,发病最短时间为2周以上,排除其他系统疾病;体质量增长减轻或停滞,有不良食欲习惯或喂养不当史。

1.2.2 纳入标准 查阅黄建业原始病历资料,发现病历记录数据有不完整情况。本文共纳入的474份病历,是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又满足以下纳入要求。

1.2.3 符合纳入相关标准的病历要求 病名:厌食、食少;主诉食少、食不下、食减、食欠、食欲欠佳、纳差、纳少、挑食、进食时间较长等;治则:健脾、运脾、醒脾、理脾等为主要原则;处方药物:燥湿健脾、理气健脾、益气健脾、健脾消积等理脾助运药为主(注:兼咳嗽、多汗、易感冒、乏力、头昏、大便稀等证候的病历也一并纳入)。

1.3 方法

1.3.1 病历录入 将474份原始病历录入,以SQL Sewer为后台数据管理,以C#语言为前台开发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病例采集系统V1.0”信息系统中。

1.3.2 数据挖掘 应用SPSS17.0对数据库原始病历进行频数分析,分析厌食年龄、性别、症状、病程、舌象、脉象等出现频率,分析黄建业治疗厌食用药频率与规律。采用 R 2.15.1 软件,使用Apriori算法对数据库病历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分析症状与证型、症状与舌脉、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组合配伍规律等。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2.1.1 性别 女性260例占54.9%,男性213例占44.9%,男女比例9∶11。

2.1.2 年龄 >1岁~≤3岁频率34.7%(58次);>3岁~≤6岁>频率35.3%(59次);0岁~≤1岁、>6岁~≤12岁频次均为18%(30次)。

2.2 病程

474份原始病历中记载厌食病程与时间的共有61份,其中记载“月余”31次,“长期”18次,“数月”12次,余下病历均无具体时间记载。

2.3 证候

2.3.1 兼症 脘腹不适出现频次最高309占75.9%;>70频次的依次为乏力、大便稀、多汗、头昏、大便干;≤70~≥32频次为眠差、消瘦、咳嗽、咽红、口干苦、易感冒。

2.3.2 舌象 舌质红频次最多为53例,之后依次为舌尖红(40例)、舌暗红、舌淡、舌晦暗、舌胖、舌平、舌嫩红、舌胖晦暗。舌苔白频次最多为117频次,之后依次为苔白厚、苔薄黄、苔黄、苔白滑、苔薄白、苔黄厚、苔黄腻、苔白腻。

2.3.3 脉象与指纹 脉象记载336例占病历总数的70.9%,脉细弦频次最多为94次;之后依次为脉细无力(80频次)、脉弦滑、细弦无力、细、沉弦、沉细无力,指纹22例占4.6%。

2.4 厌食病用药频次

表1显示,用药频次共7254次,除频次最多的甘草(470次占6.48%)外,频次最高为苍术391次占5.39%;320~349频次的(4.41%~4.81%)有砂仁、白术、茯苓; 246~269频次的(3.39%~3.71%)有山药、白芍、炒山楂;101~206频次的有陈皮、炒麦芽、党参、炒谷芽、厚朴、鸡内金、乌梅、莲子肉、薏苡仁、槟榔、黄芪、川楝子、法半夏、青皮、炒枣仁。

表1 厌食病常用药物频次表

2.5 厌食证型关联性

表2显示,设最小支持度为5%,最小置信度大于60%,统计显示有大便稀且无乏力和脘腹不适的比例占0.0507。置信度=0.6667,表示观察到此类症状的人中,有0.6667比例的人证型为脾失健运。提升=2.3709,表示在此类人群中出现脾失健运证型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709倍,可见“大便稀”为脾运失健型厌食的高发人群。在最小支持度为5%、最小置信度大于60%下,症状-舌脉、药物-药物等之间的关联规则未出现,脾运失健为最常见证型。

表2 症状与证型关联表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建业治疗厌食用药规律,利用频数分析总结一般信息、四诊信息、常用药物用药规律;利用关联规则分析症状与证型、症状与舌脉、2药物之间及3药物之间的组合配伍规律等。

厌食为儿科常见脾系疾病。本研究显示,>1岁~≤3岁、>3岁~≤6岁为厌食高发的2个年龄段,其结果与文献报道吻合,这可能与婴幼儿辅食添加、饮食过度、饮食习惯培养等有关,提示厌食防治重在婴幼儿时期。性别上女性≥男性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青春期可能担心体型改变、发胖等而过分节食、拒食。

