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在降糖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18-05-15曾华蓉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1期
关键词:降糖针灸机制

曾华蓉

[摘要] 我国针灸治疗糖尿病源远流長,而针灸的降糖机制目前尚不能完全明确,故其难以为现代医学所接受,该文从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组织形态、调节中枢系统、促进阿片肽释放等方面对针灸降糖的机制进行总结,指出目前研究不足,探讨未来针灸降糖机制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针灸;降糖;机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1(a)-0197-02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

我国针灸治疗糖尿病源远流长,最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有医案记载,而《针灸甲乙经》中云“消渴身热,面目黄,意舍主之;消渴嗜饮,承浆主之;消渴,腕骨主治……”,则首次提出了治疗糖尿病具体穴位,此后《备急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对针灸治疗糖尿病有了更详细的记载。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开展了针灸治疗糖尿病临床和基础实验研究,均表明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是可以肯定的。朴耕希等人分析了近20年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处方,总结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穴位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肾俞、曲池、合谷、中脘、太溪、关元、胰俞、气海、阳陵泉、内关、胃俞、肺俞、肝俞等[2],而针灸的降糖机制目前尚不能完全明确,故其难以为现代医学所接受,因此,对目前针灸降糖机制研究的总结和探讨,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在临床上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1 针灸降糖机制目前研究状况

目前多数研究从实验室指标、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表达水平等多方面对针灸改善胰岛素抵抗(IR)机制进行阐述,认为针灸的降糖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善IR,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达到降糖效果,少数学者则从保护胰岛组织形态、促进阿片肽释放、调节中枢系统等方面进行阐述。

1.1 改善胰岛素抵抗

1.1.1 临床研究 邢春国[3]通过对近年针灸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疗法能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1.1.2 实验研究

①调控脂肪因子:脂肪因子如抵抗素、脂联素(ADPN)、瘦素等参与胰岛素调节,翁瑜君[4]等通过实验证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DPN与T2DM大鼠的IR密切相关,IR程度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ADPN水平呈负相关,而靳三针疗法能降低TNF-α,提高ADPN,对改善T2DM大鼠模型IR具有较好的疗效。

②保护线粒体功能:线粒体功能受损可导致骨骼肌IR,且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PGC-1α)是线粒体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的关键调控点。徐芬[5]研究认为针灸(中脘、足三里、关元、丰隆)可以改善线粒体氧化功能,通过上调pgc-1α及下游线粒体生物合成和氧化相关基因nrf-1、mttfa表达水平,增强线粒体功能,从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起到降糖作用。

③干预磷脂肽肌醇3激酶(PI3K)通路信号传导:PI-3K/AKT通路信号的异常,可导致下游GLUT-4数目、活性降低及转位限制,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致使葡萄糖摄取减少产生IR,杨丰[6]通过研究证明PI-3K/AKT通路是中枢胰岛素信号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枢胰岛素信号可以传达到外周影响组织肌肉胰岛素和糖代谢过程,IR的发生与中枢胰岛素信号通路阻滞及其信号物质的减损有直接关系,而电针(后三里、丰隆、关元、中脘)疗法具有促进中枢PI-3K/AKT通路修复的作用,从而有效改善IR状态。

④调控基因及基因蛋白表达:田环环[7]研究发现电针胰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可抑制T2DM大鼠血糖升高、葡萄糖耐量受损、IR状态恶化的趋势,并进一步研究阐明针灸降糖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MST1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抑制β细胞的凋亡,促进β细胞合成胰岛素的功能。

⑤改善氧化应激及炎性水平:马艳佳等[8]发现电针T2DM大鼠后三里及胃脘下俞可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丙二醛(MDA)水平,说明电针可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状态来改善IR,从而起到干预T2DM作用。

