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并发症的影响
2018-05-15张成芳
张成芳
[摘要] 目的 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并发症影响,分析个体化护理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老年科、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入组,对照组30例,常规疾病护理,观察组30例,个体化护理。6个月后评价并发症控制情况、血糖指标等基本管理质量指标。 结果 观察组SAS、疾病不确定感、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Morisky量表、WOH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运动、定期复查、自我评估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急性发作与加重、下肢症状、视力受损、后遗症状合计遗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能够明显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并发症控制质量,这可能与个体化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疾病管理依从性、减轻心理负担有关,最终疾病管理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糖尿病;血糖;并发症;个体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2(a)-0138-03
老年人糖尿病发生率约为30%~40%,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肥胖、牙周病等相关疾病发生率上升,糖尿病发生率也快速上升。糖尿病并发症多,持续高血压、高血糖变异性,会对大血管、微血管造成严重的损害,长病程者心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等疾病发生风险显著上升[1]。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加强疾病二级管理非常必要,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减轻卫生负担,降低病死率[2]。对于老年糖尿病的管理,以慢性病管理为主,重视路径化、标准化,但无法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疾病管理质量仍然有待提高。为进一步提升老年糖尿病的管理水平,医院尝试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老年科、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入组,评价个体化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老年科、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2型糖尿病;③以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入院;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拒绝参与研究;②非本地居民,无法进行随访;③合并其他重大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后遗症。入选对象60例,根据病历号尾数分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4.4±5.2)岁。2型糖尿病病程(6.0±3.1)年。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6例,周围神经病变24例,糖尿病肾病4例。合并症:高血壓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例,血脂代谢紊乱20例,高尿酸血症18例。吸烟7例,饮酒5例。有家族病史4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6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4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74.1±5.0)岁。2型糖尿病病程(6.4±3.5)年。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例,周围神经病变25例,糖尿病肾病5例。合并症:高血压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例,血脂代谢紊乱23例,高尿酸血症17例。吸烟6例,饮酒5例。有家族病史5例。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3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合并症、吸烟饮酒情况、家族病史情况、文化水平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疾病管理,主要为用药指导、输液管理、饮食管理等,在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小手册,就糖尿病相关饮食、运动、用药等疾病管理内容,进行宣教,制定疾病管理的对策。
1.2.2 观察组 采用个体化护理方式护理,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个体化的宣教:除发放手册外,还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家属的照料情况,选择合适的宣教方式,以强化重点、弥补不足为主要目的[3]。如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缺乏口腔保健知识,口腔健康水平与心血管疾病、血糖控制关系密切,需要强化管理,特别是那些有口腔问题的对象,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培养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次刷牙时间3 min以上、竖式刷牙、牙线使用、定期洁治、每年进行2次及以上的口腔检查等,为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提供咨询、口腔保健、口腔检查、牙周炎治疗、转诊等服务,针对合并高血压等其他疾病都给予相关的宣教,以满足个体化的宣教需求[4]。对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对象,需要将家属作为宣教的主要对象,以帮助家属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的支持。(2)个体化的疾病管理指导:通过患者的深入沟通,了解患者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合并症管理问题,常见的问题为用药依从性差、缺少运动康复训练、膳食管理不到位等,针对这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为知识储备不足、患者自身运动能力较差、患者存在记忆力减退问题等,可推荐用药APP软件、个体化运动指导、个体化膳食指导,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严格的疾病管理生活,逐步建立疾病管理的信心。(3)个体化的延续性护理:①密切关注那些合并症较多的对象,建立紧密的联系;②尽量采用效率更高的护理干预对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如患者家属建立微信联系,通过微信指导疾病管理,督促落实膳食管理、用药等行为。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随访复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水平,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价疾病不确定感,Morisky量表评价患者的依从性,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评价患者的饮食、戒烟限酒、运动、定期复查遵医行为(VAS划线评分法,分值越高,依从性越好,10分为完全依从、0分为完全不依从),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OHQOL-100)量表评分。晨起8:00~10:00采血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6个月内并发症急性发作以及症状遗留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学计算,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量表评分与血糖水平
观察组SAS、疾病不确定感、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Morisky量表、WOH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依从性评价
观察组饮食、运动、定期复查、自我评估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急性发作加重与后遗症状
观察组并发症急性发作与加重、下肢症状、视力受损、后遗症状合计遗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我国的慢性病管理方法基本成熟,以路径管理为主,提倡标准化管理,对于2型糖尿病老年人,安排健康教育与运动、饮食、用药指导,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细节问题,护理问题较多,如心理压力较大、疾病不确定感强、用药依从性差[5]。该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达到(7.8±0.7)%,部分患者未能达标,同时饮食、运动等疾病管理行为的遵医行为评分均相对较低,特别是运动、自我评估、饮食的评分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导致2型糖尿病二级管理质量不佳,如并发症急性发作或加重、症状遗留。研究中,对照组并发症急性发作与加重率高达46.67%,下肢症状发生率达到36.67%。这些后遗症状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担,同时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影响用药等行为的依从性,形成恶性循环[6]。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得不长期卧床,身体机能迅速恶化,出现营养不良、压疮等一系列的问题。
个体化护理重视解决满足患者的个体化的需求,在有限的护理资源下,能够尽可能的提高护理的针对性,解决细节问题,提升延续性护理质量,提供更多的护理支持,符合护理系统理念,最终全面提升疾病管理的质量。结果也证实,观察组能够有效的提升并发症控制效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提升疾病治疗信心,帮助适应严格的疾病管理生活,形成良性循环。
小结:个体化护理能够明显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并发症控制质量,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编写组.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3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3):243-251.
[2] 阚芳芳,方福生,田慧,等.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死亡风险的17年队列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3):2597-2601.
[3] 胡一宇,章芳芳.糖尿病饮食教育的Meta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6):496-500.
[4] 朱习华,刘丽,许文青.牙周病与糖尿病关联性的Meta分析[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2):76-78.
[5] 钟秀芬,周嫣,卢其芳,等.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患者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J].内科,2017,12(4):588-589.
[6] 乔建歌,杨青敏.慢性病患者乐观心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5):592-596.
(收稿日期:2017-09-09)