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视域下贾宝玉“三观”探析

2018-05-15王军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贾宝玉三观宝玉

王军

摘 要: 本文从认知视角出发,结合语料库应用,分析《红楼梦》中有关贾宝玉的比喻表达,总结隐藏的概念隐喻系统,以此说明贾宝玉的自我观、男人观和女儿观。研究发现一系列概念隐喻,如【宝玉/男人是浊的化身】,【女儿是清的化身】等;贾宝玉形容自己和男子时多用【人是东西】,【人是动物】,【人是鬼】,形容女儿多用【人是植物】,【人是自然现象】,【人是神】。贾宝玉认为自己和男人皆为浊物,而女儿则是美的化身,女儿品质令人清爽。

关键词:概念隐喻 比喻表达 贾宝玉 自我观 男人观 女儿观★基金项目: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6年“羊城青年学人”研究项目:16QNXR03

一、引言

贾宝玉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很难理解的人物之一,他形容自己和其他男子时用“泥作的骨肉”,“浊物”;语言贬抑,说到女儿则是“水作的骨肉”,“神仙”,种种奇特的比喻表達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概念隐喻系统?反映了贾宝玉怎样的自我观、男人观和女儿观?

本文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出认知角度的分析和探讨。笔者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为指导,对《红楼梦》前80回关于贾宝玉的比喻表达进行了收集和整理。本文所使用的《红楼梦》中文版本为1987年岳麓书社出版,舒芜前言,李全华标点的版本,语料库选取了绍兴文理学院的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库[7]。

二、理论框架,文献回顾和研究方法

(一)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合成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它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思维现象,是我们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认知机制[4]18。隐喻由始源域到目标域的跨域映射建立,帮助我们通过始源域的结构,关系和相关知识等去构建和理解目标域。一个始源域可以对应多个目标域,一个目标域也可以与多个始源域相关联[3]25。如贾宝玉在说自己时会用“死木头”,“泥猪癞狗”,“粪窟泥沟”来形容,那么可以看到隐藏的概念隐喻【宝玉是浊物】。概念隐喻可以被用来认知自我以及他人,我们对自身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于合适的个性隐喻(personal metaphor)的寻找,而这些隐喻对于理解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1]233。在心理治疗中,大部分的自我理解包含了有意识地去辨识那些隐藏于无意识中的隐喻[1]233。隐喻是一种建构概念系统和日常行为的方式[1]145,我们可以通过隐喻表达来研究概念隐喻的实质[1]7。据此我们可通过人物惯常使用的比喻表达来辨识隐藏的概念隐喻系统,并由此揭示该人物的某些价值观并对其行为作出解释。

概念合成理论是对概念隐喻理论的进一步拓展。该理论认为:隐喻是原始心理空间(始源域)和目标心理空间(目标域)相互合成为合成空间的过程;合成空间是说话者临时构建的表征结构,是认知者联想启动的想象空间,也是认知者在某一领域部分知识的临时聚集,从中能产生始源域和目标域中所没有的新创意义,即隐喻意义[3]26。如“水做的骨肉”就可被视为一个合成概念,是【水】和【人体】综合而成的产物。概念合成体现了意义建构的创造性,被广泛应用于新奇隐喻,反事实表达等语言现象以及艺术,宗教,科学研究等其他方面[5]221。

(二)认知视域下《红楼梦》中有关人物的比喻研究

近十年来认知视域下《红楼梦》的比喻研究大都集中于隐喻的研究,极少有研究关注有关人物的比喻表达。沈杏轩[6]40-50对贾宝玉的经典隐喻“女儿水作,男人泥作”作出研究,认为这个隐喻决定了贾宝玉对两性截然不同的认知特点,成功塑造了一个与正统背道而驰的“叛逆者”的典型形象;沈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出发,发现作者塑造人物时一个惯用的结构隐喻:“人是东西”(HUMAN IS STUFF),并以宝玉、袭人和晴雯为例对其进行了分析。据沈的不完全统计,作者了使用60 余种物件名称的源域来刻画各色人物,尤以宝玉(13项),凤姐(17项) 所使用的源域项目最多。这些源域从不同角度聚集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度刻画了复杂人性的方方面面[6]50-55。

