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的创新
——与韩学年交谈印记*
2018-05-16韩学年翁子添李晓雪
韩学年 翁子添 李晓雪,*
(1. 广东顺德大良盆景协会,广东 佛山 528300;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1 韩学年与盆景结缘
韩学年,出生于 1949年8月,广东顺德大良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图1)。其盆景作品讲究创新,特别是在素仁格盆景以及山松盆景上具有极高造诣。
韩学年从小就接触花花草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社会上流行“摆古树”展览,逢年过节都会进行。韩学年的父亲对盆景很有兴趣,一棵很小的栀子(水横枝)Gardenia jasminoides,把枝干做成“手”,根部做成“脚”,再在顶端加上一个公仔头,那盆景看起来就是一个人形了。这让韩学年开始对盆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一年级时,他就开始在学校的花圃种花,看到拉绳电灯的保险丝盒适合当花盆,他也拿来用。
利用自己的艺术天赋以及多年积累的基础,他起初玩的都是很快可以成型的附石盆景、丛林盆景。经过构思找到合适的石头和树头,加上自己的艺术加工,两三年就可以成型拿去展览。
2 盆景是生长的艺术,要叛逆,要创新
韩学年了解自己的个性—不愿随大流,甚至有点“叛逆”,喜欢无人涉足的东西,并玩出自我特色。他不在乎好与坏,及他人的评论。他深知:盆景艺术是变化的、生长的艺术,有好有坏。
1988年,韩学年看到墙头榕树根生长的形态,榕树根因为需要水不断地延伸,又由于各种原因交叉盘旋,他觉得这样的树根极具美感,于是他想,这样的自然景象能不能在盆景里面塑造出来呢?要怎样表达呢?无意间看到一本美术杂志《广州文艺》,里面有一幅描绘了榕树根部的国画,题名是《绝壁残存适者生》,这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构思好就去行动。这时问题又来了,怎么组织一个残壁破墙出来呢?于是他逼着自己去想,去创新—以水泥、瓷砖创作出仿残破墙壁的“盆”。这样的榕树型格,韩学年玩了两棵,分别是1988年的《生存》(图2)和1998年的《适者》(图3)。30年过去了,这种型格到现在都没其他人接手玩。韩学年觉得这反映了两个问题:第一是因为大家不认同,就好像衣服流行起来了,大家都会抢着去买,现在这种型格大家可能还不喜欢;第二是有难度,一般人不敢涉足,直至现在还是没见过类似的成熟作品于展览出现,难度主要就在于适合做这类作品的树种只有榕树,而榕树只有南方地区有,因此这个先决条件就导致北方能接触到这个型格的机会也比较少。
韩学年认为,艺术是要经过加工的。如果完全仿照自然界的树来做,是难有美感的。只要作品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就算是成功的。他不喜规范的正型树而爱异型。例如作品《脱俗》的型格就很少见,树是向上生长的,但它却跌枝下来,这样的它很叛逆,这个作品在盆景界反响很大。在盆景配盆、品种选择上他也是秉承这个理念,必须要超脱常规。当然,他也清醒地要求自己要在内定标准下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
图1 韩学年老师近照
图2 创新盆景《生存》
图3 创新盆景《适者》
3 弄松守旧,沿习截蓄
幼年读书时上山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除虫的经历,让韩学年对松树产生一种熟悉感。因此他玩松树跟别人不太一样,他以“自然”为主 ,便是它原来没有的就任由它没有,确实没了不行的才加上去。针对山松的控针技术,他将其总结为“山松控针,欲速不达,青春不驻”十二个字。育松树的前期不应控针,因为松树的针是不能长久变短的,这是本身基因决定的,所以短的松针是由于人为干预它,不让它“吃饱”发展而导致的;但如果长期不让它发育,那这棵树就因长不大而难成型,这是“欲速不达”,所以山松控针必须养到它成型了,才能进行控针。控针只是保持一段时间,慢慢地还是会长出来,直到一定长度才保持不变。山松都是这么长的,控制一段时间后就必须大肥大水把它重新养壮,它才会再生长,这是“青春不驻”。韩学年用结婚照来比喻:“结婚的婚纱照,当然是一个人最漂亮的时候拍的,过了这个黄金时间人老了,拍的照片也不漂亮了。展览的时候,为什么松针能这么短,其实那是处于观赏时期而已。等到山松成熟成型,你想它长大也没办法如愿。因为它衰老了,松针针密了生长空间就少了,所以不要急于控针”。
位于广东顺德的“品松丘”,是韩学年的私家盆景园。韩老师对松的喜爱,从园名便可见一斑。园内松姿百态,俯仰成趣,每年接受众多国内外盆景爱好者的观赏,并多次举办岭南盆景造型研讨会,俨然成为盆景爱好者、特别是松树盆景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图4)。
图4 “品松丘”中韩学年老师的山松盆景作品
4 弄文玩素,亦文亦素
