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5-16王晓容莫绍琴李林妮
王晓容 莫绍琴 李林妮 冯 敏 张 巧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病科,重庆 400700)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血管科常见病,高发于老年患者,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6%,且近年来,随着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1]。常规药物基础治疗虽然有效,但其病死率仍然较高。研究指出,在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础治疗的同时加以康复运动,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2]。本研究将康复运动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其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明确确诊,符合WHO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3],年龄≥60岁,均知情同意,排除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器官功能不全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60~78岁,平均(67.35±5.62)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21±0.32)岁。对照组41例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61~79岁,平均(68.10±5.39)岁;病程5个月~2年,平均(1.18±0.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病房环境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康复运动。①在康复锻炼的1~2 d,患者起床后,在护士指导下进行翻身活动和四肢活动,3秒/次,2次/天。②3~4 d后,在床上进行脚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活动,包括外旋转、内旋转、过伸和屈曲等运动,30秒/次,2次/d。③第5~6天,在床上进行腿部运动,按照规定步骤完成胸部、肩部运动,5秒/次,2次/天。④第7~8天借用椅子进行锻炼,帮助患者坐沙发,10~30秒/次,2次/天。⑤第9~10天进行医疗体操锻炼,根据步骤活动上肢、肩部、颈部等,2次/天,每次时间为30 s~1 min。⑥第11~12天进行步行训练,每次步行100~500 m,2次/天。⑦第13~14天进行上下楼训练,每次1~3 min,2次/天。第15天进行6 min步行锻炼。2周为1个疗程,训练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4]:治疗6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疗效判定: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好转,心功能改善Ⅰ级或Ⅱ级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心功能改善I级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为无效。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房内径(LAD)。生活质量参照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判定,总共21个条目,每个条目0~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临床疗效以%表示,行χ2检验,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指标以(±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心功能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s)
注: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n=50)干预前 40.11±6.03 61.70±4.28 44.10±4.41干预后 55.12±8.65*# 55.70±3.06*# 38.18±3.40*#对照组(n=50)干预前 40.10±6.02 61.76±4.25 44.08±4.33干预后 45.99±7.88* 59.79±3.92* 42.16±3.40*
2.3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为(23.24±3.88)分,较对照组的(32.55±4.17)分显著降低。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心输血量难以满足机体个组织器官的需求,当进行运动时,往往表现为心悸、气短甚至呼吸困难。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运动时体力透支现象更为严重。既往认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患者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体力衰弱等。
研究认为,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积极的运动训练,可以对患者肌肉功能和植物神经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最大摄氧量和运动能力峰值[5]。在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运动,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5.37%,较对照组的65.85%显著提高,且心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这与李欣等[6]研究结果一致。
但在为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的是,在锻炼前后,需测量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在锻炼的过程中要求家属陪护,当患者发生意外情况时,立即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停止锻炼。康复运动时一个长期的过程,很多患者和家属缺乏信心,要多给予患者及家属情感支持和鼓励,要求患者坚持长期锻炼,在出院后也要保持规律的运动。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殿恩.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842-1843.
[2] 胡芬.康复运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3(5):232-233.
[3] 刘青青,刘梦涛,涂玲,等.循证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4,21(5):80-81,82.
[4] 王玲.康复运动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33(2):248-249.
[5] 黄秀霞,黄镇奎,陈小微,等.运动康复路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8(4):34-37.
[6] 李欣,李秀川,胡佳雨,等.早期康复运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4,23(6):629-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