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历史研究与价值分析
2018-05-16韦凤娇杨一帆
韦凤娇,杨一帆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大遗址即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巨大、文化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1],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有着巨大的历史、科学、文化等价值。根据大遗址与当代城市关系可将大遗址分为城市中心遗址、城市郊区遗址和野外遗址[2]。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北,距市区约30 km,属于城市郊区遗址。这类大遗址不仅要解决本身面积大、分布广、保护难度高等问题,往往还面临着城镇发展、旅游开发、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而大遗址的价值不仅是决定其保护以及利用模式的根本,也影响着周围城镇的发展。因此,对大遗址进行客观的价值分析尤为重要。
1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概况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是汉代海昏侯封地中的生活居住地和墓葬地,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东北部,鄱阳湖西岸,地跨大塘坪、铁河两乡。紫金城古城址位于铁河乡陶家村西,铁河古墓群分为两个片区,分别位于紫金城城址南部及西部,其中西部古墓群包括墎墩海昏侯墓。
1.1 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公元前88年,刘髆薨,刘贺继父位成为昌邑王。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其无子,大将军霍光等人迎立时年19岁的刘贺继位。不久,霍光以其不堪重任为由发动政变,废黜刘贺,并送他回到封地昌邑,削去其王号,监视其行动。公元前63年,刘贺被改封为海昏侯,送至江西豫章建城,食邑四千户。后被扬州刺史柯某上报宣帝,说刘贺想做“豫章王”,于是又被削去三千户封邑。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汉朝廷废除海昏侯国。直到公元前49年,刘贺的另一个儿子刘代宗,被汉元帝重新封为海昏侯,即海昏釐侯。侯位世代相传,传至刘会邑,恰逢王莽篡权,海昏侯国被废除。之后刘秀兴复汉室,史称东汉,刘会邑被复封为海昏侯。班固在《汉书》中证实了海昏侯国的存在,并至少跨越了四代。公元104年,海昏侯国一分为二,被建昌、海昏二县取代。历经168年的海昏侯国湮没在历史的沧海之中。
1.2 遗址发现过程
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新建县铁河垦殖场南面的陶家山有一与历史记载大体相符的长方形城址,另外还发现舒家山土城在铁河垦殖场偏西约1 km的地方有一墓园。1985年将此处城址及墓园命名为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并列入新建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逐步被列为市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直至2013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起,对墎墩墓海昏侯墓及其墓园进行发掘,并逐步对其周围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发现紫金城城址。2015年又发现,城址西部除墎墩海昏侯墓园外,仍有多处汉代墓葬;南部除原有铁河古墓群外,也存在多处古墓葬(图1)。至此,紫金城城址、铁河古墓群以及包括海昏侯墓园在内的城址周围的众多古墓葬共同构成了现在的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遗址。
图1 2015年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遗址构成(来源:作者自绘)
1.3 遗址构成
现在发现的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遗址包括紫金城城址和铁河古墓群两部分。其中铁河古墓群是指与海昏侯国遗址相关的古墓葬,包括墎墩海昏侯墓园及城址周围的墓群分布区。
紫金城城址为汉代古城遗址,总面积约3.6 km2[3]。东部、北部滨临鄱阳湖。城址的城墙遗存大部分地面可见,仅东南部城址被铁河乡镇区的住宅区占压、破坏。城址分内城与外城。外城平面略呈方形(东南部内凹),长2 037 m、宽1 759 m,城内水路相通;内城位于外城东部,推测为宫殿区,平面呈长方形,长约500 m、宽185 m,总面积约92 500 m2(图2)。城址四面均有城墙,护城河围绕在城墙外侧。
图2 紫金城城址内城城墙遗址(来源:作者自摄)
铁河古墓群主要位于城址西侧及南侧。西侧目前已发现墎墩墓、花骨墩、邹家墎、双墎岬、祠堂岗、北头岗、太山区、扁山区、台盘子、松树山、联合林场、戴家山、杨家山、老基后山、五房山、岭上等20个墓葬区。其中墎墩墓经考古发掘,发现由墓园园墙围合,内有主墓、配葬坑、寝殿等墓园建筑组成,并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图3)。考古发掘研究证明,墓园中的一号墓是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图4)。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完整的西汉列侯墓葬,被评为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3 墎墩海昏侯墓园(来源:作者自摄)
图4 墎墩海昏侯刘贺墓(来源:作者自摄)
位于城址南侧的墓群包括苏家山墓园、万家山墓地等。其中,苏家山墓园位于城址东南约1 500 m处。墓园南北长约300 m、东西宽约200 m、高约30 m,面积约6 hm2。档案记:“有大小古墓近百座,绝大部分是汉墓”。经考古勘探,其上有大小古墓46座,岗地周围有夯土围墙,顶部宽1~6 m,底部宽12~20 m。岗地周围有人工开挖的水沟环绕,形如护城河。推断为后代海昏侯墓园。除此之外,苏家山墓园西北,紫金城城址以南考古调查时发现大肖家山、小肖家山、竹子山等墓地,有待进一步考古勘探。
2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价值分析