1.2 保护胰岛组织形态

孙志[9]等亦研究发现针刺组大鼠胰腺腺泡、胰岛结构完整,胰岛内细胞排列大体规整,大小、形态接近正常,胞浆肿胀、纤维组织增生少见,仅见少量的胰岛β细胞凋亡,说明针刺可有效抑制T2DM大鼠胰岛β细胞的凋亡,并进一步研究证明针刺可显著提高T2DM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表达水平,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

1.3 调节中枢系统

刘志诚等[10]研究发现针刺能降低DM大鼠下丘脑外侧区渴中枢(HTC)和摄食中枢(LHA)神经细胞放电频率,降低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提高5-羟色胺水平(5-HT),而HTC放电频率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呈正相关,说明针刺能通过调整HCT及LHA改善IR,从而起到降糖作用。

1.4 促进阿片肽释放

王佳妮等[11]研究发现予纳洛同干预后电针大鼠对血糖及血脂蛋白不再起干预作用,推测电针可能通过刺激内源性阿片肽释放,来降低血糖,并影响脂蛋白水平。

2 针灸降糖机制研究新思路

2.1 调节GLP-1分泌

曹昺炎[12]认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可增加胰岛素合成,增强胰岛素分泌,促进胰岛B细胞增殖,抗胰岛B细胞凋亡,减少进食,与针灸起效特点存在诸多契合,故针灸具有调节GLP-1分泌的可能性。因此,针灸有可能通过调节GLP-1含量达到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

2.2 调节褪黑素分泌

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褪黑素分泌下降和褪黑素受體表达下降,胰岛素分泌失去抑制,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进而抑制胰岛素受体表达,导致胰岛素抵抗,此外,褪黑素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时升高的氧化应激水平,增强抗氧化酶的活性,因此,强抗氧化剂褪黑素对糖尿病保护研究成为进来热点,而有研究指出,针刺对脑松果体内褪黑素分泌增加和释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为未来针灸的降糖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3 总结与展望

目前针灸降糖机制主要集中于针灸对IR的改善作用,研究已从机体生化水平逐步深入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表达水平,虽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常用STD或四氧嘧啶的DM模型与临床T2DM不符,其所研究出针灸改善IR结论并不适用于临床T2DM,失去指导临床实际意义,同时多数研究缺乏系统性及完整性,多数研究结果仍只是机理推测,缺乏研究深度,故寻找接近人类T2DM模型进行深层次研究,对实验结论在临床推广具有深远意义。此外,目前糖尿病病发病原因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除IR外,今后还可从促进阿片肽释放、调节GLP-1分泌、调节褪黑素分泌等方面深入研究探讨针灸降糖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S].北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3.

[2] 朴耕希,徐玉东,刘艳艳,等.近20年糖尿病针灸治疗处方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262-264.

[3] 邢春国,孙志,马勇梅,等.针灸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21(4):397-400.

[4] 翁瑜君,唐梁,何海明.靳三针疗法干预对T2DM大鼠模型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16, 39(5):69-71.

[5] 徐芬.电针对ZDF大鼠股四头肌PGC-1α及下游线粒体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6] 杨丰.“双固一通”电针法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下丘脑IRS-1蛋白及GLUT-4基因表达的影响[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7] 田环环.基于MST1探究电针“胰俞”、“脾俞”、“肾俞”干预T2DM的机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8] 马艳佳,李瑞,贾宁,等.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血清SOD、MDA含量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3):53-56.

[9] 孙志,韩海荣,马丽,等.针灸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老人学杂志,2011.31(6):966-967.

[10] 刘志城,孙凤岷,马志民,等.针刺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大鼠渴中枢的作用[J].中国针灸,2002,22(2):121-124.

[11] 王佳妮,张璇,李岩,等.电针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蛋白(a)的调控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250-251.

[12] 曹昺焱.李瑞.田环环等.胰高血糖素样肽-1——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研究的新思路[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6):88-92.

(收稿日期:2017-08-10)

猜你喜欢

降糖针灸机制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快乐降糖“穴”起来
大叶榄仁叶化学成分及其降糖活性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HPLC法同时测定降糖甲片中9种成分
降糖“益友”知多少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