(三)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了文本细读,文献阅读和语料库检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细读《红楼梦》文本,集中寻找与贾宝玉相关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中出现的比喻表达,再参照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库,将识别出来的比喻表达进行检索,以确定其出现频率。相关文献阅读也给予了很多启示。本文所关注的比喻表达是同时包含明喻和暗喻在内的。汉语的“比喻”概念同时涵盖明喻和暗喻,说明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明喻和暗喻的共性是一直被强调的[3]26。比如明喻:水溶笑道: 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2]100。暗喻:(黛玉笑问宝玉)“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2]159。经由上述方法笔者最终统计出来《红楼梦》前80回有关贾宝玉的比喻表达共73喻,其中贾形容自己13喻,形容其他男子9喻,女人4喻,形容女儿21喻,他人对贾的形容26喻。详见后文各表。

三、比喻分析

(一) 宝玉对自己及男子的形容

表格中各项比喻背后隐藏的概念隐喻为【宝玉是浊的化身】,【男人是浊的化身】。《红楼梦》第2回贾宝玉借冷子兴之口说出了他的“女儿是水,男人是泥”的名言,第一次对“清浊”进行了对比。“浊”意象从第2回“泥作的骨肉”一直跨越到第78回“浊玉”,而“浊”意识也充斥了宝玉的自我意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时常用自己和其他男子的“浊”来衬托女儿的“清”:49回初见薛宝琴、李玟、李琦时他发出感慨“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可知我井底之蛙……”[2]370虽然“井底之蛙”现多指见识短浅,但成语的出处《庄子》(外篇.秋水)中对“井底”的描述是“蹶泥则没足灭跗(泥的深度可以埋没双脚)”,其触发的联想和“浊”相关;51回说女儿禁不起虎狼之药时他作比: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同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连我禁不起的药,你们如何禁得起[2]393;77回晴雯病重,他说:他这一下去,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送到猪窝里去一般[2]626。(2)除了众女儿,宝玉在面对外貌姣好的同性时也会感到自惭形秽:如第7回宝玉初见秦钟时的心理活动描写:“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就成了泥猪癞狗了。……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沙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2]54宝玉一连用了3个比喻来说明自己的“浊”。(3)宝玉称自己是“孤鬼儿”“屈死鬼”“糊涂鬼祟”,称士大夫们为“国贼禄鬼”,我们通常会说鬼是“不干净的东西”,这里“鬼”也触发了我们对“浊”的联想。(4)宝玉的“浊”意识不仅体现在日常对话和心理活动中,而且深入到潜意识:如第5回宝玉梦游太虚,众仙子责怪警幻“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宝玉听如此说,便吓得欲退不能退,果觉自形污秽不堪。[2]36此处的“浊物”实际是宝玉的潜意识借仙子之口对自己进行的批判。

有一点笔者必须澄清:“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中“男人”这个概念并不等同于“男性全体”,从秦钟,薛蝌等例可看出男孩是被排除在外的。正如“女儿”的世界不包括“出嫁的女人”一样。“浊”一样可见于女性,如

《红楼梦》第59回,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2] 461从“宝珠”到“鱼眼睛”,宝玉形象地描述了女儿被男人和岁月“浊”化的过程。

(二) 宝玉对女儿的形容

与对自身的贬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宝玉对女儿的看重,他用21喻来形容女儿的美好品质,隐藏概念隐喻为【女儿是清的化身】。比喻单项占比最高的为“花”18%,概念隱喻【女儿是娇嫩的花】,隐喻女儿是美且娇弱的。合成概念“女儿是水做的骨肉”隐喻女儿是纯净的;冰雪星辰等自然现象隐喻女儿是高洁的;而“闲云野鹤”“神仙”则隐喻女儿是出世的。用在晴雯身上的比喻表达最多,达12处54%,其次是黛玉6处27%。经典描写主要出现在:(1)黛玉出场时宝玉的心理活动和话语: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2]23-242)晴雯屈死后,宝玉为她撰写挽文《芙蓉女儿诔》,全文多处对晴雯作比,而且也是第一次将日月星辰等比喻用于女儿身上:“……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星日不足喻其精……”[2]642此时在宝玉心中,晴雯已从丫头上升为花神了,可见其对黛玉和晴雯的由衷敬爱。因宝玉这种认识,我们能够理解为什么贵为公子的他可为香菱换裙,为平儿理妆,对湘云用过的水也不嫌脏:湘云洗了面,翠缕便拿残水要泼,宝玉道:“站着,我趁势洗了就完了,省得又过去费事”[2]149。宝玉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和女儿们一起厮混:“活着,咱们在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2]445,这在常人眼里看来简直不可思议,贾母一度以为他是“丫头错投了胎”[2]633,如果说太虚幻境是宝玉梦中理想之地,大观园女儿国则是他早期的人生避难所,躲避那如污泥的男人世界。