大遗址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4]中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对于某一大遗址而言,诸项价值体现得并不一定均衡,且各类价值往往相互依存,难以完全分割开。因此,对具体的大遗址保护对象应以现有价值体系为基础,进行更为具体、全面地价值分析。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遗址由城址与墓葬群构成。其中铁河古墓群包括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等重要遗存。遗址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为进一步研究秦汉时期侯国的营国制度、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更为详细而全面的资料,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遗址所揭示的侯国都城、海昏侯墓葬区、贵族及平民墓葬区具有完整的布局,对研究西汉侯国历史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同时它真实描述了海昏侯国的历史环境和发展过程,对理清南昌周边的历史文化脉络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完善秦汉历史研究提供了实证资料。
2.1 紫金城城址价值分析
就其选址而言,紫金城城址北望鄱阳湖,西邻蚂蚁河,所在区域水资源丰富,城内林木葱郁,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环境,展现了古人与自然同生共息的思想。紫金城城址建造年代明确,保存完整,筑城风格独特,是汉代侯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研究的珍贵历史资料。
就其防御系统而言,因地制宜、利用岗地形成防御系统的观念在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城址中具有代表性。城垣、城门利用了自然地形地貌并加以修整,形成了双城墙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修建了护城河、角台、马面等防御设施,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城内也利用自然山脉水体,形成相互贯通的水路,为我国秦汉时期城市研究提供了重要实例。
2.2 墎墩海昏侯墓园价值分析
以墎墩海昏侯墓园为代表的墓葬遗址,从多方面揭示了汉代的墓葬制度。墎墩海昏侯墓园不仅拥有多座保存完好的墓葬和祭祀设施,还拥有完善的垣墙、道路系统及排水设施,这些共同构成了规模宏大的墓园,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祭祀体系最完备的西汉列侯墓园[4]。对西汉墓制和园寝制度及其复原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2.3 墎墩海昏侯墓价值分析
已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祭祀体系最完备、内涵最丰富的西汉列墓园遗址,也是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3]。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丰富,包括竹简木椟、车马、乐器、铸币、青铜器(图5)、兵器、漆器等,不仅反映了西汉高超的制作工艺水平以及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也从多角度、多层面充分展现了汉代的物质文化风貌。
图5 青铜雁鱼灯(来源:引自五色炫曜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
2.4 未发掘墓葬价值分析
铁河古墓群还包含许多初步探明位置但尚未考古发掘的墓葬,其分布、规模、形制都具有极高的潜在研究价值,为进一步理清海昏侯国发展历史、研究江南地区古代殡葬风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5 环境价值分析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是历史地理变迁的载体,对研究鄱阳湖地理、水文、历史演变及周边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除此之外,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遗址是地方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当地重要的人文资源,不可复制、不可再生。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南昌以北,鄱阳湖西岸的代表性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社会文化价值。对该大遗址的有效保护,可以成为开展乡土教育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普教育基地,有益于扩充公众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3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现状保存问题与破坏因素
土遗址本身相对脆弱,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属于土遗址,历经千年,不断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破坏。遗址处于城市郊区,周围村镇较多,由于之前对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遗址的认识不够全面、完整,导致在村镇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对遗址造成了破坏。
水土流失破坏:古遗址处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受气候冷热、干湿变化影响易产生开裂、松动、滑坡等现象,造成的土遗址本体破坏。城墙遗址因水土流失,致使原有形态发生变化,边界逐渐模糊,不易识别;而墓园载体岗地被雨水冲刷,导致边坡水土流失。集中降雨冲刷墓地封土,形成的地面径流,严重损伤墓葬等遗存土体表面,并且易渗入墓穴内,形成积水,不利于地下埋藏文物的保存。
植被根系破坏:温热、湿润的环境促使植被生长茂盛,特别是竹林生长对遗址安全造成威胁。植物根系造成城墙土体和墓葬封土松动、坍塌。
