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探讨
2018-05-16袁秀
袁 秀
(阜矿集团平安医院检验科,辽宁 阜新 123000)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临床应用已十分广泛。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对细胞的数目、结构和形态等方面进行检测,检验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项目[1]。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作用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能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还能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等[2]。进行血常规检查一般采取静脉采血或末梢采血的方式,用针刺法采集指尖或耳垂末梢血即末梢采血,用装有针头的采血器直接抽取静脉血液即静脉采血。在临床过程中采取哪种采血方法更好一直都有争议,本文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对使用两种不同采血方法后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检验结果各指标比较(±s)
对照组 140 3.35±1.14 5.02±3.22 204.20±34.88 100.68±14.82 30.33±15.26 325.67±16.21研究组 140 3.91±0.85 5.84±1.67 251.11±56.98 114.58±10.96 45.67±11.56 324.55±15.82 t 2.365 2.836 18.362 16.459 11.263 1.29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时进行静脉血采集(研究组)和末梢血采集(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9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为(42.1±2.9)岁。
1.2 方法:患者同时进行静脉血采集和末梢血采集。患者在采血前注意事项:要在早晨空腹状态下进行采血,采血人员要经过培训,确保操作方法准确无误。检验前要对检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无故障。在检验完成后及时对数据进行记录和汇总。对收集到的血液要充分摇匀后再使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必须要在采血完毕后2 h内完成血液检测。①静脉采血方式:采血部位为患者手肘静脉处,采血之前需要对采血点使用酒精消毒,再将针头一端刺入静脉中,另一端连接真空试管,采血6 mL左右,将采集到的血液及时放入抗凝管中,同时加入稀释液稀释,防止出现溶血现象。②末梢采血方式:采血部位为左手中指,采血前需用酒精对采血点进行消毒,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将皮肤刺破,采血人员用拇指和食指将血挤出,用微量吸管吸出血液后再用抗凝管将血液收集,同时加入稀释液稀释,防止出现溶血现象。
1.3 评价指标:以两组患者经不同采血方式后得出的检验结果为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项目。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录入、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两组间对应的计量资料展开t检验,若P<0.05则为两组资料之间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五项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 讨 论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科学的检验方式,能反映出多项血液指标,能及时发现患者血液内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对患者治疗某些疾病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依据,有利于患者临床诊断的进行。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每次检查只需用少量的抗凝血,只要用30 s或1 min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而当前比较流行的采血方法一般是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方式,末梢采血法应用更加广泛,使用频率更多,患者更了解且更加容易接受,但经研究发现,采用静脉采血方式后所得到的检验结果会更加准确[3-4]。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经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后检验结果中的两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五项指标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的稳定性和实测值均低于静脉血,说明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更加准确。而采用不同方式对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标则无明显影响。
造成采用不同采血方法后检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5-6]:①采集末梢血时出血速度比较慢,采血时间比较长,会对血液中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有影响。②采集末梢血时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若温度较低则易出现溶血现象,最后使得检测结果比实际值低,对检测结果的客观性有明显影响。③末梢采血的采血点一般都处于特殊部位,其血液循环差,出血量少,难以采集到充足的血液,而对其采取按压方式促进排血则会导致其他组织成分混入血液标本,使血小板凝集速度加快,血液样品会被较大程度的稀释,从而影响最终检测结果。在采集末梢血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出现以上情况,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临床诊断对结果的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末梢采血法正逐渐被静脉采血法替代,静脉采血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7-8]:①静脉血的纯度更高,能有效避免某些外在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②静脉血采血量更大,能满足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要求,而末梢采血法所采集到的血量有限,难以重复穿刺采血。③静脉采血的采血点为手肘部,该区域血液循环好,血液中各成分比较稳定,其检验结果更具临床参照价值[9]。综上所述,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客观、有代表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昭霞,李灵,陈杰.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10):1504-1506.
[2] 林湘蔚.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70-171.
[3] 乌兰,唐红.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110-110.
[4] 周丽华.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8):1122-1123.
[5] 钟红梅.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5):126.
[6] 盛玲玲.浅论可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4):154-156.
[7] 周秀萍.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4):49.
[8] 叶国华,邹尚平.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745-746.
[9] 范英华.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