研究显示,厌食常见证型为脾运失健型,常见兼症为脘腹不适、乏力、大便稀、多汗、易感冒、舌苔白、脉细弦、指纹紫滞,这与脾运失健、脾失升清、胃失降浊密切相关;脾主运化,运其精微,化其水谷;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受纳、运化功能,脾运失健,气机失和,易患厌食、腹泻等脾系病证,尚可致肝脾气机失和或肺脾不足或中焦湿食内蕴。

研究显示,苍术是黄建业治疗厌食用药频次最高的药物。苍术辛苦、温燥,性味芳香而醒脾悦胃,辛香开郁宽中,疏化水湿,苦温燥湿,辛温扶阳,能开脾气之郁,疏脾湿之蕴,散脾经之寒,舒脾运之滞;其性走而不守,温燥悦脾,是治疗厌食主药[4]。张隐庵《本草崇原》云:“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欲补运相兼,则相兼而用。”黄建业喜用、善用苍术治疗厌食,并在研究结果中得以证实,这与苍术能应脾喜燥、喜运、喜舒、喜温之所喜,去脾恶湿、恶滞、恶郁、恶寒之所恶,使脾气舒展,脾胃气机调和,快速恢复脾胃运化转枢之机密不可分,这也正是黄建业创立经验方“运脾散”立苍术为君药之理所在。黄建业将苍术立为“理脾”之首选药物,配以砂仁、白术、茯苓、山药、白芍、山楂,形成治疗厌食的核心用药组合,可见其治疗厌食以运为纲,用“和”“运”之法,健脾燥湿、助运和胃,既避免过补易壅阻脾阳升清、过消易克伐脾胃之气,又将“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思想贯穿于用药始终。就治疗厌食而言,苍术可谓是治脾要药。

古今治疗食少、厌食之方不在少数,其中以平胃散、二陈汤、参苓白术散最为常用。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4味药物组成,其中苍术善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陈皮为臣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之升降,全方燥湿祛痰、行气健脾,古人称其为“治脾圣药”,为治疗脾胃不和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虚湿盛脾系疾病较多,清·吴谦在《名医方论》:“脾胃虚弱,不思饮食者,此方主之。”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健脾,山药、扁豆、莲肉补脾渗湿;砂仁醒脾,桔梗升清,宣肺利气,用以载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和胃渗湿之功。

黄建业治疗厌食用药集古方之所长,其创立的经验方“运脾散”(苍术、炒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陈皮、枳壳、神曲等)是根据平胃散、四君子汤化裁而来,这是基于厌食为脾运失健、湿困脾土,当治以运脾化湿而奏效。“运脾散”不仅有平胃散之苍术、陈皮运脾燥湿恢复病机,还有二陈汤之茯苓健脾渗湿祛除病因,更有参苓白术散之白术、山药、薏苡仁等补脾益气扶脾虚之本,其将运脾、消滞、化积、益气集于一体,使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而不滞、消不伤正,正是“和法”之意。这与钱乙将“四君子汤”加陈皮化裁为“异功散”,使之成为补运兼施之方,达到“补脾而能流动不滞”的功效等观点一致。

运脾散顾名思义,以运脾为先,黄建业认为“运脾即理脾”,小儿厌食症无论虚证与实证,脾运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是厌食病机所在,提出“理脾为先”[6],一是消除脾运失健所致的痰、食、湿等,二是补脾养脾,三是协调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如协调肝脾气机上升,肺胃气机下降,使升降有序则脾运可复,达到消除病理产物、治愈厌食的目的。故厌食虽有证型、证候的不同,但究其病理均为脾运失健,故运脾散对厌食任何证型都适用,并能理顺脾胃升降正常关系,加强或恢复其固有的运转功能,使脾土旺盛,肺气自盈,肝气自调,厌食自愈。

本研究将黄建业治疗厌食核心药物与“运脾散”药物比较分析后发现,运脾散8味组方药物中,厌食核心药物占6味(75%),且药物组成、功效均一致。目前本研究已将运脾散研制成“复方理脾颗粒制剂”,以便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68-676.

[2] 彭玉.黄建业治疗儿科疾病的理脾七法[J].江苏中医,1998,19(8):5-6.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7.

[4] 史正刚.江育仁教授运用苍术调治小儿脾胃病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报,1997,14(3):1-2.

[5] 彭玉.陈竹.邢凤玲,等.黄建业名老中医“理脾为先”学术思想临证应用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41-3142.

猜你喜欢

建业苍术证型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Abundant Exact Solutions for Differential-Difference Equations Arising in Toda Mechanics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HPLC测定苍术中的3种成分研究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一碗苍术饮,整夏都安康
摘葡萄
侥幸心理让他锒铛入狱
田横祭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