规划不当:由于认识的局限性,对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所在地区的规划不当,是对其造成人为破坏的主要原因。2005年公布的《新建县铁河乡总体规划(2005—2020)》,确定铁河乡镇区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用地位于紫金城城址内,严重威胁城址内地下遗存的安全,目前正在修订。
村镇建设占压:这是目前村镇发展与遗址保护矛盾的焦点。县级公路(X043)自西向东经西部墓群南侧、穿过紫金城城址,机动车穿行对遗址本体及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铁河乡镇区现状建设用地已处于城址东南部,占压城址,致使东南部城墙破坏、消失。城址内部及周围村落的新建房屋大多为2~3层,且以砖混结构为主,对遗址风貌造成不良影响。
现代墓地占压:在村落扩张的同时,遗址也成为了附近居民丧葬的“风水宝地”。居民在遗址上甚至在古墓封土上挖墓建坟,会严重破坏遗址本体,触及文化层,危及遗址安全。而扫墓、祭拜等活动也会对遗址造成人为干扰,甚至威胁到遗址安全。
人为掘土破坏: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遗址存在人为掘土破坏的威胁。如,紫金城址城墙附近村民曾从城墙遗址取土建房,在城墙遗址上推土种田等,这些生产活动改变了原有城墙遗址高度、形态,进而影响遗址的安全。再如,西部及南部墓群,人们可以随意穿行其中,蹬踏封土,对原有封土造成破坏。
盗掘破坏: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遗址的墓葬为汉墓,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以及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保护与监控设施,因而该地区盗掘活动时有发生。大多墓葬封土上留有盗洞。以苏家山墓园为例,2015年考古勘探发现并确认墓葬46座,墓园内盗洞有40余处,而其他多处墓葬也有被盗痕迹,极大破坏了遗址的完整性。
4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保护策略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价值突出。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人们对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遗址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但遗址也一直面临着各类破坏因素的威胁。墎墩海昏侯墓园的清理发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对遗址的展示利用工作也更加艰巨而紧迫。因此,基于遗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其保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真实地保护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的形态、色彩、空间特征等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在历史上曾属海昏侯国所在地,过去的千户侯国已变为如今的村庄、农田和荒地。其形态是以丘陵岗地为代表的古城址与古陵墓;其色彩以当地土质和植物的色彩为主;其空间特征为开敞广阔。因此,应以“最少干预”为保护大遗址的基本原则,保证其历史信息及价值的真实可靠性。
(2)保护大遗址本体及其载体的完整性与延续性。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规模宏大,应坚持整体保护的理念。进一步加强考古工作,确保遗址完整,明确其布局。加强对遗址的监管,防止其受到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对大遗址的保护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保护理念与措施,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积极开展遗址的展示与利用工作,注重公众参与。由于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现仅存土遗址,观赏性有限,其价值不易被公众认知。因此,将大遗址向公众进行合理展示,不仅能够弘扬南昌市与新建区的历史文化,还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与遗产保护意识,进而提升大遗址的文化品位。
(4)协调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关系,防止建设性破坏。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群位于南昌市新建区,跨铁河乡和大塘坪乡,且铁河乡城区与遗址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大遗址保护必须考虑周围村镇建设。控制建设强度,避免大规模、大体量建筑对遗址及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
5 结论
紫金城城址与铁河古墓内涵丰富,具有及其珍贵价值。但由于规模大,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目前仍面临各种因素的破坏。在保护过程中,应以遗址的价值为基础,维护其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延续性。除此之外,还需适当加以利用。大遗址的保护往往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影响,因此不能割裂地看待大遗址保护,要与周围环境的建设和发展相结合。大遗址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
(本文涉及的考古资料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1]马秋芳,赵荣,杨新军.城市大遗址的土地利用规划[J].城市问题,2009(11):31-35,89.
[2]陈昀.大遗址的概念与分类研究[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 (4):24-27.
[3]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博物馆.五色炫曜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4]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M].修订版.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