(三)他人对宝玉的形容

任何对自身的深入了解—做法,感觉,改变,信仰—都不局限于自身,而是基于个体与环境(生理,文化,人际)持续不断的互动[1]232。下面来看宝玉周围的人是怎么形容他,怎么通过语言来强化他的自我认知的。笔者找到了18喻,见下表:

在贾府长辈的眼中,宝玉是“混世魔王”,“孽根祸胎”,“蠢物”有个“呆根子”;而在知己黛玉眼中,宝玉是“呆雁”,“天魔星”,“银样镴枪头”,有着“‘剖腹藏珠的脾气(非比喻)”;袭人——其身边最亲近的下人,则说他是“傻子(非比喻)”,“无事忙(非比喻)”,有着一颗“牛心”。以上都是宝玉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的看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宝玉对自我的认知。其中黛玉负面比喻6处25.2%,贾政4处16.8%,贾母3处12.6% 王夫人2处8.4%。种种比喻提示了宝玉的“负面”特质:“祸害”,“无用”,“呆”,3种特质的比喻均为6处,各占25.2%,隐藏概念隐喻【宝玉是无用之物】,【宝玉是呆物】,【宝玉是祸害】。

作为对比,笔者也收集了他人对于宝玉的正面形容(见表6),隐藏概念隐喻【宝玉是珍贵之物】,【宝玉是吉祥的动物】,【宝玉是菩萨】。但由于指称者大部分为和宝玉关系较远之人,且数量上远逊于负面形容,所以对宝玉认知的影响相对较小。

四、结语

至此,笔者分析了《红楼梦》中有关贾宝玉的种种比喻表达,这些表达不仅体现了宝玉的语言特色,更是建构了宝玉的心理认知和情感标准[6]57,基于这些比喻表达我们概括出一系列概念隐喻【宝玉是无用之物】,【宝玉/男人是浊的化身】等等,由此窥见宝玉的自我观和男人观确如他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言:浊世中之无用浊物。佛教有六道之说,众生在六道中以不同的生命形式轮回,一个人可能因为先世的罪业而“堕恶道”[4]25,在红楼梦中宝玉有两个“前身”,笔者认为可理解为宝玉的“前世”,一为补天未成的顽石,一为天界神瑛侍者,在宝玉的潜意识中,此生因“补天未成”,已属“堕恶道”矣,所以会出现诸多动物隐喻、鬼隐喻,对于他这种意识的形成,身边众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对比,【女儿是娇嫩的花】,【女儿是清的化身】则与宝玉的自我观和男人观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宝玉独特的女儿观,那就是“女儿代表美”“女儿品质令人清爽”,这是宝玉不同于以往小说男主人公的地方,他不仅眼中有女性,且将她们的形象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宝玉以“浊” 隐射对 “清” 的向往和追求,种种“奇谈怪论”揭示他内心世界极高的精神标准,我们甚至可将其理解为一种 “精神洁癖”:不愿与男子同流合污,不愿走世俗路,不愿被“浊”化,宁愿待在女儿国,或神游仙界。我们发现上述种种比喻表达的始源域类别十分丰富,隐藏概念隐喻【人是东西】【人是植物】【人是动物】【人是自然现象】【人是神/菩萨/鬼/魔】等。宝玉形容自己和男子时多用概念隐喻【人是东西】【人是动物】【人是鬼】,而形容女儿则多用【人是植物】【人是自然现象】【人是神】。

参考文献

[1] Lakoff,G &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80.

[2]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87.

[3] 蓝纯.从认知视角看佛经《宝积经》中的比喻[J].当代修辞学,2012(4):25-33.

[4] 蓝纯,高秀平.从认知视角看《心经》和《金刚经》中的概念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1):17-28.

[5]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 沈杏轩.基于隐喻视角的《红楼梦》语言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7] 任亮娥,杨坚定,孙鸿仁.中国汉英平行语料库http://corpus.usx.edu.cn/,2010.

猜你喜欢

贾宝玉三观宝玉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红楼梦》中谁得过“玉”的好?
她带着前夫生活二十年再婚后前夫瘫痪
宝钗:生活要靠自己经营
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血的象征意义
贾宝玉为何是“情不情”
寓言故事
未完的前尘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