现在人们对素仁盆景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关于素仁格与文人树的关系,严格来说是“形”同,所属文化相同,源头相同,但是它们内涵的东西还是有所区别的。文,指文人,文意,这个“文”是很广泛的,但是素仁突出的是禅意。文人树和素仁树最大的区别就是文意和禅意,这两个是很难界定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但有一个很明确的区别是,文人树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随性,多一点少一点都行。但是素仁格一定要像它的名字一样,素,就是要简洁。简洁到怎样呢?“多一枝嫌其多,少一枝嫌其少”,多和少这个范围怎么把握是没有标准的,全靠自己把握。素仁格没有准确的标准,但我们知道素仁树特征是清秀、高瘦,简单来说,简、洁、稀、疏,这些是素仁树的基本特征,再就是它的枝托一定要高出托三分之二以上。
4.1 关于素仁格和文人树的争论
实际上,文人树和素仁格是孪生兄弟,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很难讲清楚。韩学年更倾向于素仁格是哥哥。因为有先有后有继承—有创始人素仁,又有代表作品,直到现在还有一帮继承的学生。而文人树,虽然中国的文人文化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但文人盆景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六七十年代出现的素仁树早了文人树30年左右。“文人树”这个名字来源于日本的文人木,国内觉得它的树型好,但木不好听,所以就叫它文人树。文人树虽然应用广泛,但直至今日都没有一个代表人物,也没有传统的作品留世。
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谢荣耀老师发表文章起,素仁格才开始有书面宣传,在这之前都只是口口相传,文字方面记载很少。岭南地区本不张扬,但如果连岭南地区都不去宣传,那素仁树就必然会淹没了,而只会有文人树。为了避免人们将素仁盆景当成文人树,韩学年写过一些文章加强宣传,他觉得素仁盆景是有历史、有资料、有档案的,是值得宣传的,这是岭南盆景独有的名片。
4.2 韩学年与素仁格
韩学年不乐于置身世故人情,吃、住、穿都是极简的,他认为素仁树的风格和他的个性很像。
韩学年学习素仁主要是图新。因为素仁大师已经去世了,而他留下的就只是五张盆景作品的照片,关于素仁盆景的标准很难定义。但那五张照片不能完全代表素仁的作品。以前拍一张照片是很艰难的,一般要举办一个展览才能拍,有很多作品是拍不下来的,而且拍的作品也不都是最佳的状态。素仁格盆景凸显的是禅意,韩学年说,对于内涵的东西,他是永远学不到的,他与素仁大师的境界不一样。但是外在的东西仍是可以学的,学的是枝条和韵味。抓住素仁格“多一枝嫌其多,少一枝嫌其少”“疏简适度”,掌握好它的瘦、简、洁的特征。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习素仁盆景,必须要经历变化,因为社会是进步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现在的审美观不一样。回看素仁大师的作品,于现在而言也许不是最好看的,但是素仁大师打下了根基,后人就必须去维护。素仁树有些是不成熟的,成熟的枝条会粗,粗了必然需要剪,剪了之后就没有之前自然的感觉了。韩学年认为,不要定一个格说这棵树才是素仁树,只要抓住“简洁清瘦”这个原则,然后进行突破,将风格用于悬崖、水影,甚至有一些树跌枝下来,都是可以的。
早在素仁格之前,韩学年已经玩了很多树型。他认为,素仁对技艺要求是很高的。简洁的素仁格让人一览无遗,没办法遮丑的。素仁盆景枝条卷一点或直一点,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没有一定根基是玩不好素仁盆景的(图5)。
图5 素仁和尚盆景作品
4.3 素仁盆景是中国盆景的名片之一
韩学年认为,宣传岭南盆景时可以抓住两个重点,一是素仁大师,一是孔泰初大师,他们是岭南盆景的奠基人—孔泰初奠定枝法,素仁奠定型格。中国有那么多和尚,只有素仁和尚玩盆景玩出这样一个风格,是集天时地利人和而成的。所以说素仁格盆景是我们岭南盆景的骄傲,也是中国盆景的骄傲。
2012年,中山古镇镇举办“中国盆景精品展”,韩学年组了一组素仁树参展(图6~7)。日本的盆景名家小林国雄看了展览之后,回去后发表文章赞叹说,素仁格的特征是只有一个树枝的造型创作就可以展现树的独特姿态,素仁的风格手法应该是现代文人树的起源。2016年,“弄文玩素”群友于品松丘举办了一个展览,一位加拿大的女子被触动了,特意留言说从未见过这样有感觉的盆景。素仁树可以说是带有民族特征的,让外国人承认这个特征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可以说,素仁格盆景具有很明显的民族风格、民族特征,是中国盆景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图6 韩学年素仁格作品(1)
图7 韩学年素仁格作品(2)
鸣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本科生霍绮雯、吴艺、许载迎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图5来自参考文献[1];其余图片为作者自摄。
:
[1]陈金璞,刘仲明. 岭南盆景传世珍品[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